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交通界立法会议员易志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应确保网约车和的士是公平竞争,网约车7年车龄的要求应改为与的士车队的三年看齐;另外,网约车的收费不能低于的士。与此同时,网约车应有识别,让市民清楚分辨合法的网约车;而在规管网约车的法例落实前,政府必须继续严打非法白牌车。他强调,政府应设立制度监管网约车,以免出现恶性竞争。
航运交通界立法会议员易志明
应列明规管网约车收费机制
易志明说,政府规管框架列明网约平台、车辆及司机要领牌及牌照基本要求,而最重要应列明规管网约车收费机制,“早前的士业界有声音、很不满,主要有些平台割价,80元车程收20元车资,的士业界说我如何维生,的士又不可以割价,因为一割价的士就犯法.从公平竞争角度来说,市民就是现在觉得服务不够好,希望花多些钱买更好服务,所以其实网约车不应该更便宜。”
他说,的士需按法定收费水平收费,但市面上有网约车平台会以低价抢客,对的士业界不公道,建议就网约车收费设定下限。“政府说,现时网约车服务的定价一般比的士收费高,但当局亦计划在主体法例加入条款,让政府保留权力,一旦市场失衡,出现收费太高或太低的情况,便可以作出规管。”
要清楚分辨合法的网约车
易志明又希望统一网约车及车队的士在车龄上的要求,至于应该发多少网约车牌照,他同意先让政府研究数据及社会意见再决定,“我不想随意讲一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必须要有数据支持,在繁忙时间、繁忙地段,你在街上举手就有的士接载,这个地方经济很有问题。相信大家要明白一定有等候时间,不过要合理,如果每个人都走出来“搵食”,一定大挤塞,整个社会损失很大,有小部分人交通快了些,但整体有损失。”他又建议网约车须有以供识别的标志,让乘客分辨所乘坐的车是否可以合法提供网约交通服务。他认为,网约车的识别标志可以在车牌上贴上标签,这就能让乘客分辨车辆是否合法。
他指出,政府当局限制车辆数量,但司机就不设上限,他担心有车主为车辆申领牌照后不提供服务,会占用限额,建议网约车设有退场机制,服务时数不足的车辆要让出牌照供其他人申请;另外,他更担心会衍生租车服务。 他表示,现时大部分网约车服务,都是私家车车主在车辆闲置时提供服务,认为当局规管的同时亦要小心平衡,以免过度改变原有的生态,强调要小心筹划,以免令网约车服务发展,与作为辅助性质、共享经济的原则有偏离。
引入网约车影响公交生态平衡
易志明说,自由党于较早前曾进行网约车平台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市民意见与政府在研究报告展现的意向一样。有关网约车平台问卷调查,共有1,433份有效回覆。该问卷显示多数回覆同意应立法监管及考核网约车司机(76.7%),用于接载的车辆亦应有合法执照 (81.8%)。问卷亦反映目前市民对的士服务质素有保留,以致影响乘搭的士意欲。仅约一半受访者表示,若没有网约车会改乘搭网约的士(59.9%)、若的士车队能改善服务,会转用车队服务(56.1%)。
易志明认为,乘客量近十年大跌除了因铁路扩展,亦因部份市民不满的士服务。他相信实行打击黑的及成立的士车队后,的士服务将有改善,能满足市民需求。他形容网约车为“新品种”,而引入任何新的交通工具便会影响其他公交服务提供者,亦影响目前整体“公交的生态平衡”。因此他认为政府可于实施改善的士服务政策后检验成果,调查乘客需求,再考虑要否规管网约车。
易志明又认为,近年有关的士服务的投诉增加,主因是政府执法不力。滥收车资、拒载等非法行为可以被判处吊销牌照,但却遭法庭轻判,而行政部门亦没有上诉,继而令非法行为泛滥。他指法庭应加重罚则,而这亦是的士业界所认同的。
易志明同意,的士服务确实有进一步且必要的改善空间,而政府推出的士车队计划后,有15个车队申请5个牌照名额,亦显示业界有提升服务质素的决心。他建议,政府可考虑增加牌照名额,或增加车队的车辆数目,令更多有心改善服务的司机参与,从而令市民感受到的士车队带来的改变。他促请政府不要犹豫、尽快落实组合拳方案,即引入扣分制、车内安装闭路电视等,改善的士服务。
他更关注网约车保险安排,他认为的士的保费高出私家车很多,不宜用私家车的保险收费;他说,不应按传统向网约车统一收费,建议平台能开放网约车工作时数,让保险公司参考网约车工作时数后,设计保险产品。
不是“零和博弈” 而是共存互补
他又说,经网约平台预约个人化点对点服务的出行模式在世界各地已相当普及,香港亦不例外。网约车的议题复杂,牵涉不同考虑因素和不同利益,不同持份者的意见纷陈。我们听到不少人认为网约车服务质素相对的士较好,但也听到亦有很多市民都习惯了在街截的士,或者去的士站截的士,以切合他们的出行需要,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不过,就算有不同意见,有一点社会上的共识是非常明显清晰的,就是政府应该早日规管网约车服务,以保障乘客安全和权益,满足和便利市民出行需要,并为个人化点对点交通服务市场缔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正因如此,就是希望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规管框架,以便在下一步聚焦处理其他技术细节或社会上存在较多不同意见的课题。
他指出,网约车的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平衡,包括最重要当然是乘客的安全和保障、公共交通系统效率、道路容量管理、司机的生意,以及的士业界和网约车平台两者的竞争互动环境,绝非简单一刀切就能简单解决。必须制定一套能够全面保障乘客安全、令公共交通系统保持高效运作的制度。相信这个亦是市民期望政府和立法会能努力一起做到。
他强调,的士与网约车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存互补。在行政长官初提到的七项大原则下,构建一个促进良性竞争的经营环境,让的士和网约车行业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提升香港点对点服务的水平。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本刊主笔 何洁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