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据8月13日沧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消息,两年来,沧州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旱碱麦产业发展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盐碱地治理与改造方面,制发《沧州市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2024—2030年)》等文件,确定建设重点,明确治理模式。强化项目建设,着力提升耕地地力。中央投资2亿元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落地渤海新区黄骅市,建设进度已达90%以上;总投资15.57亿元的16个盐碱地水利项目,已完成13.5亿元,今年将全面完工;中央投资1亿元、总投资19.5亿元的青县旱碱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全面启动;盐碱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达到249.7万亩。强化分级利用,增加盐碱地利用效益。轻度盐碱地以种植旱碱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中度盐碱地推广苜蓿旱作与“5+2”粮草轮作技术,“雨养旱作”苜蓿干草亩产700—1000公斤,亩均纯收益1000元左右。
在旱碱麦产业链发展方面,沧州强化科技赋能,推进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搭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等4个科研平台,建成旱碱麦育种、种植、推广、加工4个体系。2025年,全市夏收旱碱麦184.98万亩,单产289.5公斤,总产53.55万吨,均创历史新高。研发的旱碱麦“六步法”高产栽培技术、盐碱水多营养层级绿色高效混养技术等5项成果入选河北省农业主推技术。强化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引导培育市级以上旱碱麦特色产品龙头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成立沧州市农产品加工技术协会,组建7支科研团队,创新旱碱麦关键加工技术及产品研发20余款,26个旱碱麦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强化品牌打造推广,成立品牌运营公司和品牌管理协会,统筹推进特色品牌管理运营,“沧州旱碱麦”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农展馆成功发布,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稳步提升。(田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