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据彭博社报道,欧洲十个国家已经进驻乌克兰,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直言不讳要派遣“数十万兵力”。
然而不到48小时,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在全球媒体面前划下红线:任何乌克兰安全保障方案必须由联合国五常共同提供,并特别点名中国不可或缺。
这场较量已经从战场延伸到谈判桌,而中国成了双方都在争取的关键筹码。
十万大军的数字游戏,俄罗斯的点名与中国的回应
彭博社披露的“十国联军”计划听起来气势恢宏,细看却充满水分。所谓“数十万兵力”更多是政治姿态而非实际军事计划。
英国和法国作为主导国,目前只承诺派遣“数百名士兵”驻扎在远离前线的区域,主要负责训练任务而非直接作战。
这些部队的部署位置暴露了西方的真实意图:美军明确只提供“空中支援”而非地面部队,所谓支援也只是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F-16战斗机协防和北约预警机监控。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部署背后,是欧洲大国对直接与俄军交战的深度恐惧。
更现实的计算是成本问题。维持一名外国士兵在乌克兰作战的年成本高达50万美元,十万大军就意味着每年500亿美元的开支。
目前欧盟对乌军援已出现严重疲劳,德国等国明确反对大规模派兵计划。马克龙的豪言壮语,很快就在欧盟内部遭遇了财政现实的无情打击。
拉夫罗夫的回应堪称外交艺术的典范。他没有直接拒绝安全保障方案,而是顺势接过话题,提出了一个让西方措手不及的反建议:
乌克兰安全保障必须由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俄、美、英、法)以及土耳其这种北约俄罗斯都交好的国家共同提供,并强调“没有俄罗斯参与的安全保障是死路一条”。
这番表态的高明之处在于四两拨千斤。一方面,它直接戳破西方试图将俄罗斯排除在战后安排之外的幻想;另一方面,它把中国也拉进了这场博弈,让中美俄三边关系变得微妙复杂。
俄方消息人士透露,这个方案本质上是对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框架的回归,当时乌方曾主动提出由五常提供安全保障的设想。
拉夫罗夫特别强调:“我们不会夸大自己的利益,但将坚定捍卫合法利益”。这句话看似温和,实则暗藏锋芒:它提醒西方,任何没有俄罗斯参与的解决方案都是空中楼阁。
面对俄罗斯的“点名邀请”,咱中国的回应显得沉着冷静。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期待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能适时参与和谈进程,尽早达成公平持久、有约束力且能被各当事方接受的和平协议”。
这番表态延续了中国一贯的平衡策略。既没有直接接受俄罗斯的邀请,也没有完全拒绝;既强调“所有当事方”参与,又呼吁“公平持久”的解决方案。
这种模糊性恰恰是中国外交智慧的体现,在局势明朗前不轻易选边站队。
中国面临的抉择确实艰难。一方面,参与安全保障意味着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提升,有机会在欧亚安全格局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使中国陷入俄西对抗的漩涡,甚至被迫承担超出预期的国际责任。
最关键的在于,咱中国稳步发展就好了,这件事不是咱中国惹出来的,咱中国也没有参与俄乌战争,没必要去趟这趟浑水。
特朗普的算计,乌克兰的未来
特朗普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务实态度。他明确表示“乌克兰不会获准加入北约”,美国只提供空中支援而不派地面部队。这种相对克制的立场与其竞选时强硬反俄的言论形成鲜明对比。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转变背后有三重考量:一是避免美军卷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二是控制军援开支以集中资源应对“印太挑战”;三是为将来与普京谈判保留余地。
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坦言,空中支援是“一项可行的选择”,包括提供防空系统和战斗机协防。
特朗普团队内部文件显示,美国政府已成立由国务卿鲁比奥领导的委员会,负责起草对乌安全保障提案。但这个委员会刻意回避了俄罗斯参与的问题,为后续谈判埋下了潜在冲突。
欧洲在派兵问题上的分裂超乎想象。法国和英国积极推动组建“志愿联盟”,约有10个国家表示愿意派兵。但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却持谨慎态度,担心局势升级可能引发更大灾难。
这种分歧在8月19日的线上会议上暴露无遗。虽然英法主张强势介入,但东欧国家更关心的是:如果俄罗斯报复,西欧国家能否提供足够保护?
欧盟内部估算,若要有效遏制俄罗斯,需要在东部边境部署至少15个旅的快速反应部队,这几乎会掏空欧洲的军事储备。
更现实的问题是:谁为这场昂贵博弈买单?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希望“在未来几天”确定安全保障条款,但德法两国已经在为资金分摊问题争执不休。这种内耗让欧洲的强硬表态大打折扣。
泽连斯基政府面临艰难抉择。一方面,他们渴望获得北约级别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俄方提出的五常共管方案意味着不得不接受俄罗斯也是安全保障提供者之一的现实。
最让基辅担忧的是中立化要求。拉夫罗夫明确强调,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包括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或任何其他军事联盟,并确认其中立和无核地位。这对将加入北约写入宪法的乌克兰而言,不啻为重大政治倒退。
乌克兰谈判代表私下抱怨,西方盟友并未充分咨询他们的意见。美欧起草安全保障方案时,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地缘利益而非乌克兰实际需求。这种“被代表”的处境让基辅感到不安。
这场博弈最可能的结果是分层式安全保障体系。第一层由联合国五常组成核心担保集团,负责提供政治和安全保证;第二层包括德国、土耳其等国,提供补充性保障;第三层则是国际组织如OSCE的监督机制。
在具体实施上,可能出现“西保军事、东保经济”的奇特格局:西方国家负责提供武器装备和培训,中国则可能参与战后重建和经济保障。这种分工既能满足各方的利益关切,也能避免直接军事对抗的风险。
俄罗斯专家透露,莫斯科可能接受“有限主权”模式:乌克兰保持名义独立,但在军事和外交领域接受一定限制。这种安排类似于芬兰在冷战时期的地位:保持中立但享有经济发展空间。
欧美领导人夸下海口派兵数十万时,可能没想到俄罗斯的回应如此迅速而精准。拉夫罗夫一句“需要中国参与”,就像在精心布置的棋局上轻轻放下一颗新棋子,瞬间改变了整个棋局的走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特朗普:美国愿意给乌克兰提供空中支援,乌不会获准加入北约
2025-08-21 09:17·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