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萌萌患哮喘已经三年,每天早晚两次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可一到换季仍会频繁发作。妈妈既担心激素影响孩子身高,又害怕停药后病情失控。直到一次基因检测,萌萌的治疗方案被彻底改写。
图片源于AI
临床药师为萌萌做了ADRB2、GLCCI1、FCER2三个关键位点的基因筛查。结果发现:
GLCCI1 rs37973 位点为GG型,提示她对 ICS 的抗炎反应较弱;
ADRB2 Arg16Gly 为Gly/Gly,预示长效 β₂ 受体激动剂对她效果有限;
FCER2 为AA 型,长期使用ICS后哮喘恶化的风险低。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把原来的“低剂量 ICS+长效 β₂ 受体激动剂”调整为“中高剂量布地奈德干粉吸入(200μg,每日两次)+ 噻托溴铵”,并停用效果不佳的β₂受体激动剂。一个月后,萌萌的肺功能监测指标恢复正常,整个春季哮喘零发作,身高也追上了同龄标准线。
图片源于AI
为什么基因检测能让激素“减量增效”?
1.代谢速度:PNPLA3、CYP3A4 等基因决定激素在体内停留时间,代谢慢的人更易出现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
2.靶点敏感性:GLCCI1多态性直接影响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转录活性,GG型患者往往需要更高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疗效。
3.不良反应风险:FCER2、NR3C1位点可预测长期使用激素后身高受限、血糖升高的概率,提前干预可把风险降到最低。
国家卫健委在最新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对糖皮质激素等重点药物,应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识别用药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
因此,从“经验用药”到“量基因裁衣”,像萌萌这样的患儿正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精准医疗的红利:既能控制病情,又能让成长不留遗憾的“身高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