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笔墨铸山河——李宝林山水画的精神内核与时代意义

0
分享至

笔墨铸山河——李宝林山水画的精神内核与时代意义

文\张占峰

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有一位画家始终以笔墨为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深耕不辍,他既承袭了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的艺术理想,又以军旅生涯沉淀的刚健气质,为山水画注入了独有的雄浑力量——他就是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名誉会长李宝林。从早年中央美术学院的笔墨筑基,到海军政治部创作室的军旅创作,再到转型山水画后的风格突破,李宝林的艺术轨迹不仅是个人创作的探索史,更是当代中国画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突破的生动缩影。


李宝林

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早期经历的深刻滋养。李宝林的艺术根基,首先深植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传统沃土。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他,有幸师从李可染先生——这位以“黑、厚、重、亮”风格重塑山水画审美范式的艺术大师,将“师法自然”与“笔墨传统”的双重理念传递给了李宝林。在李可染的教导下,李宝林系统研习了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从“披麻皴”“斧劈皴”的技法锤炼,到“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布局,再到“意在笔先”的创作理念,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如同养分般融入他的艺术血脉,为其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笔墨基础。这种基础并非对传统的刻板模仿,而是对笔墨精神的深刻理解——李可染强调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成为李宝林艺术生涯中始终遵循的准则。



如果说中央美院的学习为李宝林赋予了“笔墨之魂”,那么1963年至1990年在海军政治部创作室的军旅生涯,则为他的艺术注入了“精神之骨”。作为专职画家,李宝林创作了《大会师》《闽海石城》等大量军事题材作品,这些作品以人物画为核心,聚焦于军旅生活的壮阔场景与军人的精神风貌。《大会师》中,他以严谨的构图、生动的人物造型,再现了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时刻,人物的神情、动作充满张力,既展现了扎实的写实功底,又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闽海石城》则将海景与军事防御工事相结合,海浪的汹涌与石城的坚固形成视觉对比,暗含着守卫家国的坚定信念。

这段军旅创作经历,让李宝林跳出了传统文人画“逸笔草草”的闲适视角,转而以更宏大、更刚健的目光观察世界——他学会了用艺术表现“力量”与“信仰”,学会了在画面中营造“雄浑”与“崇高”的意境,这种对“大场景”“大精神”的把握能力,日后成为他转型山水画创作的独特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军旅时期的人物画创作与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训练,在李宝林身上形成了奇妙的互补。人物画对造型准确性、情感表达力的要求,让他的笔墨更具“写实性”与“叙事性”,避免了传统山水画可能陷入的“程式化”困境;而传统笔墨的韵味,则为他的人物画增添了“写意性”与“文化感”,使其摆脱了纯粹写实的生硬。这种“人物画功底”与“山水画笔墨”的早期融合,为他后来将“人物精神”融入“山水意境”埋下了伏笔。



1990年,李宝林转业至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这一人生转折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分水岭——从此,他将创作重心彻底转向山水画,开启了从“继承”到“创新”的关键探索。此时的中国画坛,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一方面,部分画家固守传统程式,作品缺乏时代气息;另一方面,一些画家盲目追求“现代性”,却丢掉了笔墨的根本。李宝林则选择了一条“守正创新”之路——他以李可染“大山水”理念为起点,结合自身军旅经历的精神特质,最终形成了以“块面结构”和“金石质感”为核心的个人风格,为当代山水画坛带来了一股“雄浑之风”。



李宝林的山水画,首先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以线塑形”的单一模式,创造性地引入了“块面结构”的表现手法。在传统山水画中,线条是塑造山石、树木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细腻的披麻皴还是刚劲的斧劈皴,都以线条的交织构建物象形态。而李宝林则将山石、山峦视为一个个整体的“块面”,通过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塑造出山石的体积感与厚重感。以其代表作《祁连风骨》为例,画面中的祁连山不再是传统山水画中“峰回路转”的轻巧形态,而是以巨大的墨块构成山体的主体,墨色的浓淡对比勾勒出山脉的起伏与层次,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山石的坚硬与巍峨。这种“块面结构”的运用,既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体积感表现,又扎根于中国画的笔墨传统——墨块并非生硬的色块,而是由无数笔锋交织而成,蕴含着笔墨的韵律与生命力,让画面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不失“笔墨韵味”。



“金石入画”是李宝林山水画的另一大特色,也是其笔墨语言的核心所在。所谓“金石入画”,是指将书法中金石碑刻的笔法融入绘画,使线条更具厚重感、凝练感与历史感。李宝林早年对书法有深入研习,尤其对金石碑刻的苍劲笔法情有独钟,在转型山水画后,他将这种笔法融入山石、树木的勾勒中。



