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佟麟阁发布命令: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1937年7月6日,北京佟家,一个小男孩正苦苦等着爸爸回家吃饭。爸爸是一位将军,每隔几天就要回家陪他吃饭。但是最近爸爸很少回家,常常好几天见不到他的身影。今天,妈妈说爸爸会回来吃晚饭。可是已经过了晚饭时间,爸爸仍旧没有回家。男孩渴望见到爸爸,一遍又一遍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自己已经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了。妈妈耐心地安慰小男孩,说爸爸很快就会回来。这时,小男孩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他急忙跑出去看,原来是一架飞机从天空掠过。小男孩有些害怕,急忙躲进妈妈怀里。
男孩的妈妈知道,刚刚飞过去的是一架日本战斗机,飞机飞去的方向叫卢沟桥。
你们知道男孩的父亲是谁吗?他叫佟麟阁。
佟麟阁又是谁呢?
我们真不能忘记这个人。他是英勇的抗日将领,是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1937年7月6日,驻扎在丰台的日军清水节郎中队全副武装,气势汹汹的开到宛平城外,要求进入宛平城,前往长辛店地区进行演习。驻扎在宛平城的国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不允许日军进入宛平。双方陷入了僵持状态。
第二十九军军部在北京南苑,军长宋哲元不在军中,军务由副军长佟麟阁主持。佟麟阁见日军气势汹汹,来者不善,便下令士兵严阵以待,以防有变。
正是因为军情紧急,佟麟阁才不能赶回家和家人团聚。
佟麟阁生于1892年,河北高阳县人。早年参军,得到冯玉祥的赏识,从连长一路升迁,先后担任营长、团长、师长等职。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失势。佟麟阁转投宋哲元,担任张家口守备司令。
佟麟阁是坚定的抗日派。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佟麟阁出任同盟军第一军军长兼察哈尔省代理主席。
1937年7月6日的那个夜晚,本该回北京城和家人团聚、和孩子吃晚饭的佟麟阁将军一夜未眠,他密切注视着日军的动向,担心这些“饿狗”急眼了会“跳墙”。
双方僵持了近10个小时,日军不敢贸然行动,便悻悻而退。
7月7日夜间,一队日军又开到宛平城下,他们谎称一个演习的士兵离队失踪,要求进城搜查。宛平城的守军严词拒绝。
这一次,日军非常蛮横,十分嚣张。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一一0旅旅长何基沣态度非常坚决,面对日军的无礼要求分毫不让。日军早有预谋,见中国守军不上当,便迅速下令进攻。何基沣旅长紧急报告佟麟阁。佟麟阁命令他坚决还击。
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当时,二十九军内部思想不统一,有的将领主张打,有的则主张和。而佟麟阁主张打。他对将士们说:“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该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当天晚上,佟麟阁向全军官兵发布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战斗从7月7日夜间一直持续到8日清晨。第三十七师驻守在卢沟桥西侧的一个排全部壮烈牺牲。
战斗爆发后,从山东紧急赶到天津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战和不定,迟疑不决。北平城防总指挥秦德纯更是不顾反对,与日军私下签订停战协定。秦德纯还劝宋哲元放弃抵抗,把这次事件“地方化”,“就地解决”。宋哲元被秦德纯说动,公开发表讲话,承认秦德纯与日军所签的停战协定,呼吁“和平”解决七七事变。
多说一句,这个秦德纯是个投降派,1935年6月“张北事件”发生后,就是他与臭名昭著的日军头目土肥原贤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秦土协定》。
7月19日,宋哲元从天津来到北京,命令佟麟阁打开城门,撤掉防御。佟麟阁坚决反对,苦苦哀劝,他说:“军长苟有不便,请回保定,以安人心。平津责之麟阁。如敌来犯,我决以死赴之,不敢负托。”
宋哲元最终被佟麟阁说动,转而抵抗日军。他急令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增援南苑。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也是力主抗日的爱国将领。
7月26日,日军攻占廊坊,准备进攻南苑。赵登禹师长进驻南苑,与佟麟阁共同防守。
南苑战斗打响后,日军的进攻十分猛烈。
7月27日,宋哲元见形势不妙,决定把二十九军部撤到北平城内,命令佟麟阁和他一起撤回北平城中,由赵登禹负责指挥南苑的战斗。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的佟麟阁不愿后撤,决心与赵登禹同守南苑。
7月28日黎明,日军在30余架飞机和几十辆装甲车的配合下,从通县、丰台等地直扑南苑。
担任正面进攻日军部队是步兵第40旅团,旅团长叫山下奉文。此人十分疯狂,七七事变是他战场生涯的重要起点。当时,他指挥第40旅团在廊坊、南苑、长辛店等地大肆屠杀,十分残暴。由于他在七七事变中表现“优异”,被提升为中将。后来,他前往东南亚指挥日军与美英联军作战,打得美军节节败退,横扫东南亚,被称为“马来之虎”。
面对日军的猛攻,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都不如日军的二十九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很大。佟麟阁鼓励将领们说:“既然敌人找上门来,就要和他死拼,这是军人的天职。”他不畏艰险,顶着日军的炮火亲上前线。但是,由于日军炮火相当猛烈,当天,佟麟阁将军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45岁。
和佟麟阁一起驻守南苑的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见佟麟阁牺牲,十分伤心。他集结部队准备反击。当天,他乘坐汽车前往大红门前线,不料被埋伏在大红门两侧的日军伏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
佟麟阁、赵登禹以及在卢沟桥事变中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将士们,亮剑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他们不屈不挠、英勇斗争,舍小家为国家,即使是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此时此刻,我脑海中浮现出镌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句话:“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那个一直等不到爸爸回家吃饭的小男孩叫佟荣芳,当时他只有12岁。父亲牺牲之后,佟荣芳跟随母亲东躲西藏,不得已改姓胡,叫胡荣芳。抗日战争胜利后,佟荣芳终于不用再东躲西藏,生活才安定下来。1946年,佟荣芳将父亲佟麟阁的灵柩迁移到北京香山安葬。新中国成立后,佟荣芳曾担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退休前担任北京第二医院主任药剂师。2015年荣获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