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儿子不工作宅家啃老,老夫妻无奈进城打工,3年后回家傻眼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人物和事件。

“32岁了还在家玩游戏,29岁了也不出去找工作,天天伸手要钱!”王老汉气得脸都红了。两个儿子王刚和王军在家啃老多年,把家里积蓄快花光了。

无奈之下,63岁的王老汉和61岁的王大妈决定进城打工,狠心把儿子们留在家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老两口含泪离开。

3年后,当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院子里竟然停着两辆豪车,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彻底傻眼了...



01

王老汉今年63岁,王大妈61岁,是村里最普通的农民夫妻。两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本想着儿子们长大成人,自己也能享享清福。谁知道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大儿子王刚今年32岁,二儿子王军29岁。

两人都是高中毕业,当年也算是村里的文化人。

王刚毕业后在城里打了几年工,在电子厂做过工人,在餐厅当过服务员。

王军高中毕业后去了建筑工地,干过小工,也在超市做过理货员。

那时候王老汉和王大妈还挺骄傲,逢人就说:“我家两个小子都有出息,在外面挣钱呢。”

可是好景不长。2016年,王刚突然回了家,说是厂子效益不好,被裁员了。王老汉安慰他:“没事儿,年轻人多的是机会,休息两天再出去找工作。”

王刚点点头:“爸,我知道。让我在家歇歇,很快就出去。”

没想到一歇就是两年。2018年春天,王军也回来了,说是工地出了安全事故,不想干了。

“军子,你这样不行啊,总得有个工作。”王大妈心疼地看着瘦了一圈的小儿子。

王军躺在炕上,头也不抬:“妈,现在外面工作不好找,我再看看。”

从那以后,两个儿子就像换了个人。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起来就拿着手机玩游戏。王刚喜欢玩一种叫做“王者荣耀”的游戏,经常对着手机大喊大叫。王军迷上了看短视频,一看就是几个小时。

“刚子,起来吃饭了。”王大妈端着饭菜走进房间。

王刚眼睛盯着手机屏幕,头也不抬:“等会儿,这局马上结束。”

“都下午三点了,你早饭也没吃。”

“知道了知道了,别烦我。”王刚不耐烦地挥挥手。

王大妈无奈地摇头,只能把饭菜放在桌上。

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家四口坐在桌前。王老汉看着两个儿子,忍不住开口:“你们也不小了,总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隔壁王叔家的小明,跟你们差不多大,现在在县城开了个小店,一个月能赚好几千呢。”

王刚夹了口菜,慢慢嚼着:“爸,现在哪有那么容易挣钱。我在网上看了,外面工作累死累活,一个月才三四千,还不如在家待着。”

“那你总不能一辈子待在家里吧?”王老汉的声音提高了。

王军抬起头:“爸,我们又不是废物。只是现在机会不好,等有合适的再说。”

“合适的?什么叫合适的?”王老汉拍了拍桌子,“你们这样挑三拣四,什么时候能找到工作?”

王刚放下筷子,脸色不好看:“爸,你别说了。我们心里有数。”

“有数?有什么数?”王老汉越说越激动,“家里的钱都快花光了,你们还在这里装大爷!”

王军也放下了筷子:“那你让我们出去干什么?搬砖?服务员?一个月三千块,够干什么的?”

“三千块怎么了?总比在家里花钱强!”王老汉气得脸都红了。

王大妈看着父子三人越吵越凶,赶紧劝:“行了行了,都别吵了。孩子们也是有想法的,咱们慢慢商量。”

02

王刚站起身:“算了,吃不下了。”说完就回了房间。

王军也跟着走了,留下王老汉和王大妈坐在桌前。

王大妈看着满桌的饭菜,眼圈有些红:“老头子,你说这是怎么了?以前多好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王老汉长长地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我们把他们惯坏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个儿子的状态丝毫没有改善。他们每天的生活规律就是睡觉、玩手机、吃饭。王刚甚至花钱买了很多游戏装备,一套虚拟的衣服就要几百块钱。王军也不甘示弱,给一些主播打赏,一次就是几十块。

王老汉看着存折上越来越少的数字,心里像刀割一样。家里的积蓄本来就不多,这几年种地的收入也不好,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几乎存不下什么钱。

“妈,我的手机没话费了。”王军拿着手机走到王大妈面前。

王大妈正在院子里喂鸡,听了儿子的话,停下手里的动作:“话费?前两天不是刚充过吗?”

