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冒充中国军官16年混进大佬圈,贿赂金额高达380万,一位农村初中毕业的男人,在北京冒充少将时间高达16年,期间贪污受贿380万,骗婚两位妻子,甚至事发之后,两位妻子对董大维所做之事毫不知情,这样谨慎的一个人却栽在了一张商业活动的照片上。
2013 年,天津一处普通民房里,几个民警正准备带走一个男人。这男人突然梗着脖子站起来,身上那套挂满勋章的 “少将制服” 被扯得哗哗响。“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他指着民警鼻子骂,“敢动我一根手指头,明天就让你们集体脱警服!”
民警没理他这套,伸手扯下他肩膀上的星星:“别装了,你这军衔是用 502 粘的。”
这个演了 15 年 “少将” 的骗子,名叫董大维,1958 年出生在天津郊区,打小就不爱干活,总琢磨着怎么能少出力多拿钱。年轻时在厂里当学徒,嫌累辞了;跑运输拉货,嫌苦不干了。四十岁那年,还在菜市场帮人杀鸡褪毛,一天挣不到二十块。
转折发生在 1998 年。那天他去市里办事,正好赶上部队在街上搞宣传。看着穿军装的人被围着问这问那,个个腰杆挺得笔直,他心里突然冒出个歪念头:“这身皮,是不是比杀鸡强?”
当天下午,他就揣着半个月工钱,在旧货市场淘了套褪色的军绿色上衣,又在地摊上刻了个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的假章。回家对着镜子穿上,觉得差点意思,又找裁缝在袖口缝了道金线 ,他见过电视里军官的衣服都有这玩意儿。
第一次 “出任务”,他盯上了邻居张大妈。张大妈儿子没工作,整天在家愁眉苦脸。董大维穿着那身 “行头” 上门,往沙发上一坐,二郎腿翘得老高:“大妈,听说您儿子待业呢?我跟区武装部熟,给你办个安置指标,就是得花点钱打点。”
张大妈一听,当即塞给他两千块。董大维揣着钱就去买了瓶好酒,喝到半夜拍着大腿笑:“这钱也太好挣了!”
尝到甜头后,他开始 “升级装备”。花八百块买了套高仿军官服,军衔直接扛到 “大校”;又从网上下载军官证样本,找打印店做了个假证,照片上的他瞪着眼,一脸严肃。
为了让戏更像,他还专门练了套 “官腔”。跟人说话时故意放慢语速,时不时蹦出几个 “保密”“部署”“军区” 之类的词。有人问他具体在哪上班,他就板起脸:“不该问的别问,这是军事机密。”
2005 年,他在一个婚介所认识了第一个 “老婆”。姑娘二十出头,在超市当收银员,一听他是 “部队领导”,眼睛都亮了。董大维吹得天花乱坠:“我现在是正师级待遇,等过两年升少将,就能分套大房子。” 姑娘信了,没办婚礼就跟他住到了一起。
没过三年,他又勾搭上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次他换了说辞,说自己前妻早逝,带着个孩子不容易。大学生觉得他 “又有权又深情”,死心塌地跟着他,还把父母给的十万块嫁妆都交给他 “打点关系”。
这期间,董大维的 “生意” 越做越大。他不再满足于骗几千块的小钱,专找那些想走捷径的人下手。
有个包工头想接部队的工程,托人找到他。董大维把对方约在茶馆,掏出个烫金笔记本,假装打电话:“王参谋啊,那个基建项目给我留着,我这边有个可靠的人……” 挂了电话对包工头说:“这事儿能办,但国防部那边得打点,你先拿 50 万来。”
钱一到手,他第二天就换了手机号。包工头找上门时,他邻居说:“那人啊,前天扛着行李跑了,说去北京开会。”
还有个家长想让孩子进军校,送了他 30 万。董大维给人家发了张打印的 “录取通知书”,上面盖着他自己刻的 “国防科技大学招生处” 公章。等到开学,家长带着孩子去长沙报到,校门都没进去 —— 人家根本没这号人。
最荒唐的是,他还组织过 “战友聚会”。找了十几个跟他一样游手好闲的混混,每人发一套假军装,在饭店包了个包间,举杯喊 “为人民服务”。席间有人质疑他的身份,他当场拍桌子:“不信?我现在就给军区司令员打电话!” 说着掏出个老年机,假装拨号:“喂,李司令啊…… 哦,在开会啊?那行,回头再说。”
就这么一套漏洞百出的把戏,他硬是演了 15 年。骗来的 400 多万,一部分被他挥霍在高档烟酒上,一部分用来给两个 “老婆” 买金镯子,自己还在郊区盖了栋三层小楼,对外说是 “部队奖励的住房”。
直到 2013 年,那个被他骗了 50 万的包工头报了警。警方顺着线索摸下去,发现这个 “少将” 的户口上,职业一栏写着 “无业”。
被捕那天,董大维还在跟第二个 “老婆” 吹嘘:“等我这次任务完成,就给你安排个军属工作。” 门被撞开时,他第一反应是整理军装领口,仿佛这样就能遮住满身的荒唐。
法庭上,他还在狡辩:“我没骗人,我就是喜欢军装,她们愿意跟我,我有什么办法?” 可当民警拿出他藏在床底的假公章、假证件,还有那本记着骗钱明细的笔记本时,他终于闭了嘴。
最后,法院以诈骗罪判了他 15 年。听到判决结果,这个演了半辈子 “军官” 的骗子,突然蹲在地上哭了 ,这次,他没再装腔作势。
董大维为什么会走这条路,不仅仅有自己的原因,也有父母对孩子的不作为。
其实想想,董大维的骗术真不高明。假军装的料子一眼就能看出是地摊货,说的话漏洞百出。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上当?
说白了,还是有人总想着走捷径。觉得认识个 “大人物”,就能少奋斗十年;塞点钱给 “有关系” 的人,就能解决难题。却不知,你盯着人家给的 “捷径”,人家盯着的是你的钱包。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 “内部关系”?真有本事的人,谁会整天把 “身份” 挂在嘴边?说到底,贪心才是最好骗的软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