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为什么防错设计比处罚更有效?在精益的世界里,惩罚错误的企业正在制造更多错误,而拥抱错误的企业正在创造完美。在精益管理中:"错误是系统送来的改善礼物"。当60位企业家连写数字都会错时,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重复性错误从来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流程缺陷。精益生产的智慧在于——与其追责犯错的人,不如设计不犯错的方法。
为什么要包容工作中的非故意犯错
作者:3A精益管理咨询顾问董事长 刘承元博士
我们经常能听到企业老板和管理者这样的抱怨,在我们企业,员工素养太差,连最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还重复犯错。这类抱怨,到了专家嘴里,就变成了:“所谓的能力问题都是态度问题、一切低级错误都是责任心问题”,这振聋发聩的话语,特别能引起老板和管理者共鸣,所以很有市场,很受欢迎。
基于这个认识,不少企业都有针对员工犯错的罚款制度。而在我看来,这些简单粗暴的话语是典型的成功学表达,是荒谬的。基于这一观点的处罚制度也是错误的,是反人性的,必须予以纠正。
在某期清华总裁班上,我带领60多位企业家朋友,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员工为什么会重复犯错?针对员工重复犯错,企业该怎么办?主流意见是:员工重复犯错,肯定是员工责任心不强;针对重复犯错的员工,一定要有处罚制度……
针对这个意见,我没有急着否定,而是让大家一起做一个有意义的活动。我问:大家会不会写阿拉伯数字?回答是肯定的。再问,写数字简不简单,回答也是肯定的。第三问是,你们觉得,写数字会不会出错或者重复犯错,绝大多数人表示,这么简单的事情,不可能出错。意思是说,如果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会出错的话,肯定是自己责任心不在线。
接下来,我让他们准备好纸和笔,完成一个写数字的工作任务,具体要求是:在10分钟之内,从1开始由小到大的顺序,把自然数一直写下去,看谁写得多,写得好。中途如果发现自己写错了,可以涂改后继续往下写。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完成这项简单的工作任务,还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奖罚措施。
10分钟紧张的工作结束后,让他们分别报出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总共写了多少?有没有犯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绝大多数老板都在中途犯了错,而且不少人还多次犯错!针对这个结果,大家又热烈地议论了起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接下来,我故意问大家:这么简单的工作,怎么还会犯错,而且有些人还多次犯错,你们的责任心去哪儿了?这才做了10分钟时间,你们就频频犯错,要是让你们连续工作8小时、1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情况会不会更糟?
在步步紧逼之下,教室里变得安静起来,他们大概知道老师安排做这个活动的良苦用心。估计不少老板的思绪已经回到工厂,甚至开始忏悔自己过去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反省自己针对员工非故意犯错的各种背离人性的错误言行……
然后,我和同学们继续讨论,并导出这样几个重要结论。
第一,是人就会犯错,工作中的非故意犯错无可避免。特别在长时间的重复性劳动中,人更容易因不小心、犯糊涂而犯错,而且做得多错得多,和责任心没有太大关系。
第二,面对非故意差错,管理者要学会包容犯错者。面对员工非故意犯错,管理者不能一罚了之,而应该有同理心、包容心。然后到现场去,观察现物,和员工一起查找犯错的根因。
第三,针对犯错的根因,和员工一起研究改善方案。最优解是找到防呆、防错办法,从根上防止问题再发生。如果一时找不到最优解,可以先采取自检或他检的方式,防止错误流出。
最后,我对以上两种不同认知和不同解决方案作了总结。前者是成功学观点,把员工非故意犯归结为责任心问题,可以想到的解决办法是:说教、培训、处罚和安装摄像头等等各种强化管理的手段,这样做,不仅效率低,而且会引起员工反感。
后者是精益思维,认为:是人就会犯错,管理者要包容员工非故意犯错,告诉员工“问题是机会”的道理,并从人事政策上奖励员工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做改善的行动。如此,不仅能够收获好的管理效果,还能够促使员工愉悦工作,助力员工快速成长。
不同的管理,注定产生不同的结果,后者才是企业走向卓越的精益管理之道,聪明的管理者,你学到了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