“用完了呗。我要看直播,很费流量的。”王军理所当然地说。

“一次充多少?”

“一百块。”

王大妈心疼得直咧嘴:“一百块?那够我们买多少菜啊?”

“妈,别这么小气行不行?就一百块钱,又不是要你的命。”王军不高兴了。

王大妈没办法,只能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块钱。

这钱本来是准备买种子用的,现在又得想别的办法。

晚上,王老汉从地里回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王大妈心疼地给他倒了杯热水:“老头子,你这身体也不行了,别这么拼命。”

王老汉喝了口水,苦笑着说:“不拼命能行吗?家里四口人,就我一个人挣钱。”

“要不,咱们跟孩子们再好好谈谈?”王大妈提议。

王老汉摇摇头:“谈什么?我都快被他们气死了。昨天王刚还问我要钱买什么游戏皮肤,说是限时优惠,不买就没了。我说家里没钱,他就不理我了。”

王大妈想起白天的事,更加难过:“军子今天又要话费,一百块。我看着他拿着手机傻笑,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两人说着话,王刚从房间里走出来:“爸妈,明天我想买个新手机。”

王老汉抬起头:“买手机?你现在的手机不是好好的吗?”



“那个太卡了,玩游戏不流畅。我看上了一款,三千多。”王刚自然地说。

王老汉差点把水杯摔到地上:“三千多?你疯了?”

“爸,这年头谁用那种破手机?同学们都笑话我。”王刚振振有词。

“同学笑话你?那你倒是去挣钱买啊!”王老汉气得浑身发抖。

王刚撇撇嘴:“行了,不买就不买,小气鬼。”

王老汉猛地站起来,指着王刚:“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王大妈赶紧拉住老伴:“别激动,别激动。”

王刚看了看父亲,转身回了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

当天晚上,王老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了王刚小时候的样子,那时候多懂事的孩子,成绩好,还会帮着家里干活。王军也是,虽然学习不如哥哥,但是人很老实,从来不惹事。

03

“老头子,你说咱们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王大妈也睡不着。

王老汉叹气:“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太惯着他们了。以前他们在外面打工,我们总想着让他们多吃点好的,多穿点好的。现在好了,养出两个白眼狼。”

第二天一早,王老汉起床后感觉头晕得厉害,勉强走到院子里就站不稳了。王大妈发现后赶紧扶他进屋:“老头子,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王老汉扶着墙,喘着粗气:“可能是昨晚气得,头疼得厉害。”

王大妈摸了摸他的额头:“有点发烧。我去叫孩子们起来,送你去卫生所。”

可是敲了半天门,两个儿子都没有反应。王大妈推开门一看,两人还在呼呼大睡。

“刚子,军子,快起来!你爸病了!”王大妈着急地喊。

王刚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什么事啊?这么早。”

“你爸病了,快起来送他去卫生所。”

王刚看了看手机:“才八点多,卫生所都没开门呢。让我爸再躺一会儿,实在不行就吃点药。”

王大妈气得直哆嗦:“你爸都站不起来了,你还说让他躺着?”

王军也醒了,揉着眼睛说:“妈,你别大惊小怪的。爸就是累着了,休息休息就好了。”

王大妈看着两个儿子漠不关心的样子,心都凉了。最后还是邻居王婶帮忙,用三轮车把王老汉送到了卫生所。

医生检查后说是血压太高,加上气急攻心,需要好好休息,不能再干重活了。

回到家,王老汉躺在床上,看着屋顶发呆。王大妈坐在床边,眼泪一滴滴往下掉。

“老头子,咱们不能这样下去了。”王大妈哭着说,“你身体不好,还得养着两个大儿子。这样下去,迟早把咱们拖死。”

王老汉闭着眼睛,声音很虚弱:“那你说怎么办?”

