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洛杉矶女孩看完《南京照相馆》,做了一件事,感动无数中国人

0
分享至

前言

当德国人为纳粹暴行深深忏悔时,南京30万冤魂的历史却在西方课本中集体失声。这种认知偏差,直到一部叫《南京照相馆》的电影出现才被打破。

洛杉矶星光大道上,美国姑娘艾米举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逐一向路人讲述那段血与泪的往事。她说:"这样的悲剧,绝不能再发生。"

为什么外国人比我们还急着传播这段历史?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文化密码


作者-山

一部电影,为何让老外"破防"了

说起这事儿,还得从那个让人心情复杂的夜晚讲起。

2025年8月15日,《南京照相馆》在北美250家影院悄然上映。这不是什么超级英雄大片,没有炫目特效,也没有明星阵容。

但就是这样一部"朴素"的电影,让无数外国观众坐在黑暗的影院里泪流满面。18岁的美国女孩伊莎贝尔看完后浑身发抖,愤怒地质问:"为什么我们的历史课只讲纳粹集中营,却对南京30万冤魂只字不提?"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多伦多市民约翰·雷诺兹。

面对央视记者的镜头,这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几度哽咽难受。他坦言,影片的真实感让他备受折磨,一些过于惨烈的场面他甚至不忍直视。

"我觉得有点愧疚,"约翰说,"就我们学习的历史而言,忽略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段历史,我们忽略了中国的抗日战场。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被我们排除在历史课本外。"


而真正让人动容的,是洛杉矶姑娘艾米的行动。

看完电影后,她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电影里那些血色黄昏里的哭喊,那些被冻僵的婴儿小手,让她第一次触摸到东方战场的人间炼狱。

她爬起来翻电脑、查旧报纸,把能找到的南京大屠杀老照片全打印出来。照片里有堆成山的尸体,有日本兵端着枪笑,还有老百姓缩在墙根发抖。艾米把这些照片贴在一块大板子上,中间用红笔写:"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做完这些,她扛着板子去了洛杉矶最热闹的星光大道。

这儿平时人来人往,明星手印嵌在地上,商店霓虹灯闪得刺眼。可艾米站那儿举着板子,路人有的凑过去看两眼,有的赶紧低头走。历史的沉重与商业街的喧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有张照片特别扎眼:地上全是小孩的鞋,有的破了洞,有的沾着泥。一个吃寿司的白人姑娘凑过来,看了没两分钟,"哇"地蹲在地上哭:"我从没听说过这些……课本里咋啥都没写?我太笨了,啥都不知道。"


还有个大叔盯着照片直叹气,我爸说过打仗的事儿,可我一直觉得离自己远。今天看了才明白,战争不是电视里的打打杀杀,是活生生的人没了

艾米站在旁边,有人问她就轻声讲,这张是妈妈抱着孩子找吃的,这张是医生在破房子里救人……她说,我不是要记仇,就想让大家知道,战争多狠。要是早知道,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的人受苦。

课本里的"空白",为什么偏偏是中国

这事儿让人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说白了,西方的历史教育确实存在"欧洲中心主义"倾向。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种现象体现了"历史记忆的全球化趋势"中的不平衡性。

具体怎么个不平衡法?简单说,就是选择性记忆


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教育可以说是世界典范。

从小学到大学,德国学生都要系统学习纳粹暴行,参观集中营遗址是必修课。这种深度反思换来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但同样是二战暴行,南京大屠杀在西方教育体系中却几乎是"隐形"的。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坦承,西方历史教育需要更多元化的历史叙事。


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但也很现实。

地缘政治的考量、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教育资源的有限性,都在影响着历史叙事的选择。更直白点说,谁的声音大,谁的故事就更容易被听到

长期以来,亚洲战场的历史在西方叙事中一直处于边缘位置。不是因为不够惨烈,而是因为缺乏足够强大的文化传播力


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就像伊莎贝尔愤怒质问的那样:为什么同样是人类悲剧,有的被反复提及,有的却集体失声?这种认知偏差不仅影响了历史的完整性,也影响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当年的加害方还在试图淡化甚至否认历史。日本在这方面的表现就很说明问题。相比德国的深刻反思,日本对侵华历史的态度一直遮遮掩掩。


正因为如此,艾米们的行动才显得格外珍贵。

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在为历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发声。这不是什么政治表态,而是对人类良知的基本坚持。

有网友说得好:"历史不是某个国家的私有财产,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记忆。"艾米的行动,正是在为这种共同记忆的完整性努力。她在告诉世界:有些真相,不应该被时间掩埋


一个人的行动,如何变成一群人的觉醒

艾米的行动很快就像投进湖里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种影响力的扩散,说起来还挺有意思。不是靠什么官方宣传,也不是靠明星带货,而是靠最朴素的情感共鸣

