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刷酸"作为一种高效焕肤方式受到广泛关注,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皮肤问题。陈思医生将从专业角度为大家全面解析刷酸的原理、适应症及正确操作方法。
![]()
陈思医生:刷酸的原理
![]()
刷酸,医学上称为化学剥脱术,是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特定浓度的酸性物质,促使表皮和/或真皮部分可控性损伤,从而启动皮肤自我修复机制,达到改善肤质的目的。
根据作用深度可分为:
![]()
浅层剥脱(仅作用于角质层)
中层剥脱(达表皮全层)
深层剥脱(达真皮乳头层)
陈思医生:常见刷酸成分及适应症
![]()
果酸(AHA):甘醇酸、乳酸等,适合改善粗糙、暗沉、轻度痤疮
水杨酸(BHA):脂溶性,对油性肌肤和炎症性痤疮效果显著
复合酸:多种酸协同作用,针对复杂皮肤问题
陈思医生:操作流程
![]()
术前评估:详细问诊,排除禁忌症(如近期暴晒、皮肤破损等)
皮肤准备:彻底清洁,必要时进行敏感测试
精准施术:根据皮肤反应实时调整停留时间
中和终止:严格把握时机,避免过度作用
术后护理:冷敷镇静,指导修复产品使用
陈思医生:常见误区
![]()
浓度误区:并非浓度越高越好,需根据皮肤耐受度循序渐进
频率误区:建议间隔2-4周,过度频繁会损伤皮肤屏障
DIY风险:家用产品与医用产品有本质区别,切勿自行尝试高浓度刷酸
陈思医生:术后护理
![]()
严格防晒(物理防晒为主)
使用温和修复类护肤品
避免使用刺激性成分(如维A酸、高浓度VC等)
出现持续红肿刺痛应及时就医
刷酸是一项需要专业把控的医疗美容项目,陈思医生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每个人的皮肤状况不同,需要个性化方案设计。
![]()
温馨提示:本文仅为科普目的,具体治疗方案需面诊后确定。切勿自行尝试医疗浓度刷酸,以免造成不可逆损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