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黄佳 龚雨西
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接诊一名16岁少女:她不仅患有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还因黄体破裂引发腹腔大出血,病情极危。医院妇产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连夜紧急手术,最终带她转危为安。
16岁的少女小安(化名)自3岁起就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曾多次因鼻出血、月经过多及黄体破裂出血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2025年7月,小安又因剧烈腹痛、呕吐在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仅为1×10⁹/L(正常值100-300×10⁹/L),血红蛋白为92g/L,B超结果显示左侧卵巢增大伴盆腹腔积液。在医生建议下,小安被紧急转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血液内科治疗。
入院后,小安的病情还在恶化:7月29日的复查结果显示其血红蛋白骤降至58g/L,血小板仅为9×10⁹/L。虽经过积极输注血小板和止血治疗,患者仍出现循环不稳定伴晕厥的情况,遂紧急安排其转入重症医学科。此时,小安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已降至危急值,妇科超声提示子宫宫底旁混合回声团;增强CT显示腹腔大量积血。小安逐渐出现呼吸快、心率快、血压低,急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呈持续下降,提示休克状态。
生命危在旦夕,洪山院区立即启动危重症患者救治应急预案。医院妇产科主任洪莉教授、洪山院区妇产科主任洛若愚教授等专家综合评估认为:患者腹腔活动性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必须立即行手术探查来止血。但患者凝血功能极差,血小板极度低下,手术风险极高。
在洪山院区医务办的组织下,重症医学科、妇产科、普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连夜进行多学科会诊,评估手术及治疗方案。经充分讨论,高度考虑患者为卵巢黄体破裂性出血引发的重度贫血伴失血性休克,团队立即着手安排手术探查。
洪山院区紧急为患者备足悬浮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品,麻醉科吴晓静主任团队严阵以待,准备好各类抢救预案。
当天22时30分左右,在洪山院区普外科邵俊伟主任等多学科团队的配合下,洪莉教授带领胡敏、周筠及黄佳等团队,为患者实施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发现盆腹腔积血达2600毫升,左侧卵巢黄体破裂处仍有活动性出血。为避免患者因失血过多而威胁生命,医疗团队当机立断,行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稳步回升。8月12日出院时,血小板已升至71×10⁹/L,贫血已完全纠正。出院前,小安的家属说:“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洪莉主任介绍,黄体破裂出血是妇科常见急症,但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尤为危险。此次成功救治体现了三个关键点:一是准确判断手术指征,二是多学科团队的默契配合,三是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风险预案。
胡敏提醒,黄体破裂出血常见于月经周期后半段,不仅发生于性生活后,自发性破裂也不少见。年轻女性如出现突发下腹痛,尤其伴有面色苍白、头晕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及时诊治可有效避免严重后果。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