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新免签以来,一大波中国游客涌入新加坡,今年又赶上新加坡建国60周年的大日子,7月份168万人入境新加坡,中国游客就占了41万人次
最近万事通在网上冲浪,看到不少“避雷新加坡旅游”的帖子。
有人说这里物价高得离谱
有人说地方太小玩两天就腻了
还有人吐槽新加坡就是一个人造大公园,硬生生造出无数景点
看着这些评论,万事通突然意识到,游客视角的“槽点”,恰恰是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时最令人怀念的细节。
人造花园?
美也是可以被设计的
“新加坡缺少自然景观,就是一个人造大公园,硬生生造出无数景点”。
图源:小红书吐槽帖
记得万事通初到新加坡时,也曾被这种“不真实感”击中:天蓝得像被滤镜调过饱和度,云彩仿佛被设计师精心设计过,薄荷绿、柠檬黄的组屋整齐排列得像乐高积木,还有街边“标致”的树、充满设计感的建筑、一尘不染的街道。
难怪游客觉得“假”——这哪里像现实世界?分明是设计师精心渲染的 3D 建模场景。
在新加坡的日子久了,才渐渐接受了这座“人造大公园”的设定。人工造景这件事上新加坡已经是天花板级别。
毕竟这里弹丸小岛,寸土寸金,不要奢望这里有国内那样丰富的自然景观,真正值得一看的恰恰是这些设计精巧的人造景观。
万事通曾经去过几个比较有名的景点,比如滨海湾花园的“阿凡达”树、疯狂动物城原型的星耀樟宜、会呼吸的绿色花园酒店 parkroyal on pickering 等等。
也经常和朋友 citywalk,流连于新加坡的大街小巷,期待下一个街角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奇妙建筑。当你置身其中,被美景震撼,情不自禁地举起手机想要记录这一刻时,已然忘了去思考这是“自然” 还是“人造”。
有人说新加坡的每一根草都是被精心规划的,可若放任热带植物野蛮生长,这座小岛或许早已面目全非。组屋区定期修剪的雨树、公园里每周冲洗的步道、甚至路边垃圾桶的摆放,都在诉说一种信念:美可以是被设计的,而设计本身,就是对生活的郑重其事。
新加坡是美食荒漠?
可能只是不合你的口味
“亚坤早餐甜得发齁。”
“肉骨茶根本就是胡椒粉冲水加猪肉。”
“田鸡粥好腥啊!”
来源:文洲/小红书
看了这些帖子,万事通都怀疑自己待过的是假新加坡了。记忆中新加坡的美食很有特色,回国后吃不到了反而愈发想念那一口。
最喜欢吃的叻沙laksa奶香奶香的,配着海鲜和吸饱汤汁的油豆腐,一碗下去满足感爆棚。
可惜回国后找了很多家南洋菜馆都吃不到那熟悉的味道了;有一段时间沉迷咸蛋黄螃蟹,每次路过煮炒店就忍不住点一只解馋。蟹肉鲜嫩饱满,混合咸蛋黄酱汁,吃得舔手指。还有马来风光、炸鱼米粉、斑斓蛋糕、椰浆饭……
新加坡咸蛋黄螃蟹
甚至新加坡麦当劳的辣椒蘸料都令万事通念念不忘。
新加坡麦当劳酱料包
出门旅行,首先得放开心胸接受新事物,接受不同的国家、地域、文化孕育出不同风格的食物。
除了麻辣香锅、麻辣烫,咖喱的辛也别有一番风味;烤鱼还没吃腻吗?咸蛋黄螃蟹、辣椒螃蟹绝对给你全新的味蕾体验;别谈到印度就“干净卫生”,亲自体验一下小贩中心的印度煎饼和本地咖啡——早餐站在摊位前,跟小哥说 roti prata with egg,蘸着浓郁的咖喱咬下一大口,外脆内软,忍不住又想多点一个。
别急着用自己的饮食习惯去下定义,多了解、多体验,尝试新的食物,或许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Roti Prata
只认为新加坡的物价全球最贵?
