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比昨天更安全吗?在普京与特朗普会晤以后,似乎全世界都达成了一种乐观的共识,所有人都觉得,俄乌战争就要结束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失,就算特朗普成功促成停火,也只是让这场战争进入冻结状态罢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会晤,会谈持续超过两个半小时,会后两人出席联合记者会。特朗普表示,他与普京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但最重要的停火问题还未达成协议,后续仍有非常好的机会。而普京则表示,他同意特朗普的观点,俄乌战争必须尽快结束,乌克兰的安全也必须得到保障,他与特朗普的下次会晤可能会在莫斯科。
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超过两个半小时的会谈,以及双方在记者会上释放的积极信号,确实如一股乍现的暖流,暂时驱散了俄乌战场上的硝烟味。
然而,当全球目光被高层会晤的暖意吸引时,我们更需清醒审视阿拉斯加暖流之下深藏的寒冰,俄罗斯与西方,尤其是与欧洲之间那盘根错节、近乎无解的结构性矛盾,这些矛盾不会因一纸停火协议而消融,它们宛如潜伏的巨兽,在短暂的静默后,随时可能挣脱束缚,再度撕裂脆弱的和平表象。
长期以来,俄罗斯把西部边境广袤的战略纵深视为生存命脉,这源于他们独特的地缘安全观,历史上拿破仑的铁骑、希特勒的装甲洪流留下的惨痛记忆,塑造了莫斯科对缓冲地带近乎本能的执着。而冷战后北约持续东扩的步伐,一步步抵近俄罗斯的红线,在克里姆林宫眼中,无异于西方对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的系统性挤压。
乌克兰,作为横亘于俄欧之间的关键枢纽,其倒向西方的前景彻底引爆了俄罗斯的焦虑。普京曾多次直言,乌克兰加入北约是绝对不可接受的红线,关乎俄罗斯的“国本”。正如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所写,失去乌克兰的俄罗斯将不再是一个帝国,克里姆林宫深知此理,所以不惜以战争这种极端方式来阻止乌克兰成为西方军事同盟的前沿堡垒。
反观欧洲,尤其那些曾处于苏联阴影下的中东欧国家,他们的安全焦虑同样深刻。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对历史上被强邻瓜分、吞并的创伤记忆犹新。它们视北约和美国驻军为抵御俄罗斯“帝国野心”的唯一可靠屏障,安全诉求的核心就是北约这一集体防御体系的存续与强化。
俄欧双方在地缘安全上的需求如同两条永不交汇的平行线,阿拉斯加的会谈纵使能带来战术性停火,也无力弥合这条根本性的战略鸿沟。
除了地缘政治矛盾以外,能源也是重要问题,尤其是天然气,曾是连接俄欧关系的重要经济纽带,却也日益沦为双方战略博弈的锋利武器。
欧洲曾高度依赖俄罗斯廉价、稳定的管道天然气供应,北溪1号曾是这种相互依赖的象征。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这张“能源牌”被莫斯科率先打出,以能源供应为武器施压西方,试图分化欧洲团结。
痛定思痛之下,欧洲开启了史无前例的“能源断链”进程,然而,这种改变并非没有代价。高昂的替代能源成本推升了欧洲通胀,削弱了工业竞争力,民生负担显著加重,德国等工业强国深受其困,企业外迁压力增大,俄罗斯则面临能源收入锐减、传统市场永久性丧失的困境。
能源纽带虽被强行割裂,但由此产生的巨大经济代价和战略互疑的深渊,已成为横亘在俄欧之间一道新的、充满怨怼的伤痕,即便战争暂停,双方在能源领域的零和博弈与深刻不信任,也将持续毒化任何试图重建关系的努力。
俄欧之间的裂痕远不止于地缘政治与能源,更深层次上,是价值观体系的根本对立与互信荡然无存的冰冷现实。俄罗斯的政治模式、对“主权民主”的独特诠释、对人权议题的态度,与欧盟所捍卫的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等核心价值理念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这种价值鸿沟因克里米亚吞并、顿巴斯干预以及此次俄乌战争中的诸多争议行为而被急剧放大,在布鲁塞尔眼中,莫斯科的行为公然践踏了国际法和欧洲安全秩序的基本准则。
可以预见的是,就算特朗普成功推动俄乌停火,他的路径很可能带有鲜明的个人烙印,以直接、务实的交易式外交,寻求快速达成一个协议。然而,这种交易潜藏巨大风险:它可能为了追求表面的成果而忽视甚至牺牲乌克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或无视欧洲盟友的核心安全关切。
特朗普关于“北约过时论”以及暗示可能背弃盟友的言论,加深了欧洲对美国可靠性的疑虑。普京在记者会后特意提及下次会晤可能在莫斯科,这一微妙信号被敏锐的欧洲观察家解读为克里姆林宫对特朗普可能做出重大让步的预期,以及其分化美欧同盟的策略考量。
即便停火达成,更可能的结局并非持久和平,而是冲突的冻结,被强行按下暂停键,但根本矛盾丝毫未解。在乌东和克里米亚,这种冻结将意味着,前线军事行动停止,但领土争端悬置;制裁可能部分放松但难以全面解除;低烈度对抗持续不断;军备竞赛加剧;双方为下一次可能的冲突积蓄力量。
有时候,这种不战不和的状态恰恰是最危险的,它非但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反而会耗尽乌克兰国力,为未来更剧烈的爆发埋下祸根。欧洲对自身被排除在关键谈判之外、命运被美俄私相授受的担忧,只会加剧他们的不安全感,继而进一步追求战略自主,使跨大西洋关系产生新的裂痕。
阿拉斯加的会谈桌或许能暂时搁置乌克兰战场上的炮火,但俄欧之间那条由地缘猜忌、能源博弈、价值对立与历史伤痕共同浇筑的“铁幕”,远非特朗普式的交易艺术所能拆除。世界若只满足于阿拉斯加暖流带来的片刻喘息,终将在下一场凛冬中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