王大妈擦了擦眼泪:“要不,咱们出去打工吧。把他们留在家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王老汉睁开眼睛,看着妻子:“咱们这个年纪,谁要啊?”

“总有要的。就算搬砖、刷碗,也比在家里等死强。”王大妈坚定地说。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像种子一样在两人心里生根发芽。他们开始悄悄打听城里的工作机会,询问在外打工的亲戚朋友。

村里的王叔听说了他们的想法,摇头叹气:“老王,你们这是何苦呢?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出去受罪。”

王老汉苦笑:“不出去受罪,在家里就是等死。两个儿子像吸血虫一样,把家里吸干了。”

王婶也劝:“你们走了,那两个孩子怎么办?”

王大妈咬着牙说:“饿几天就知道出去找工作了。我们不能再惯着他们了。”

消息传开后,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同情,有人不理解,还有人幸灾乐祸。

“你们看看老王家,两个儿子都这么大了,还让老两口出去打工。”

“我早就说了,那两个孩子不行。以前看着挺好的,谁知道是这样的货色。”

“这年头的年轻人啊,一个比一个娇气。我们那会儿十几岁就干活了。”

04

面对这些议论,王老汉和王大妈选择了沉默。他们知道,与其在这里争论,不如用行动证明一切。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王老汉联系上了一个建筑工地,虽然年纪大了,但工头看他身体还算结实,同意让他做小工。王大妈通过老乡介绍,在一家饭店找到了洗碗的工作。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王大妈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

“刚子,军子,我和你爸明天就走了。”王大妈的声音有些哽咽。

王刚正在玩游戏,随口应了一声:“知道了。”

王军抬起头:“去多久啊?”

“不知道,可能一年,可能更久。”王大妈看着两个儿子,“家里就你们俩了,要好好过日子。”

王刚终于放下了手机:“那我们吃什么?”

王大妈早就想好了:“地里还有些菜,够你们吃一阵子。我们会定期往家里寄钱,但是不多,你们要省着点花。”

王军皱着眉头:“寄多少?”

“一个月一千五。”王老汉开口了,“这是我们能给的最多的了。”

王刚不满地说:“才一千五?够干什么的?”

王老汉瞪了他一眼:“不够你就出去挣!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当天晚上,王老汉和王大妈几乎没有睡觉。他们一遍遍检查行李,一遍遍叮嘱两个儿子。

“家里的电闸在厨房,跳闸了就推上去。”

“地里的菜要记得浇水,不能让它们死了。”

“邻居家有什么事找你们帮忙,能帮就帮一下。”

“最重要的是,你们要好好照顾自己,也要互相照顾。”

两个儿子听着,表面上在点头,但眼睛还是盯着手机屏幕。

第二天一早,王老汉和王大妈拎着简单的行李,站在家门口最后看了一眼。

院子里的槐树还是那么茂盛,菜园里的蔬菜绿油油的,一切都没有变化。

但是这个家,从今天开始就不一样了。

“走吧,老头子。”王大妈深吸了一口气。

王老汉点点头,两人慢慢走出了院门。

身后传来王刚的声音:“爸妈路上小心点。”

王大妈回头看了一眼,两个儿子站在门口,神情有些复杂。那一刻,她几乎想要回去,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村口的小巴车缓缓开动,王老汉和王大妈坐在窗边,看着越来越远的村庄。

六十多年了,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这片土地这么久。



王大妈偷偷抹着眼泪:“老头子,你说我们这样做对不对?”