TikTok、Instagram、Twitter上,越来越多不同肤色的年轻人开始自发剪辑和传播《南京照相馆》的片段。


有个叫马克的非洲裔小伙,在TikTok上发了个视频。

他翻出爷爷当年作为"飞虎队"成员在亚洲战场留下的老照片,配文写道:"这是我家老头子的故事,该让更多人看见。"视频播放量很快突破了50万

评论区里,各种肤色的网友都在分享自己家族的战争记忆。有人说:"我奶奶总说战争的可怕,现在我终于明白她为什么总是心事重重。"


更让人意外的是,一些美国高中开始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南京大屠杀历史讲座。

加州一所高中的历史老师坦言:"学生们看了这些内容后,开始质疑我们的历史课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空白。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提供更完整的历史图景。"

这种"补课"行动,正在多个城市悄然展开。纽约、芝加哥、温哥华,都出现了类似艾米的自发历史展示活动。


说实话,这种民间传播的效果,比官方宣传强多了。

为什么?因为它来自内心的真实触动,而不是外在的说教压力。当一个美国姑娘主动为中国历史奔走时,这种真诚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

就像有网友评论的那样:"最好的外交,不是官员在台上握手言欢,而是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相互理解。"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种现象正在改变文化传播的模式。

传统的文化输出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媒体配合,效果却未必理想。而艾米们的行动证明了另一种可能:自下而上的民间传播,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心。

这就像病毒传播一样,一个人感动了,就会感动身边的人,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形成的影响力,可能比任何官方宣传都要深入持久


有专家分析,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全球化时代年轻人价值观的趋同

不管什么肤色、什么国籍,年轻人对正义、和平、真相的追求是相通的。当这些共同价值受到冲击时,他们会本能地站出来发声。这种跨文化的价值认同,可能是未来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面"镜子",照出了什么

艾米的行动,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首先照出的,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真正价值。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讨论如何提升文化影响力,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艾米们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答案:最有效的文化传播,不是刻意的包装和推销,而是真实故事的自然流露。


《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没有华丽的制作,没有巨额的宣传预算。

但它用最朴实的方式,讲述了最真实的故事。这种真实的力量,比任何精心策划的宣传都要震撼人心

这告诉我们,文化输出的关键不在于声音多大,而在于内容多真。当你的故事足够真实、足够感人时,自然会有人愿意为你主动发声


其次照出的,是历史教育的现代意义。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几十年前的事,还有必要反复提及吗?艾米们的行动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有必要,而且很有必要

历史不是故纸堆里的陈年旧事,而是现实世界的重要参照。只有了解过去的悲剧,才能避免未来的重蹈覆辙。


更重要的是,这种历史教育不应该是某个国家的"专利"。

人类的悲剧,应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记忆。当德国学生在学习纳粹暴行时,美国学生也应该了解南京大屠杀;当我们在纪念抗战胜利时,世界各国的年轻人也应该知道这段历史的完整真相

只有这样,历史的教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人类才能在面对冲突时有更多的理性思考


第三照出的,是民间外交的巨大潜力。

传统外交往往局限于政府层面,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而艾米们代表的民间力量,却能跳出政治框架,直达人心。这种"人民外交"的效果,有时候比官方外交更加深入持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显示,文化交流对改善国际关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官方外交受限的情况下,民间文化交流往往能够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最后照出的,是年轻一代的历史责任感。

艾米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美国姑娘,但她愿意为素不相识的中国历史站出来发声。这种跨越国界的正义感,让人看到了希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很容易被各种娱乐内容分散注意力。但艾米们的行动证明,当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出现时,年轻人的良知和热情依然会被点燃。


这面镜子还照出了我们自己的不足。

当外国人比我们还急着传播中国历史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在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方面,我们是否还能做得更好?这种反思不是为了自我贬低,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结语

文化这东西,最怕装腔作势,最爱真情实感。当一个美国姑娘为南京的历史奔走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感动,更是真相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最好的传播不是喊口号,而是讲故事。那些能让人掉眼泪的故事,往往比教科书更有说服力

你觉得,这样的民间文化传播,还能在哪些方面发力?

[配图20:文化传播未来发展趋势图 - 关键词:文化传播未来趋势]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西贝门店回应“罗永浩吐槽西兰花保质期2年”:冷冻锁鲜保存的有机花菜,进后厨参观需持健康证

西贝门店回应“罗永浩吐槽西兰花保质期2年”:冷冻锁鲜保存的有机花菜,进后厨参观需持健康证

极目新闻
2025-09-13 16:35:02
男生总吹的18CM到底怎么量的?妹子看完这测量神技天塌了哈哈

男生总吹的18CM到底怎么量的?妹子看完这测量神技天塌了哈哈

经典段子
2025-09-04 22:57:16
美联储,降息大消息!又要见证历史,A股怎么走?

