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好简单呀!这么快就拿到门票了。”在上海书展的乌镇展台前,一位读者根据指引完成操作,快速获取了乌镇西栅的电子门票。
今年上海书展期间,乌镇景区每天在展台现场派送500张门票,工作人员介绍,每天上午便会被一抢而空。与此同时,在社交平台上,与上海书展相关的内容,不少也与乌镇有关。“要早点去。”网友描述了乌镇门票的火爆。
自8月13日开幕以来,2025上海书展的书山书海间,人来人往。乌镇为何如此吸引人们的目光?
对乌镇熟悉的人可以轻松谈起古镇、互联网大会、乌镇戏剧节等,它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一个文化高地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乌镇所在的桐乡,更是文学巨匠茅盾、漫画大师丰子恺、文学哲思家木心等文化名人“出道”的地方,它坐落在典型的江南水乡之中,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多样的风情吸引着人们探访。
“我也想和这样可爱的老头做朋友。”一位年轻编辑在听到丰子恺先生的故事分享后,如此感慨。这场分享来自书展期间一场关于《丰子恺的故事》和《丰子恺的“朋友圈”》的新书分享会,举办地就在乌镇展台的楼下,包括桐乡市丰子恺研究会会长褚万根、丰子恺外孙杨子耘等人向读者分享了丰子恺的可爱之处和他可爱的世界。
今年是首部《子恺漫画》出版100周年,也是丰子恺先生逝世50周年。就在当下,从上海展览中心往西几公里的程十发美术馆,以“人生短艺术长”为主题的丰子恺艺术展正在举行,展览呈现了丰子恺的经典书画、重要文献等展品近200件,其中多件家藏作品首次面世。
艺术是窗口,文化是链接。此时此刻,多场活动仍在进行,它们共同组成围绕文化的呼应。而将视角继续往西,乌镇、桐乡与上海书展还有新的共振。
今年是上海书展的第21年,“双主场+X+N”形态让上海书展有了更丰富的角色与价值,同时也让“阅读”和“生活”与人们有了更多链接。尤为突出的是,今年上海书展首次在浙江乌镇设立分会场。
从上海展览中心到乌镇西栅景区,相距100多公里。作为2025上海书展分会场活动,8月13日至19日,以“大城小镇 悦心阅读”为主题的首届乌镇阅读节在西栅景区举办,围绕阅读,大城和小镇在桨声光影与书香交汇中有了共同风景。
一个古镇、一座城市有很多种方法吸引人,但要想得到人们的持续认可,靠的一定是这里深入人心的独特气韵和人文故事。如今的乌镇,远不只是一个古镇,它还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IP,并日渐成为人们心目中关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共识和向往。
这是文化的力量。
首届乌镇阅读节上,有带着女儿从河北邯郸来到乌镇的“80后”母亲,专门花一整天时间参加阅读节;有身穿旗袍的“00后”游客,“逛到昭明书院,就坐下来读一会儿书”……或是水乡河道旁的小餐馆、咖啡厅,或是青石板的老街上、码头边,总有一个角落为阅读而留。
在河道边、凉亭下、古桥头,伴着风声、桨声、流水声翻开一本书,这“沉浸式、有氛围”的生活方式符合很多人的喜好。首届乌镇阅读节是上海书展与乌镇文旅场景深度结合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我们希望把阅读节打造成像乌镇戏剧节一样的全新IP。”乌镇阅读节相关负责人介绍,阅读节结束后,乌镇还将继续保留这些阅读空间、阅读花园。
展台、画展、分享会、阅读节,它们是美学的体验,也是文化的窗口;是书卷知识与大千世界的感性关联,也是人们间情感的链接。书展门票不仅是入场凭证,还是开启城市消费链的钥匙,诸多跨界联动让阅读行为自然延伸,文化也成为提升品质生活的重要一环。
就如同2025上海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从上海书展传递出的是:阅读,正在成为一道连接生活场景的纽带,一种融入城市空间的生活方式。
今天,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落下大幕,两个主会场和全市100家品牌实体书店、“一区一特色”分会场以及首次落地的乌镇分会场等,共同构成了今年上海书展的突出特色。
文化滋养城市,新的“剧目”即将上演。10月中下旬,今年乌镇戏剧节便将举行,在8月17日首轮开票后,购票平台显示,多个剧目的演出票已被抢购一空。从书山书海的上海展览中心,到桨声灯影里的乌镇西栅,门票会派罄,书展会闭幕,但人们心中的热忱,让古城和城市的故事持续延展。
原标题:《人们为何对乌镇如此买账》
栏目主编:吴长亮
专题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田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