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拿这些套路用来起号是可以的,教大家如何学物理,如何学英语
2025-08-21
我在高三的时候,突然对阅读理解顿悟了,这个顿悟是和特别的,没有感觉的时候结束了。好像就通了。
当然,这个和我理科还有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内部是共同的。
类似现在短视频上,有很多教人解题的,特别是数学以及英语,随带卖书,归纳整理的书,我都以为是ai做的。
为什么都喜欢用数学,毕竟数学是最难的,也是理科的精髓,成绩好坏就体现在数学上。
例如数学题,他们对选择题、判断题进行了一个分类,哪些是用来考什么知识点的,哪些是用来考另外一些知识点的,然后每个知识点都配上“捷径公式”,里面提到最多的是极值代入法。
比如:若0,直接选三个值试。0.1、0.5、0.9,选择题以及函数最值问题,都用这个套用。
英语类的也是如此,例如AT、ON、IN怎么区分?我们上学时,是挨着学的,并没有这么对比学过,他直接给套了一个公式,点、面、体。
点,用AT,具体的位置,具体的时间,都用AT,例如AT THE DOOR,再如,AT 3 PM。
面,用ON,ON THE TABLE,ON MONDAY.
体,IN THE ROOM,IN JULY。
其实这些在以前就有很多学生自我总结过,只是没有归纳罢了。这里面还有一些细分,例如交通工具里,能站起来的用ON,只能坐着的用IN,所以飞机上火车上都是ON,小汽车里用IN。
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例如你会开车吗?用DO YOU 还是CAN YOU 还是ARE YOU?也有口诀。日常习惯类的,用DO YOU;代表能力,会不会的,用CAN YOU;代表进行中的,ARE YOU。
怎么理解这些呢?我觉得对学霸而言,学霸可能在脑子里已经对知识有过类似的归类了,这个产品应该是AI时代的产品,把整个应试教育给予了拆分,把考题进行了归纳化。
还有一些是做题技巧,例如阅读理解,要求先读问题再读内容,带着问题去找答案。
再说一个事实,这样的事情,很多老师以及培训机构不会教,毕竟一旦学生学会了,不是砸了自己的饭碗吗?培训机构喜欢的是重复着无效的教学,家长喜欢,看起来很努力就可以了,不介意结果。
这个就是有一定用处,等于把考题全部给予格式化了,遇到什么题就拿出什么刀,一一对应,短视频就是卖刀的。
对于头脑很聪明的孩子,用处不大,因为头脑很聪明的孩子无论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一般的,他们的归纳能力都是一流的,这些东西他们在脑子里已经规划成体系了,对一类孩子用处最大,就是天花板很低,但是很努力,他们压根没有梳理规律的能力,这样的孩子用上绝对管用。
我接触过奥数大牛,当年全国前几,奥数为什么门槛高?一是智商门槛高。二是家庭门槛高,因为学奥数很烧钱。三是技术门槛高,奥数解题是有套路的。
拿这些套路用来起号是可以的,教大家如何学物理,如何学英语。抖音上很多,例如趣味英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公式,我还跟着学过一段时间。
今天是写日记的第4195天
已看电影推荐:《被解救的姜戈》
一句话影评:昆丁稍微一用心,就足以窃笑着俯瞰众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