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雅克是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的前高级研究员,出生在1945年,早年混迹于英国共产党,还编过他们的理论杂志《马克思主义今日》,后来转向学术圈,专攻中国问题。
从1993年开始,他就反复去中国调研,写出了那本大热书《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中国崛起》,这书被译成15种语言,在西方闹出不小动静。
他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中国崛起是历史大势,谁也挡不住,美国和欧洲联手都没戏。比如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的低谷起步,到现在经济总量稳坐世界第二,对全球增长贡献率常年保持在30%左右。
西方国家老想着用自己的框架套中国,结果屡屡碰壁。他强调,中国不是个普通的民族国家,而是延续几千年的文明体系,这点让西方政客们始终看不透。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误区根深蒂固
雅克反复指出,西方对中国的最大问题就是认知偏差,总把中国当成大号的欧洲国家来看待。说白了,美国和欧洲的政客们习惯用自己的民族国家逻辑去套别人,认为中国也得跟着他们的民主、市场那套走。
但中国不一样,它是文明国家,历史传承五千年,治理模式、文化凝聚力都不是短期能复制的。雅克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里就说过,西方自以为开放,其实心态封闭,从没想过中国能超过美国。
结果呢?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后一路高歌猛进,2024年GDP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涨8.9%。反观美国,制造业占比跌到12%以下,还老想着贸易战来扳回一城。
2018年3月特朗普启动贸易战,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25%关税,2025年4月又推到145%,全球股市大跌,欧盟、越南等上百个贸易伙伴都遭池鱼之殃。但这有用吗?美国贸易逆差没减,反而通胀压力大增,供应链成本飙升。
中国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沿海发达区到中西部梯度发展,这些底牌让别人眼红也学不来。雅克认为,这种误区导致西方政策南辕北辙,比如老喊“中国威胁论”,却忽略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里的核心地位。
苹果、特斯拉这些美国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依赖度高得吓人,特斯拉上海工厂产能占全球一半,德国车企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销量占三分之一。雅克观察到,越是懂中国的企业家,越不信那些政客的鬼话,因为他们知道,脱钩的代价太大,效率会低到不行。
印度被当成替代者,人口14.2亿,2014年莫迪推“印度制造”,但制造业占比从15%降到13%,基础设施拉胯,火车时速才90公里,不到中国高铁的三分之一。注册公司要18天,全流程110天,商业纠纷法院拖1445天,这环境谁敢投大钱?
越南、墨西哥体量小,人口不到中国一个省,接不住那么大规模的产业转移。雅克的分析接地气,他说全球供应链三十年形成的格局,不是说改就改的,中国地位是实力决定的。
中国经济底盘稳得让人服气
雅克的判断不是拍脑袋,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28%,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还多。这不是吹牛,2024年统计公报显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突出,这些都是未来产业的风向标。
中国从低端组装转向全产业链竞争,芯片设计、精密制造、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全都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雅克在2009年的书里就预言,中国会主导世界经济,现在看还真准。
美国砸钱搞《芯片法案》,特朗普嚷嚷制造业回流,但产业链不是想搬就搬的,成本高得离谱。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是最大优势,14亿人消费潜力巨大,加上政府执行力强,政策一出就能落地。相比之下,西方国家转型时总焦头烂额,社会动员能力弱。
雅克指出,中国韧性来自历史积淀,几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治理智慧,让它在危机中总能稳住。1991年苏联解体后,西方一片欢呼“历史终结”,但1993年雅克去中国时,看到的却是稳定和发展。他在采访中说,中国有自己的节奏,不会按西方剧本走。
事实摆在那,贸易战打到现在,美国没占便宜,中国经济还保持5%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亮眼。雅克认为,这说明关税手段撼不动中国基本盘。
欧洲也开始醒悟,对美国的态度从二战后最低点转向更理性。默克尔时代,德国多次和中国合作,因为离不开中国市场。现在特朗普二度上台,欧洲国家对美不满增多,转而寻求和中国改善关系。
雅克在2025年3月的文章里说,欧洲别再幻想传统西方联盟,得独立思考。美国的“美国优先”让欧洲吃亏,贸易壁垒一设,欧洲经济受拖累。
中国对全球增长贡献大,合作共赢才是正道。雅克不是简单吹中国,而是分析为什么西方老在对华政策上栽跟头:认知错位加上利益纠葛。
美欧联手也绕不开中国的现实
雅克直言,美欧想脱钩重构供应链,纯属白日梦。全球经济依赖太深,谁也离不开谁。美国企业对中国依赖远超政客想象,奢侈品牌、汽车巨头,离开中国消费者日子就难过。
中国不光是消费市场,还是供应链关键节点。苹果设计在美国,但零部件组装基本在中国,因为生态系统最完善、效率最高。雅克观察到,政客们在公开场合喊脱钩,实际操作却小心翼翼,因为经济利益摆在那。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和中国贸易密切,默克尔访华多次,不是旅游,而是经济离不开。雅克在2025年文章中说,欧洲对美国的观感跌到谷底,对中国却越来越友好。
这逆转源于现实: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民意变化,不再视欧洲为重要伙伴。欧洲得重新定位,和中国拓展合作才是方向。
雅克认为,西方失败在于没认识到中国文明国家的独特性,五千年历史让它包容多元,治理体系强悍。想让中国变成西方式国家?那就像让长江倒流一样荒谬。
印度等候选替代者问题多,基础设施、营商环境都跟不上。中国挑战也有,人口老龄化、环境约束、产业升级压力,但制度定力和战略能力帮它应对。
雅克的判断基于此:中国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领先一大截。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零和博弈不明智,合作才是王道。中国仍是中国,不会变别人期望的样子。没人能取代它的位置,这是冷静事实,不是狂妄。
雅克还提到,中国发展趋势会持续,经济规模超美国是趋势,以不同计算方式,早晚的事。西方得适应这个新秩序,否则会越来越边缘化。
雅克的观察延伸到长远,他说中国故事远未结束,世界未来和中国紧密相连。2020年疫情是治理大考,中国成功,西方失败,这会塑造未来十年。
美国动机是重绘地图,但中国已然强大。没人能击败中国,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它代表一种新秩序。西方傲慢闭塞了头脑,从没想过中国能超越美国。现在,现实来了,得面对。中国在过去世纪受尽屈辱,但从未沦为殖民地,一直延续主导地位。
雅克的话提醒大家,历史视角下,中国回归原本位置。世界进入中国世纪,不是威胁,是机遇。欧洲别再优越感作祟,得平等看待中国。改善关系的声音在增长,这或许是转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