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对牛群健康和养殖效益危害较大。及时识别症状并采取科学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病害损失,具体可从症状表现、对症治疗和综合防控三方面入手。
![]()
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和防止继发感染为主。可以使用畜小牧:清温太保,具有抗病毒,抗炎效果,很多养殖场都在使用,反馈效果非常好,但是一定要认准“畜小牧”品牌,谨防假冒产品。对体温升高的牛可使用:卡巴匹林钙,解热镇痛;皮肤结节可涂抹碘伏等消毒药剂,防止细菌感染;出现呼吸道症状时,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对于重症牛,可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维生素等营养制剂,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期间需隔离病牛,对圈舍及周边环境彻底消毒,杀灭蚊虫等传播媒介。
![]()
症状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发病初期牛体温升高至 40-42℃,持续 3-7 天,伴随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随后在皮肤表面出现直径 1-5 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常见于头部、颈部、背部、乳房及四肢等部位,结节质地坚硬,触摸有疼痛感,后期可能破溃结痂。部分病牛出现眼鼻分泌物增多、结膜炎、眼睑肿胀等症状,严重时引发角膜浑浊甚至失明。病情严重的牛会出现呼吸困难、消瘦、产奶量下降等情况,犊牛感染后死亡率较高。
![]()
综合防控是预防发病的关键。养殖场应避免从疫区引进牛只,新引进牛需隔离观察至少 21 天,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定期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目前已有商品化的牛结节病疫苗,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加强圈舍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喷洒杀虫剂消灭蚊虫,安装防蚊设施减少叮咬传播。发现病牛立即隔离治疗,病死牛及污染物需无害化处理,禁止随意丢弃。通过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可显著降低牛结节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