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2 工具钢技术解析:高性能冷作模具的核心材料
一、材料概述
1.2162 是一种高性能
冷作合金模具钢归类于冷作工具钢范畴,执行德标(DIN 17350)、欧标(EN ISO 4957:2000)及美标(ASTM A681)。其核心特性在于通过优化的合金设计与热处理工艺,实现了
![]()
高硬度(58–62 HRC)、卓越耐磨性与强韧性的协同平衡
。这种材料专为高精度、长寿命的冷作模具设计,尤其在汽车制造、精密工具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化学成分与合金设计
1.2162 的化学成分设计科学,以中碳、中铬及锰强化体系为核心:
碳(C, 0.18–0.45%)
:提供基体硬度与碳化物形成能力,保障耐磨性。
铬(Cr, 0.80–1.40%)
:增强淬透性、耐磨性及抗腐蚀性。
锰(Mn, 0.50–1.40%)
:提高强度与淬透性,与铬协同提升深层硬化能力。
杂质控制(P/S ≤0.030%)
:减少脆性倾向,优化韧性。- 锰-铬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深层硬化能力,使其在
截面厚度≤500mm
时仍可实现均匀硬化,满足大型复杂模具的需求。
三、热处理工艺与性能调控
热处理是发挥 1.2162 性能的核心环节,需分阶段精准控制:
- 1.
退火(750–800℃)- 缓冷至室温,退火硬度≤217 HBW,优化切削加工性。
- 2.
淬火(810–1020℃)- 常用温度 840–860℃,油冷或空冷,获得马氏体组织,峰值硬度达 61–64 HRC。
- 3.
回火(150–650℃)
低温回火(150–180℃)
:硬度 60–62 HRC,适用于高耐磨场景(如冲裁模刃口)。
高温回火(550–650℃)
:硬度 45–50 HRC,提供高韧性(如抗冲击冷镦模)。- 回火温度与硬度呈负相关,为不同工况提供弹性调整空间。
四、机械性能与物理特性
机械性能(淬火+回火态)- 抗拉强度 ≥740 MPa,屈服强度 ≥490 MPa,延伸率 15–18%,断面收缩率 45%。
- 高屈服强度与适中延展性结合,确保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抗断裂能力突出。
物理性能- 密度 7.85 g/cm³,弹性模量 210 GPa,热导率 38 W/(m·K)(20℃)。
- 热膨胀系数 11.5×10⁻⁶/K(20–100℃),保障高温工况下的尺寸稳定性。
五、核心优势
- 1.
强韧平衡
:冲击韧性显著优于同硬度级别高碳钢,解决模具“耐磨易裂”矛盾。- 2.
淬透性优异
:大截面(≤500mm)硬化均匀性高,避免性能梯度差异。- 3.
工艺适应性
- 退火态切削/磨削性能良好,热处理变形可控。
- 支持渗氮、镀铬等表面强化工艺,进一步提升寿命。
六、应用领域
- 1.
冷作模具
冲裁模(58–62 HRC)
:高耐磨刃口保持长期锋利。
拉伸模(58–63 HRC)
:抗金属粘着磨损。
冷镦模(58–62 HRC)
:承受高频冲击载荷。
- 2.
汽车制造- 车门/窗框冲压模、发动机零件成形模、高强度螺栓冷挤模。
- 3.
精密工具- 剪切刀具、冲孔头、量规(60–65 HRC)、搓丝板。
- 4.
工业部件- 气锤工具、燃油泵活塞、阀座等耐磨损结构件。
七、总结
1.2162 工具钢凭借其
成分设计的科学性
与
热处理工艺的灵活性
,成为冷作模具领域的标杆材料。其高耐磨性、深淬透性及强韧平衡特性,解决了高负荷模具在复杂应力下的失效难题。
随着高端制造业对模具寿命要求的提升,该材料通过
电渣重熔冶炼
和
真空淬火
等工艺优化,进一步拓展在精密成形领域的应用深度,持续推动汽车、机械、工具等行业的技术升级。其核心价值在于:
以材料创新突破传统性能边界,为工业制造提供兼具寿命与可靠性的基础支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