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忙忙碌碌几十年,到了晚年,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来不及”。年轻时总觉得时间还长,什么事都能往后拖,可真等到腿脚不灵便、脑子转不动的那天,再想安排后事,可能就真的晚了。
隔壁老张头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去年还能天天在公园遛弯,今年突然中风,话都说不利索,家里孩子为了争那套老房子闹得鸡飞狗跳。他自己躺在床上干着急,可又能怎么办呢?早些年要是把该办的事都办妥了,哪至于现在这么被动?
所以啊,人老了,趁还能动,有三件事必须抓紧安排,别等到躺床上才后悔。
第一件事:把财产理清楚,别让儿女“猜谜”
钱这东西,活着的时候是保障,走了以后可能就是祸根。很多老人觉得,谈钱伤感情,尤其跟子女更不好意思明说。结果呢?人一走,兄弟姐妹为了一套房子、几张存折打得头破血流,亲情全没了。
老李头以前总说:“我的钱,孩子们都知道在哪儿。”可去年他突发心梗走了,儿女翻遍家里也找不着存折,最后还是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去查查床垫底下——果然,三张存折裹在旧袜子里,加起来二十多万。孩子们哭笑不得,可心里也埋怨:老爹要是早说清楚,哪用得着这么折腾?
该怎么做?
1. 立个遗嘱:别觉得晦气,遗嘱不是咒自己,而是让身后事明明白白。哪怕就一套房、几万存款,写清楚给谁,省得子女猜来猜去。
2. 财产清单列好:存折、保险、股票、房产证……放哪儿了?密码是多少?写在一张纸上,交给信得过的孩子或亲戚。
3. 提前分配:如果条件允许,趁活着的时候把该给孩子的给了,亲眼看着他们拿到,总比走后让他们争强。
第二件事:把养老的地方定下来,别临时抱佛脚
人老了,住哪儿是个大问题。有的老人觉得“我就在自己家养老”,可万一哪天爬不动楼梯了怎么办?突发疾病身边没人怎么办?住儿女家?现在的年轻人自己都忙得脚不沾地,哪有时间全天照顾你?
王阿姨以前身体硬朗,独自住在老小区五楼,每天上下楼买菜没问题。可去年膝盖做了手术,爬楼梯成了大难题。儿子想接她过去住,可她嫌儿子家太小,婆媳关系又紧张,最后只能花钱请保姆,一个月大几千,退休金根本不够用。
该怎么做?
1. 提前考察养老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各有优缺点,趁身体还行的时候多看看,选个适合自己的。
2. 和子女商量好:别等到走不动了才突然要搬去儿女家,提前沟通,看看他们能不能接纳,或者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3. 经济上做好准备:好的养老院不便宜,请护工也是一笔开销,早点存点“养老本”,别全指望子女。
第三件事:把身后事交代明白,别让家人抓瞎
中国人忌讳谈死,可有些事不提前安排,真到了那天,家人除了伤心,还得手忙脚乱。比如:
- 你想土葬还是火葬?
- 墓地选在哪儿?
- 后事从简还是按传统办?
老周头生前从不说这些,结果突发脑溢血走了,儿女完全不知道他想要什么仪式。儿子想从简,女儿坚持要风光大办,最后吵得不可开交,丧事办得一团糟。
该怎么做?
1. 提前和子女沟通:别觉得不吉利,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如想要什么样的葬礼、骨灰怎么处理。
2. 留一份“身后事指南”:包括证件放哪儿、要通知哪些亲友、甚至穿什么衣服走,写得越细,家人越省心。
3. 把该注销的账户处理好:比如银行卡、手机号、社保……别让子女跑断腿还办不成事。
别等,现在就去办
人这一生,最怕的就是“早知道”。趁现在腿脚还利索,脑子还清醒,该安排的赶紧安排。别等到躺在床上,看着儿女为你的后事争吵,那时候再后悔,可就真来不及了。
老话说得好:“生前不安排,死后全家乱。” 你今天的准备,就是对家人最大的负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