王老汉握着她的手:“对不对,以后就知道了。至少,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车子驶向远方,载着两个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离开家乡的老人。

城市对于王老汉和王大妈来说,就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不息,一切都让他们感到陌生和不安。

“老头子,这里人真多。”王大妈紧紧抓着王老汉的手,生怕在人群中走散。

王老汉也有些紧张,但还是故作镇定:“没事,咱们慢慢适应。”

05

第一天报到的时候,工地上的年轻人看到王老汉,都有些意外。

“师傅,您这年纪还来工地?”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问。

王老汉笑了笑:“没办法,家里需要钱。”

工头给王老汉分配的工作是搬运材料和清理垃圾,虽然不算太重,但对于他这个年纪来说还是很吃力。第一天下来,王老汉的腰就疼得直不起来。

王大妈的工作相对轻松一些,在饭店的后厨洗碗。但是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脚肿得像发面馒头。

“大姐,您这年纪还出来打工,不容易啊。”同事小刘看着王大妈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

王大妈苦笑:“家里有两个不争气的儿子,不出来能行吗?”

“您儿子多大了?”

“一个三十二,一个二十九。”

小刘吃惊地张大了嘴:“这么大了还让您出来打工?”

王大妈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洗着碗。有些话,说出来更加丢人。

为了省钱,王老汉和王大妈在城郊租了一间地下室。房间很小,只有十几平方米,没有窗户,白天也需要开灯。房间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什么都没有。

“这环境,连咱们家的牲口棚都不如。”王大妈看着阴暗潮湿的房间,心里很不是滋味。

王老汉安慰她:“将就一下吧,等攒够了钱就回家。”

为了节省开支,两人每天的伙食非常简单。早饭是白粥加咸菜,午饭在各自的工作单位解决,晚饭就是面条或者米饭配点便宜的菜。

“老头子,这青菜三块钱一斤,太贵了。”王大妈在菜市场精打细算。

“那买白菜吧,一块五。”王老汉也心疼钱。

“白菜又没什么营养,你干重活需要吃点好的。”

两人为了几毛钱的差价,在菜市场讨论半天。这样的生活,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

王老汉在工地能拿到三千五百块,王大妈在饭店能拿到两千八百块。

除去房租五百、生活费一千五,还能剩下四千三百块。

“老头子,这个月能给家里寄一千五,还能存两千八。”王大妈拿着钱,脸上难得露出笑容。

王老汉也很高兴:“照这样下去,一年能存三万多。比在家里种地强多了。”

每个月的15号,是他们给家里寄钱的日子。王大妈会亲自到邮局,把一千五百块现金寄回家。

“又给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寄钱了?”邮局的工作人员都认识王大妈了。

王大妈点点头:“没办法,孩子还小,不会照顾自己。”

工作人员撇撇嘴:“三十多岁还叫小?我儿子十八岁就自己挣钱了。”

王大妈脸红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寄钱的时候,王大妈总是会给家里打个电话,询问两个儿子的情况。

“喂,刚子?”

“妈,什么事?”王刚的声音听起来很不耐烦。

“没什么事,就是想问问你们过得怎么样。钱收到了吗?”

“收到了,就那么点钱,够干什么的?”

06

王大妈心里一阵酸楚:“那你们吃得怎么样?身体好不好?”

“还行吧。妈,我正忙着呢,有事下次再说。”

“等等,让军子也说两句。”

“他睡觉呢,改天吧。”

电话就这样挂断了,王大妈拿着手机,心里空落落的。

她想多听听儿子们的声音,想知道他们在家里是不是好好吃饭,是不是有好好照顾自己。

但是每次通话都很短暂,而且儿子们的态度总是很冷淡。

王老汉看到妻子失落的表情,安慰她:“孩子们都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咱们别太操心了。”

“我就是想知道他们过得好不好。”王大妈眼圈有些红,“咱们在外面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他们?”

