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家的孩子刚考上外地的985,马上要一个人远赴他乡求学,同学既为孩子高兴,又忍不住牵挂担心,特意让我跟孩子说几句。
孩子们长大了,终究要独自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会遇到不友善的人,也会碰上棘手的事。
我不由得想起最近后续不断的武大诬告案,在舆论容易混乱的时代,被诬告、被造谣、被网暴、被“社死”,有时可能就源于一句话。
当孩子们独自在外,在公共场合遭遇诬陷,或是有人突然前来刁难,该怎么办呢?
道歉信,可能成一辈子的噩梦
我们来看看肖同学的经历。
肖同学在图书馆学习时,因为阴部瘙痒而抓挠,被杨某某偷拍了视频。杨某某逼迫肖同学写道歉信,接着要求学校给予处分,随后又发帖网曝、“开盒”(公开个人信息)。被贴上“性骚扰”的标签后,网上对肖同学的指责、谩骂铺天盖地。
这一连串的操作,哪里是一个年仅19岁、毫无社会经验、不知社会险恶的大一新生能应对和招架的?学校处分肖同学后,杨某某继续向法院起诉其性骚扰,收到败诉判决后又公开判决书,甚至放言肖同学无论申请哪所学校,她都会寄去“证据材料”。
网络上的攻击让肖同学在社会关系中彻底“社死”,他本人因心理创伤,自杀风险高达80%,必须强制住院;爷爷因这事悲愤交加而猝死;外公也急火攻心成了植物人。
这个事件让肖同学一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实在令人痛心。
985高校并非纯粹的象牙塔,离开家庭,就已经向社会迈出了半只脚。遇到类似事件时,只要多一点警惕、具备一些法律意识、了解一点社会环境,面对危机时的局面就会完全不同。
我结合自己做律师多年处理过的类似案件和武大诬告案,整理出四大防身锦囊,送给即将入学的大一新生。希望同学们能按锦囊所说,见招拆招,保护好自己,不受外界干扰地完成学业。
01无条件忍让,容易被拿捏
我听过媒体上杨某某逼迫肖同学写道歉信的录音,杨某某态度咄咄逼人、十分坚决,声音也很大。而肖同学全程压低嗓门,几乎不敢正面回应,只是一个劲地请求谅解。
肖同学当时担心“万一他们要处分我”“什么条件我都接受”“不要告诉辅导员”“求你放我一条生路”“我妈妈一辈子的心血都在我这”。
后来警方问肖同学为何要写道歉信,他说因为女生大声斥责让他写,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随便写了,只是想赶快离开,息事宁人。
再看媒体报道中采访肖妈妈关于孩子管教的片段,能看出这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全心全力卷学习”的“牛娃”。但这样的乖孩子遇到事情只会选择无条件忍让,根本没有清醒的头脑去想:“我做的事对她有影响吗”“我到底有没有错”“我是不是应该向她道歉”,结果稀里糊涂就写了道歉信。
纵观近几年的诬告案,被诬告的往往都是老实人。那种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混混,反而没人敢去诬告。趋利避害和欺软怕硬都是人的本性,实际情况就是,你越老实、越讲究体面,就越容易成为被诬告的目标。正所谓“柿子挑软的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教导孩子:出门在外,既要与人为善不惹事,也要有底气不怕事。该承担的责任绝不推卸,但也不能因畏惧或碍于面子,而揽下不属于自己的责任。须知,有时一味地委屈求全,反而可能招致得寸进尺;唯有勇敢面对,方能彰显清白。
02守住嘴管住手,找有利证据
香港警匪剧里有句经典台词:“你有权保持沉默,现在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供证。”
如果你在学校或其他地方突然被指控,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明知自己是清白的,就千万不能向诬陷你的人妥协,也不能被对方的好话蒙骗而道歉。
一句“对不起”,在法律上或许没那么严重,但在舆论场和人们心中,可能就被当成自证其罪。
尤其不能随便留下文字性的东西,一旦在紧张或处于弱势时留下考虑不周全的文字,很可能会被别人抓住把柄。其他人也容易觉得“你自己都承认了,肯定是你有问题,不然就是做了坏事心虚”,到时候你百口莫辩。
所以第一步该怎么做?
不道歉、不辩解、不做无谓的口头纠缠。
你可以说:“等一下,我需要核实一下。”然后立刻要求调取监控,保留相关聊天记录,寻找证人。证据意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少,记住,“事实胜于雄辩”。
03 找家长找警察,走官方程序
同学们在外面遇到事儿,别想着自己扛,更不要私了,要第一时间给父母打电话。父母社会经验更丰富,更适合代表你处理重大事件。而作为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这边,尽快赶到现场,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家长要认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拒绝一切和稀泥的私下调解,不卑不亢地走程序,选择报警或者要求学校纪律委员会正式立案调查。
这不是把事情复杂化,而是把私人矛盾上升到公共流程,由相对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来处理。通过告知、申辩等环节,让学校的调查处分行为在阳光下进行,避免主观臆断或单方面定事实的风险。
即便觉得学校的处理结果不够公正合理,还有足够的救济途径:可以向学校申诉委员会申诉,之后还能向教育行政部门书面复核,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有这么多救济途径,事件处理的公正性一定能得到保障。
04 控舆论勇发声,还原事件真相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喜欢用舆论造势,如果对方真的写了“小作文”把事情捅到网上,该怎么办?
在互联网时代,“沉默是金”并非最优解。一声不吭很容易让舆论一边倒,而迎着对方言论争辩,又可能陷入唇枪舌剑,越陷越深。
正确的做法是在律师指导下,发布一份冷静客观的事实陈述,附上重要证据,把对方言论中的逻辑矛盾和无法证实的依据一一列出。用事实和证据说话,驱散对方“小作文”带来的迷雾,还原事件真相,不实言论自然会不攻自破。
也让关注事件的人看到你逻辑严谨、证据确凿的版本,但凡理性、不武断的人,都不会再被对方的情绪带偏,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
同学们,真实的社会复杂且不完美,但这并非让我们退缩或妥协的理由。带着智慧与规则前行,以证据和法律为铠甲,不是为了攻击他人,而是为了守护自己内心的善良与纯粹,我们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上更从容地探索、更坚定地成长。
(当你遇到困难,咨询请见以下联系方式)
文章来源:爱与律 作者石卓鑫律师,南京家长,擅长婚姻家事、公司法、合同法。
关注南京择校矩阵媒体
与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长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