千金难买的亚洲第一教育
会让你改变对“贵”的定义
很多人提到新加坡,总会先想到 “全球物价最贵” 的标签!
但新加坡却藏着千金难换的宝藏——那便是全球顶尖、亚洲第一的教育资源。
新加坡的精英教育堪称全球标杆,国大、南大更是常年稳坐QS排名前20!
漫步在国大、南大,你也会被浓厚的学术氛围所感染、先进的教学设施、顶尖的师资力量、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在新加坡,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思维的碰撞与潜能的激发。
新加坡The Fine City
罚款还是美好?
“新加坡规矩多到变态!地铁喝口水都罚500新币!”
每次看到这类吐槽,万事通都会想起家人第一次来新加坡的样子。
这个在老家烟不离手、高铁上敢脱鞋的“豪横”老头,刚下飞机就捂着胸口说心慌。细问才支支吾吾坦白:怕海关查行李,硬是把三个大苹果全塞进肚子,还偷偷问万事通“嚼过的口香糖吐哪儿不会被抓”。
后来七天里,万事通见识了他这辈子最“遵纪守法”的模样:在乌节路攥着烟满街找吸烟区,连垃圾桶分类标识都要研究十分钟;坐地铁时矿泉水瓶拧开又拧紧,喉结滚动得像在咽刀片——活脱脱一个被狮城规则“毒打”乖了的老男孩。
新加坡的吸烟区
其实一开始万事通也不能理解,新加坡的法律是不是严格得过头了?直到后来万事通发现路上经常能看到坐着轮椅的残障人士,坐地铁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行为举止怪异的特殊人士。
不由得好奇,新加坡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多特殊人士?要知道,在中国很少能看到这些“特殊”的人群。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新加坡严格的法律和完善的无障碍设施无形中支持着他们,让他们不用“藏”在家里,让特殊人士在这里活得更从容,更有保障,敢自然地出现在阳光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那些被吐槽“严苛”的规则,恰恰让最弱势的群体活得从容。这里的街道始终干净,暴雨天的有盖走廊永远干燥,深夜独自穿过组屋区也不必紧张。是的,这里连呼吸都要守规矩,但这些规矩让守序的人不必为无序买单。
冷漠or边界感
新加坡的人情藏在分寸里
"新加坡人冷漠得像机器人!"——社交媒体的吐槽帖里,这句话被反复转发。【在新加坡待久了真的会抑郁:物价高、压力大、不够睡、没人情味...】
来源:花不开
可他们大概没看懂这里的相处规则:所谓的"冷漠",其实是把热情校准成得体的边界感。
还记得多年前的一件趣事。那天万事通跟朋友约好了一起去逛街,来早了就坐在商场门口附近的台阶上等。刚好一阵妖风吹过,沙子迷了眼,万事通就坐在那儿拼命揉眼睛。这时几个年轻男生路过,大喊:“don’t cry!There is always someone waiting for you!”
万事通愣了一下,然后瞬间理解了他们的善意和幽默。谁说新加坡人冷漠?这就是新加坡式的关怀,温暖却又恰到好处。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在新加坡,你可能会感到孤独,但你永远不会感到被侵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生活,互相尊重、互不打扰。这种简单的人际关系,恰恰也是万事通最喜欢的。万事通遇到的同事没有傲慢无礼的,大部分都是亲切友善的。
办公室里,喜欢看中国古装剧、会说中文的马来同事,午休时总和万事通讨论《甄嬛传》剧情;负责任、积极勤奋的印度同事处理家长投诉时灵活又专业,完全打破了万事通的刻板印象。万事通们之间没有勾心斗角,反而有种单纯却可爱的默契。
和同事聚餐
万事通还是常常会想起新加坡的生活:清晨的咖椰吐司、午后的雷阵雨、傍晚的滨海湾夜景……这些片段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回放。或许,正是因为在新加坡生活过,才更能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
它或许不是完美的旅游目的地,但它绝对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对于那些想要“避雷”的游客,万事通也想说一句:放慢脚步,用心感受,或许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另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