王老汉拍拍她的肩膀:“等年底回家过年,就能看到他们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渐渐适应了城市的生活。



王老汉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工头也开始信任他,有时候会让他负责一些相对重要的工作。王大妈在饭店也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工资还涨了两百块。

可是身体的疲惫是掩盖不了的。王老汉的腰痛越来越严重,有时候晚上疼得睡不着觉。王大妈的手因为长期泡在洗洁精里,已经开始脱皮,有时候还会流血。

“老头子,你看我这手,都成什么样了?”王大妈举起通红的双手。

王老汉心疼地说:“要不咱们买点护手霜?”

“护手霜要二十多块钱呢,太贵了。忍忍就过去了。”王大妈摇摇头。

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两人会聊起家里的情况。

“你说刚子和军子现在在干什么?”王大妈问。

“还能干什么?玩手机呗。”王老汉有些无奈。

“我有时候想,是不是咱们做错了?把他们一个人留在家里,万一出什么事怎么办?”

王老汉叹了口气:“出事?能出什么事?最多就是饿两顿,饿急了自然就出去找工作了。”

“可是我总是不放心。”王大妈翻了个身,“有时候做梦都梦到他们。”

王老汉拍拍她的背:“别想太多,睡吧。明天还要早起干活。”

春节快到了,工地和饭店都开始放假。王老汉和王大妈商量着回家过年的事情。

“老头子,你说咱们回去给孩子们买点什么?”王大妈看着存折上的数字,心情不错。

“买什么?他们又不缺吃的不缺穿的。”王老汉没好气地说。

“那也不能空手回去啊。好歹是过年。”王大妈坚持。

最后,两人还是决定买一些年货带回家。新衣服、糖果、瓜子、花生,还有一些平时舍不得买的好菜。

“这些东西花了五百多块钱。”王大妈有些心疼,但是想到能回家见儿子们,又觉得值得。

临走前,王大妈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两个儿子他们要回家了。

“刚子,我和你爸后天回家,你们在家等着。”

“知道了,妈。”王刚的声音还是那么平淡。

“家里都好吧?”

“挺好的,没什么事。”

“那就好,那就好。我们买了很多好吃的,你和军子等着。”王大妈兴奋地说。

07

挂了电话,王大妈脸上满是笑容:“老头子,孩子们在家里很好。咱们这一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

王老汉也松了口气:“是啊,只要他们平平安安的就行。”

第二天,两人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一年的城市生活让他们更加苍老,王老汉的头发几乎全白了,王大妈的脸上也多了很多皱纹。但是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儿子们,两人心里都很激动。

“老头子,你说孩子们会不会想我们?”王大妈在车上问。

“当然会想。毕竟是我们的儿子。”王老汉肯定地说。

车子越来越接近村庄,王大妈的心跳也越来越快。

她已经一年没有见过儿子们了,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是不是长胖了,是不是更懂事了。

“老头子,你看前面那个路口,再拐过去就到咱们村了。”王大妈指着前方。

王老汉也很激动:“是啊,终于到家了。”

下了车,两人拎着大包小包往家走。村里的街道还是老样子,只是有些地方新修了路面。遇到熟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

“老王,老王媳妇,回来了?”王叔远远地招手。

“回来过年了。”王老汉笑着回应。

“孩子们还好吧?”王婶关心地问。

“挺好的,挺好的。”王大妈连忙回答。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自己家的院子。王大妈激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老头子,到家了。”

可是当他们走近院门的时候,却愣住了。

院子里停着两辆崭新的小轿车,一辆红色的小轿车,一辆黑色的越野车。

车子的牌照都是外地的,看起来很高档。

“这是怎么回事?”王大妈疑惑地看着王老汉。

王老汉也摸不着头脑:“可能是有客人来了?”

两人继续往院子里走,隐隐约约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和笑声。

声音很嘈杂,听起来不止两个人。

“老头子,家里怎么这么多人?”王大妈小声问。



王老汉也听出来了,院子里确实有好几个人在说话,而且还有女人的笑声。

“不知道,进去看看就知道了。”王老汉说着,伸手推开了院门。

院门一开,眼前的景象让王老汉和王大妈彻底愣住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