航运界网消息,随着中国近期完成首次绿色氨燃料加注作业的消息传出,以及日本企业计划于2027年在世界最大的燃料加注中心新加坡开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氨燃料加注业务,氨作为未来航运业燃料的领跑者再次成为焦点。
图源:ITOCHU
全球海事论坛(GMF)发布的最新报告首次揭示了船东考虑订购这种新型动力船舶的巨大减排潜力。报告指出,全尺寸发动机测试结果表明,使用氨燃料可使船舶的尾气排放量减少90%至95%。这一结果超出了主流发动机设计商最初的预期和目标。
同时也警告称,“需要通过实际运营数据来证实这一情况。独立测量将有助于增强对氨燃料温室气体排放足迹可信度的信心。”同时,该报告还对氨在早期采用阶段能减少多少排放量提出了一些限制条件。
受访运营商表示,首批氨动力船舶初期仅25%-50%时间使用氨燃料,以积累经验并测试系统,之后才会考虑提高使用比例。此外,首批氨动力船舶在进出港口或靠泊时预计也不会使用氨燃料,且蓝氨至少将沿用至2030年。因此,GMF认为氨动力船舶短期内难以实现90%-95%的减排效果。
GMF在报告中总结道,甲醇现已准备好进行低碳运行,氨适合试点项目。尽管自2020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这两种燃料需要共同推动,才能在2030年实现快速可扩展性。并表示,这需要政策制定者采取明确行动。
GMF脱碳总监Jesse Fahnestock表示:“近年来,我们看到零排放燃料和技术的开发取得了巨大进展,甲醇和氨现在已经从潜在的解决方案转向初始规模和概念验证。”“然而,我们才刚刚开始,仅靠技术准备是不够的,”他补充道“为了以所需的速度扩大零排放燃料的规模,我们需要国际海事组织(IMO)、国家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采取行动,创造适当的有利条件。这将与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重要。
官网信息显示,商船三井(MOL)与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ITOCHU)就共同开发氨加注示范等活动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通过旗下船舶推进具体的联合开发,计划在2027年完成在新加坡近海进行的氨燃料加注示范,尽快将氨加注船和氨动力船推向社会。
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图源:MOL
MOL指出,在众多替代燃料中,氨有望成为零排放燃料的最优选择,目前许多海事官员和企业正在考虑和开发氨动力船舶,以期实现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到2050年左右将国际航运温室气体(CHG)”的目标。
据悉,商船三井与CMB.Tech共同拥有的3艘21万载重吨的Newcastlemax型氨双燃料散货船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期间陆续交付,这批船舶由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已经签订了为期12年的租赁合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