他笔下的线条,不再是传统山水画中“行云流水”的流畅线条,而是带有“顿挫转折”的刚劲线条,如同金石碑刻中的文字,每一笔都充满力量,仿佛能穿透纸张,传递出山石的“骨力”与“精神”。在《疆山铁铸》中,这种“金石笔法”体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的山石以粗壮的线条勾勒轮廓,线条的粗细变化、顿挫转折,既表现了山石的纹理与结构,又传递出“铁铸般”的坚硬质感,而树木的枝干则以扭曲的线条构成,如同钢铁般坚韧,与山石共同营造出“疆山如铁”的雄浑意境。这种“金石入画”的笔墨语言,不仅让李宝林的山水画具有了独特的“质感美”,更赋予了画面一种“历史厚重感”——仿佛画面中的山川并非一时一地的自然景观,而是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符号,让人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李宝林的山水画还蕴含着强烈的“精神性”,这是他区别于其他山水画家的重要特质。他笔下的西部山川,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更是对“崇高精神”的礼赞。无论是《祁连风骨》中的祁连山,还是《大山回响》中的西南边疆山川,都充满了“雄强”“刚健”“坚韧”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既是西部山川本身的自然特质,也是李宝林个人精神的投射——军旅生涯培养的“家国情怀”与“刚健品格”,让他在面对西部山川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他将这种共鸣融入创作,使画面中的山川具有了“人格化”的特征。



在《大山回响》中,他以浓墨大写意的手法表现西南边疆的恢弘气象,画面中的山川连绵起伏,墨色的浓淡变化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意境,而隐藏在云雾中的村落、道路,则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但更重要的是,画面中蕴含的“回响”——那是山川对历史的回响,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回响,更是画家对家国、对时代的情感回响。这种“精神性”的注入,让李宝林的山水画超越了“风景写生”的范畴,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传递出当代中国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不仅要在创作上有所突破,更要在学术传承与文化传播中承担起时代责任。李宝林正是如此,他在专注于个人创作的同时,始终致力于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以实际行动推动着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展现出一位艺术家的“文化担当”。



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的名誉会长,李宝林长期主导河山画会的学术工作,成为推动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河山画会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山水画学术团体,其宗旨是“继承传统、师法自然、推动创新”,李可染、陆俨少等艺术大师曾担任顾问。李宝林在担任河山画会领导职务期间,始终秉持这一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从“河山万里行”的写生活动,到“当代山水画学术研讨会”的理论探讨,再到“河山画会作品展”的成果展示,他始终致力于搭建一个“传统与现代对话、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术平台。



在写生活动中,他带领画会成员深入名山大川,践行“师法自然”的创作理念,让画家们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学术研讨中,他鼓励画家们探讨“传统笔墨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山水画如何表现当代精神”等核心问题,推动中国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作品展中,他倡导“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既展示传统风格的佳作,也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让河山画会成为当代山水画创新的“孵化器”。



2025年,李宝林向中国国家画院捐赠51件作品,涵盖人物画与山水画精品,这一举措既是他对艺术事业的无私奉献,也是他“文化传承”理念的生动体现。此次捐赠的作品,不仅包括《大会师》等军旅题材人物画代表作,也包括《祁连风骨》《疆山铁铸》等山水画精品,几乎涵盖了他不同创作时期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它们完整地呈现了李宝林从人物画到山水画的转型轨迹,展现了他笔墨语言的演变过程,为研究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而将这些作品捐赠给国家画院,意味着这些艺术财富将被永久收藏、研究与展示,能够让更多人欣赏到优秀的中国画作品,也能为青年画家提供学习与借鉴的范本。这种“无私捐赠”的行为,体现了李宝林对“艺术为公”理念的坚守——他始终认为,艺术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整个民族的文化财富,只有让艺术回归社会,才能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李宝林还以“学术评委”与“教育者”的身份,为当代中国画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多次担任全国美展评委,在评选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既重视作品的笔墨功底,又关注作品的时代精神,既鼓励传统风格的传承,又支持创新探索,为中国画坛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画家。同时,他还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青年画家传授自己的创作经验与艺术理念,强调“笔墨传统不能丢”“师法自然是根本”“艺术要为时代服务”,引导青年画家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在他的影响下,许多青年画家开始重新重视传统笔墨的学习,注重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推动了当代中国画“回归传统、面向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当代中国画发展的进程中,李宝林的艺术不仅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更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他的创作实践,为当代中国画如何“传承传统”“拥抱时代”“彰显精神”提供了重要启示,其艺术价值早已超越了个人创作的范畴,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的“精神坐标”。