美联储,降息大消息!又要见证历史,A股怎么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4 20:10:45
时隔7年重返NBA!太阳新援:我很感激 这段旅程非常精彩

时隔7年重返NBA!太阳新援:我很感激 这段旅程非常精彩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09-14 08:20:12
央视怒批,国务院点名封杀!这几位蒙骗老百姓的大网红,彻底凉凉

央视怒批,国务院点名封杀!这几位蒙骗老百姓的大网红,彻底凉凉

大鱼简科
2025-09-02 19:34:00
网球名宿对阿尔卡拉兹美网夺冠后的前景表示担忧:别成为行尸走肉

网球名宿对阿尔卡拉兹美网夺冠后的前景表示担忧:别成为行尸走肉

搏击江湖
2025-09-14 20:30:23
马莱莱态度消极,李国旭换人有魄力 朱鹏宇值得首发 大连保级更稳

马莱莱态度消极,李国旭换人有魄力 朱鹏宇值得首发 大连保级更稳

替补席看球
2025-09-14 21:12:16
凯恩:雅克松能胜任锋线任何位置,他在拜仁不是替补角色

凯恩:雅克松能胜任锋线任何位置,他在拜仁不是替补角色

懂球帝
2025-09-14 23:05:12
国家出手抓的6位首富,罪行太恶劣,坑惨老百姓,个个不值得原谅

国家出手抓的6位首富,罪行太恶劣,坑惨老百姓,个个不值得原谅

访史
2025-08-31 11:12:53
大争议!余嘉豪10分压哨绝杀却被明显误判无效 留洋3战全败

大争议!余嘉豪10分压哨绝杀却被明显误判无效 留洋3战全败

醉卧浮生
2025-09-14 08:59:00
农村惊现一日丧!有邻居去世,两兄弟连挖坑带埋花5000,不欠人情

农村惊现一日丧!有邻居去世,两兄弟连挖坑带埋花5000,不欠人情

火山诗话
2025-09-06 11:18:51
气愤!大一新生全红婵,刚到暨南大学报到,恶心的一幕就出现了

气愤!大一新生全红婵,刚到暨南大学报到,恶心的一幕就出现了

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2025-09-14 15:16:29
淋浴玻璃隔断“正退出”中国家庭?看年轻人的做法,那叫一个高级

淋浴玻璃隔断“正退出”中国家庭?看年轻人的做法,那叫一个高级

装修秀
2025-09-04 10:40:03
华为官宣:9月26日,新机正式开售!

华为官宣:9月26日,新机正式开售!

科技堡垒
2025-09-13 10:49:11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自述:晚上伺候娘娘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自述:晚上伺候娘娘时,鞋底必须藏苍耳

妙知
2025-08-28 10:19:43
如果在无人区开车遇到狼,躲在车里真能保命吗?有啥科学解释?

如果在无人区开车遇到狼,躲在车里真能保命吗?有啥科学解释?

向航说
2025-09-13 00:30:03
王楚钦重回世界第一!以4-0横扫夺冠,雨果超越张本智和升第三

王楚钦重回世界第一!以4-0横扫夺冠,雨果超越张本智和升第三

烧体坛
2025-09-14 20:30:51
利物浦半场调整,麦卡利斯特被换下,布拉德利替补登场

利物浦半场调整,麦卡利斯特被换下,布拉德利替补登场

直播吧
2025-09-14 22:10:06
赢麻了!清北都放弃,华科大一新生发言称高考690分,全省前30…

赢麻了!清北都放弃,华科大一新生发言称高考690分,全省前30…

火山诗话
2025-09-12 06:02:07
从山东小镇到全球第一!这家小厂是怎么干成世界500强的?

从山东小镇到全球第一!这家小厂是怎么干成世界500强的?

三农老历
2025-09-14 13:29:12
2025-09-14 23:19:00
流年拾光 incentive-icons
流年拾光
从时光中精选最美的片段,编织成册,献给珍惜回忆的你
4988文章数 8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头条要闻

45岁二胎妈妈找工作:面试导购被卡年龄 就要45岁以下

头条要闻

45岁二胎妈妈找工作:面试导购被卡年龄 就要45岁以下

体育要闻

3次遭争议判罚!皇马向FIFA投诉西甲裁判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科技要闻

L3级车型要来了!辅助驾驶迎重大利好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亲子
本地
旅游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43岁男星官宣三胎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无人机飞入波兰 美国务卿:不可接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