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采访中,耿飚的儿子说:父亲生在湖南,特别爱吃鱼,但从来不吃湘江鱼。
难道是湘江鱼不好吃吗?耿飚副总理为何不吃湘江鱼呢?
当然不是湘江的鱼不好,其实这和湘江战役有关。
耿飚将军旧照
湘江战役是红军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生死攸关的一场关键战役。
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余部和朱德率领的武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在朱毛的领导下,取得了第一次到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央苏区迅速壮大,中央红军也发展到近10万人。
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于1933年九月集结100万部队200多架飞机亲自坐镇指挥,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
此时的中央临时领导人博古(秦邦宪)和军事实际领导人李德(德国共产党员布来恩)拒不听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正确军事建议,反而执行在中央占统治地位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坚持御敌于国门之外,同国民党军打阵地战消耗战。
红军长征油画
经过一年血战,红军处处被动挨打,苏区面积越来越小,已面临被全歼的风险,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启了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25000千里长征。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后,能否顺利渡过湘江就成了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
蒋介石抽调重兵围追堵截,企图利用湘江的宽度,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在此背景下,1934年12月29日惨烈的湘江战役开始了!湘江战役究竟有多惨烈呢?
战役过后,湘江两岸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可见惨况之烈。
经过五昼夜激战,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军委两个纵队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到渡过湘江锐减到三万人,5.6万名将士阵亡和失踪,鲜血染红湘江两岸和湘江的河水。
担负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任务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伤重被俘后,被敌人抬上担架邀功途中,中途醒来后,自己从伤口处掏出肠子咬断,壮烈殉国,被阻在湘江东岸的红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将士全部阵亡。
晚年的耿飚将军
耿飚就是湘江战役的亲历者,时任团长,为掩护中央纵队渡江,他指挥红二师四团浴血奋战,以一当十,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毫无惧色,全团付出了巨大牺牲。
湘江两岸流着兄弟们的血,这就是耿飚副总理不吃湘江鱼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感谢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