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来看,李宝林的艺术为当代中国画提供了“守正创新”的典范。在当代美术界,“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始终是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创新必须打破传统”,有人则认为“传承就是固守传统”。李宝林则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明:传统不是“枷锁”,而是“根基”;创新不是“颠覆”,而是“发展”。



他始终扎根于中国画的笔墨传统,从李可染的“大山水”理念到“金石入画”的笔墨语言,每一步创新都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之上;同时,他又不被传统程式所束缚,而是结合军旅经历的精神特质、西部山川的自然特质,以及时代审美需求,创造出“块面结构”“雄浑风格”的新笔墨语言,实现了“传统笔墨”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这种“守正创新”的路径,为当代中国画画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只有真正理解传统的精神内核,才能在创新中不迷失方向;只有敢于突破传统的程式束缚,才能让传统艺术焕发生机。



从“艺术与精神”的角度来看,李宝林的艺术为当代中国画注入了“崇高精神”的力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部分中国画作品陷入了“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的误区,只追求画面的“漂亮”“精致”,却缺乏精神内涵,成为“无灵魂”的装饰。而李宝林的山水画则始终坚守“精神性”的追求,他笔下的山川不仅是“美的景观”,更是“精神的载体”——那雄浑的祁连山、铁铸的疆山,传递出的“刚健”“坚韧”“崇高”的精神,正是当代中国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在他的作品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山水之美,更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看到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性”的注入,让中国画重新成为“时代精神的载体”,为当代中国画的“精神回归”提供了重要启示。



从“本土与国际”的角度来看,李宝林的艺术为中国山水画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重要路径。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让中国山水画被世界理解和认可,是当代中国画面临的重要课题。李宝林的山水画,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其笔墨语言、构图理念、精神内涵,都源自中国传统绘画与文化;又具有“世界性”的审美特质——其“块面结构”的体积感表现、“雄浑风格”的视觉冲击力、“精神性”的情感表达,能够跨越文化界限,被世界观众所理解和欣赏。



他的作品在国际展览中受到广泛好评,正是因为其艺术既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契合了人类对“崇高精神”“自然之美”的共同追求。这种“本土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为中国山水画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重要经验——只有立足本土,才能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实现更广泛的文化影响。



李宝林的艺术生涯,是一部当代中国画的“坚守与突破”史。从中央美院的传统筑基,到军旅生涯的精神淬炼,再到转型山水画后的风格创新,他始终以笔墨为武器,以山河为载体,传递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对时代的担当。他的山水画,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精神的艺术;不仅是个人的创作,更是时代的印记。在当代中国画发展的进程中,李宝林的艺术如同一座灯塔,指引着当代画家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不断探索,在本土与国际的对话中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正如他笔下的祁连山、疆山一般,李宝林的艺术也将以其“雄浑风骨”,在当代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人所铭记与敬仰。

张占峰 2025年6月于京华云海轩




















作者:张占峰

张占峰,生于北京,现任北京走近画家编辑部主编,是中国书画艺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资深编辑与研究者。多年来,他在美术评论领域颇有建树。他深耕此域,笔耕不辍,曾为诸多美术名家撰写评论文章,篇数颇丰。其评论既具专业洞察,又能精准捕捉作品特质,在业内积累了一定影响,是美术评论界值得关注的研究者。

以专业视角与深厚积淀,在艺术出版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与行业影响力。其职业生涯以艺术出版为核心阵地,深耕细作多年。 期间,他主编和编著了《传承-中国书画精品》《走近画家》《大家风范》《中国当代画坛精品集》等系列画集,以及《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等多部精装画集。

这些作品均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等国内顶尖艺术出版机构出版,累计编辑及主编艺术著作、画集逾百部,发行总量近一百多万册。 所编著的作品涵盖中国书画理论研究、名家作品集、美术评论等多元范畴,既注重学术深度的挖掘,又兼顾艺术表现力的呈现,实现了专业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因其编著作品突出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艺术影响力,多部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列为馆藏图书,成为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源,为推动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研究与传播作出了切实而深远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34岁东北姑娘拿下81岁全球首富,长的很漂亮,一年抱俩娃身价上亿

