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媒8月18日报道,近日,在哥斯达黎加的一次休闲垂钓活动中,一尾巨型鲨鱼被钓起,此次捕获堪称首例。这尾长达1.98米的鲨鱼患有黄化症,这是一种罕见的色素沉着病症,会导致动物皮肤、鳞片或皮毛呈现过多黄色或金色调。
尽管黄化症在少数鱼类中有所发现,但在包括鲨鱼、鳐鱼和魟鱼在内的软骨鱼类中,在加勒比海地区此前从未有过相关记录。除黄化症外,这尾鲨鱼还患有白化病,这也解释了它那引人注目的白色眼睛。
通常情况下,护士鲨的皮肤呈浅棕色至深棕色,这有助于它们融入珊瑚礁和岩石海底栖息地,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些地方捕猎。“黄化护士鲨的发现,引发了关于护士鲨遗传学和适应性的重要问题,”该研究称。
“这是一次性事件,还是可能预示着当地种群出现了新的遗传趋势?”根据鲨鱼的体型,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这种不寻常的色素沉着似乎并未影响其生存。
黄化症在动物界极为罕见。目前,仅在少数鱼类、爬行动物和鸟类中有过记录,但确认病例仍然有限。在淡水鱼中,如孔雀鱼、慈鲷甚至金鱼,黄化症有时会产生引人注目的黄色变种。某些鸟类,如鹦鹉和金丝雀,也因黄化症而展现出金色羽毛,而偶尔在爬行动物中的报道则描述了异常黄色的蛇或蜥蜴。
由于这种颜色使动物更加显眼,科学家认为黄化症往往会降低野生动物的存活率。尽管白化病更为人所知,但同样罕见,且对患病的动物构成严重挑战。缺乏黑色素会导致皮肤、鳞片或皮毛呈淡色,眼睛呈白色或红色。在野外,这种缺乏自然保护色的特征会使白化动物更容易成为捕食者的目标,且捕猎效率降低。
这种病症还可能增加对阳光的敏感度,在某些情况下,还会降低找到配偶的可能性。因此,一尾同时患有黄化症和白化病的护士鲨能够存活至成年,这一发现尤为显著。
这尾色彩鲜艳的鲨鱼存活至成年,也为科学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得以一窥该物种的适应性,并为海洋生物学家就加勒比海护士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出了新问题。护士鲨是底栖捕食者,意味着它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底或附近活动,通常在珊瑚礁和岩石区域附近。
它们典型的棕色有助于它们融入周围环境,使其更难被发现。然而,这尾鲨鱼的亮黄色-橙色却使其格外显眼,这使得它能够存活至成年尤为引人注目。
目前尚不清楚这种不寻常的颜色是否具有任何优势,或者这尾鲨鱼是否只是不顾更显眼而成功存活了下来。
(原文标题:Rare orange shark with ghostly white eyes captured in first-of-its-kind sightin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