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家名为山河智能的中企突然公布消息,称由于俄乌冲突爆发,中方租赁给俄罗斯的三架飞机多年来无法收回,在进行多方交涉后,近日终于收到了来自保险公司2900万美元的赔偿。
这一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多家中企“共鸣”。从各方报道梳理来看,原来类似的事情不止这一桩。在冲突爆发三年的时间里,中方已经有数十架飞机都被扣在俄罗斯了。
![]()
(俄罗斯航空公司租赁飞机)
除了山河智能外,全球排名第二的飞机租赁公司——渤海租赁,早在2022年就曾报告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有整整十架飞机都被扣在了俄罗斯。在将这些被扣飞机的资产价值进行减记处理后,总损失金额高达约21亿元人民币。
另一家公司,中银航空租赁,在俄罗斯被滞留的飞机数量更多,达到了17架。他们对这些飞机做了全额资产减记,涉及的损失金额更是达到了57.8亿元人民币。中飞租赁的情况相对好一些,有两架飞机滞留在俄罗斯。该公司表示目前仍在积极与俄罗斯的承租方沟通,努力尝试收回这些飞机。
我们都清楚,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实际上变得更加紧密了,无论是在能源合作还是贸易往来方面都有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方面这样对待作为“老朋友”的中国企业的资产,是不是显得不太合适呢?
但事实上,俄方当下的处理方式看似突兀,实则是在西方全方位制裁下的无奈选择;而这一行为并非针对中国,更像是俄罗斯为维持自身航空业运转、应对生存危机的“绝境之举”。
正如文章前面所提到的,这一背景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极其严厉的制裁,航空领域就是重点打击目标之一。这些制裁不仅禁止向俄罗斯出口飞机及其零部件,还强制要求全球所有的飞机租赁公司必须终止与俄罗斯航空公司的租赁合同,并限期收回已经出租给俄罗斯的飞机。
对俄罗斯来说,这打击是致命的。因为他们国内的民航机队中,超过一半的飞机都是从国外租赁来的,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中国租赁公司的飞机。如果按照西方制裁的要求全部归还这些飞机,那么俄罗斯的民航运输能力将瞬间崩溃,无论是连接国内各地区的航线,还是通往国外的航线,都将彻底瘫痪。这对于高度依赖航空运输来维持经济和保障民众生活的俄罗斯而言,后果不堪设想。
![]()
(普京)
面对这种生死存亡的威胁,俄罗斯迅速采取了反击措施。2022年3月,普京总统签署了第95号总统令。根据该法令,俄罗斯允许本国的航空公司将在其境内运营的、从外国租赁来的飞机,直接在俄罗斯国内重新进行注册,并且禁止这些飞机飞离俄罗斯国境。
严格来说,这种做法是违反了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属于明令禁止的行为。但是,在美西方国家首先对俄罗斯做出如此不留情面的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也顾不上严格遵守国际规则了。毕竟,在如此特殊而危急的时期,维持国内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才是头等大事。于是,俄罗斯境内大约515架从外国租赁来的飞机,就这样被“依法”扣留在了俄罗斯国内。
仔细看看整件事,我们能发现,俄罗斯扣押这些飞机,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反击”,而不是主动去针对某个国家。中国租赁公司的飞机虽然也被卷了进来,但俄罗斯的目标并不是针对中国。
毕竟在冲突期间,中俄之间一直保持着正常的经贸合作,俄罗斯没有理由故意去破坏和中国的关系。他们最核心的需求是保住自己的航空运输能力:因为西方的制裁,俄罗斯已经没办法再获取新的飞机和维修零件了,如果把租赁来的飞机还回去,既买不到新的飞机来补充,现有的飞机坏了也没办法维修,那整个民航业就等于自取灭亡了。所以俄罗斯只能通过立法等方式,暂时把这些飞机扣下来,这是在西方切断供应的巨大压力下,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行为。
![]()
(飞机制造)
如果我们尝试站在一个中立、客观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就会发现:西方国家这样频繁地、单方面地滥用制裁手段,最终只会刺激和引发更多类似的对抗性事件。真正想要解决国际争端,绝对不能效仿西方国家的做法,动辄就挥舞单边制裁的大棒。这种做法非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加剧危机,如同在火堆上浇油,使局势更加恶化。
而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相互之间的理解以及建设性的协商谈判,唯有遵循这样的原则,国际社会才能朝着更加稳定、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