34岁东北姑娘拿下81岁全球首富,长的很漂亮,一年抱俩娃身价上亿

云舟史策
2025-09-13 07:37:04
9月18日 乌玛高速车祸6死,家属:是哥嫂一家四口,都是老师和大夫

9月18日 乌玛高速车祸6死,家属:是哥嫂一家四口,都是老师和大夫

小嵩
2025-09-19 16:21:21
播音女生晒“无欲望脸”,恨自己不争气,没有名校能看上自己

播音女生晒“无欲望脸”,恨自己不争气,没有名校能看上自己

熙熙说教
2025-09-18 20:55:39
郎平再次回国!戴帽子显年轻,身形消瘦状态好,行李箱是亮点

郎平再次回国!戴帽子显年轻,身形消瘦状态好,行李箱是亮点

跑者排球视角
2025-09-19 18:15:39
小米 17 系列手机电池规格曝光:6300mAh—7500mAh

小米 17 系列手机电池规格曝光:6300mAh—7500mAh

IT之家
2025-09-20 08:25:05
师徒对决!阿隆索:穆帅对阵皇马意义非凡,他对马德里有深厚感情

师徒对决!阿隆索:穆帅对阵皇马意义非凡,他对马德里有深厚感情

直播吧
2025-09-19 19:59:05
66岁毕福剑也没想到,自己败光的体面,如今被29岁的女儿挣了回来

66岁毕福剑也没想到,自己败光的体面,如今被29岁的女儿挣了回来

心静物娱
2025-09-03 13:47:40
把没素质当个性?李乃文“傻白甜”人设彻底崩塌,全网恶评如潮

把没素质当个性?李乃文“傻白甜”人设彻底崩塌,全网恶评如潮

君笙的拂兮
2025-09-19 06:34:44
女大学生名字“太甜”,险些被老师误会,家长:目的终于达到了

女大学生名字“太甜”,险些被老师误会,家长:目的终于达到了

爱论历史
2025-09-04 22:04:58
被排挤打压,郑丽文若败选将另择新枝!

被排挤打压,郑丽文若败选将另择新枝!

放开他让wo来
2025-09-19 14:55:39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时时有聊
2025-09-19 06:57:31
苏州楼市超神了,苏州楼市待售二手房从180055套变成了182124套

苏州楼市超神了,苏州楼市待售二手房从180055套变成了182124套

有事问彭叔
2025-09-19 14:57:11
白天陪玩晚上陪睡?明码标价8000一次!高端伴游沦为色情交易温床

白天陪玩晚上陪睡?明码标价8000一次!高端伴游沦为色情交易温床

阿纂看事
2025-08-29 15:46:57
小米宣布空调10年免费包修,格力高管diss

小米宣布空调10年免费包修,格力高管diss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09-19 23:18:41
男子曝光彩礼谈崩现场,女方张嘴48万,不给嫁妆,还要空手套房

男子曝光彩礼谈崩现场,女方张嘴48万,不给嫁妆,还要空手套房

娱乐看阿敞
2025-09-18 17:16:14
卢伟冰首发对比小米 17 Pro 和苹果 iPhone 17 Pro 真机

卢伟冰首发对比小米 17 Pro 和苹果 iPhone 17 Pro 真机

IT之家
2025-09-19 19:43:17
带导盲犬爬泰山的夫妻“社会性死亡”,工作被曝,在北京抬不起头

带导盲犬爬泰山的夫妻“社会性死亡”,工作被曝,在北京抬不起头

鋭娱之乐
2025-09-19 12:44:17
起底西贝供应商:这些头部企业为何选择冷冻工艺?

起底西贝供应商:这些头部企业为何选择冷冻工艺?

燕梳楼频道
2025-09-19 22:01:04
没有下限!退伍兵哥发女友合照,结果评论区炸出大瓜,女的不简单

没有下限!退伍兵哥发女友合照,结果评论区炸出大瓜,女的不简单

星河也灿烂
2025-09-18 15:54:40
揭秘许家印恒大歌舞团:一年700万,养歌舞团,主要提供三大服务

揭秘许家印恒大歌舞团:一年700万,养歌舞团,主要提供三大服务

诗词中国
2025-09-19 13:20:25
2025-09-20 08:43:01
时代艺术资讯
时代艺术资讯
书画展览资讯、出版发行画册
508文章数 1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媒体:中美元首年内第三次通话 释放出重大信号

头条要闻

媒体:中美元首年内第三次通话 释放出重大信号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字节跳动凌晨发布公告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健康
亲子
手机

推广|| 被低估的百元级国货!推荐你们趁好价试试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亲子要闻

45岁高圆圆公园带娃!6岁女儿Rhea四肢修长,小麦肤色活泼可爱

手机要闻

苹果 iPhone 17 Pro Max拆解,确认采用高通骁龙X80 5G调制解调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