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177篇原创笔记
前言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
“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身后有追随者。”
工作20年,我见过很多领导运筹帷幄,井井有条;也见过无数领导不得要领,焦头烂额。
在我看来,后者如果既不管钱,又不管位,还只会用权力强压,用口头画饼,适得其反早已注定。
毕竟,真正的领导力,从来与职位无关,而在于这3点。
01 分不清领导力的根源,就是灾难
电视剧《江河日上》有句无比清醒且通透的台词:
“如果这个位置换您来坐,那肯定是比我强。但是这个事呢,是上级就这么安排的,我也得服从。”
但现实中,很多管理者把职位和领导力画上等号,把头衔当指挥棒,把薪资当胡萝卜,把KPI当大棒。
殊不知,这种认知偏差,往往就是团队溃败的起点。
国外领导力专家贝瑟尔的研究报告显示: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而非“控制力”。
所以,高喊口号却推诿责任,制定规则却自己破坏的“特权者”,早晚会陷入“上行下效的”的恶性循环:
当领导者缺乏影响力,被领导者也会做出不靠谱、损害团队利益的事。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事先画饼充饥、事后卸磨杀驴的领导,最后也不会落得好下场的根本原因。
02 向上管理的前提,是向下扎根
《左传·昭公九年》中有句话,被提炼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2个成语。
如今,很多职场人把“向上管理”奉为圭臬,总以为掌握这门技巧,职场生涯就能顺风顺水,而忽略了:
参天大树向上生长的前提,是先向下扎根。
亚马逊网站创始人贝索斯说:“人们可以被你所说的感动,但只会被你所做的改变。”
有领导力的人,从不会随便讲道理、发脾气、自我感动,更不会用“单位培养了你”制造愧疚感,用“年轻人就该吃苦”美化压榨。
这种精神PUA看似省下激励成本,实则早已透支信任根基。
向下扎根,也从来不是要求领导者放低身段,搭建“吃苦耐劳”、“与民同乐”的秀场,而是实实在在践行12个字:
责任担当、建立信任、培育成长。用倾听代替说教,用托举代替操控,才能让下属看见管理者的身影,而非只能听见声音。
03 下属的支持才是职场无价之宝
管理学有个让人深思的悖论:
职位越高的人,越依赖职位低的人。
当领导者真正理解这个逻辑,才能明白,那些看似微小的支持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无穷力量。
大概4年前,单位有个中层领导退休,2位候选人为了接任那个位置,开始激烈角逐。
1人深得高层领导看重,平时行事作风高调;另1人则低调务实,深得下属支持。但现实出人意料,最终获胜的,是前者。
然而,接任者上位后愈发不接地气,仅仅3个月,很多工作就没法推进落实,到后来,他的命令都出不了办公室。
半年后,高层领导将他调离,低调的那位顺理成章接替,随后在下属协助下,狠狠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很多时候,做好向上管理,固然能在风雨中有人为你撑伞;但在职场,下属的尊重、信任与认可,才是永久的硬通货。
写在最后
彼得德鲁克还有个经典观点:
“组织的意义,是让平凡的人,做到不平凡的事。”
这,正需要真正的“领导力”:
头衔只能提供一把椅子,唯有人心,能为你筑一座坚城。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