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刷手机、阅读文件后,您是否常感到双眼干涩、酸胀、模糊,甚至畏光、流泪?这正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视疲劳”信号。谷医堂理解这份困扰,并从中医学宝库中,为您精选了几个关键的“护睛穴”。通过简单的自我按摩,刺激这些穴位,有助于舒缓眼部肌肉紧张,促进局部气血循环,为疲惫的双眼带来一份自然的呵护。
mo
为何按摩穴位能“护睛”?
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目的健康与脏腑功能、经络气血的通畅息息相关。眼睛周围的经络(如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等)汇聚众多穴位。谷医堂指出,适度按摩这些特定穴位:
谷医堂推荐:四大“护睛穴”及按摩方法
1. 睛明穴
定位: 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鼻梁骨与内眼角之间的凹陷处。闭眼时,手指可触及一小凹陷。
功效: 明目疏风,清热泄火。是缓解眼疲劳、干涩、迎风流泪的要穴。
按摩手法:
1. 清洁双手,闭目放松。
2. 用双手食指指腹(指甲剪短磨平),轻轻按在两侧睛明穴上。
3. 先垂直向下轻轻点压,感受到轻微酸胀感。
4. 然后,以穴位为中心,用指腹做轻柔的小幅度旋转按揉(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约30秒至1分钟。
5. 注意力度轻柔,避免压迫眼球。
2. 攒竹穴
定位: 在眉头内侧边缘的凹陷处,当眉头尽端,眶上切迹处。皱眉时,眉头隆起处下方即是。
功效: 疏风清热,通络明目。常用于缓解眼睑跳动、眉棱骨痛、视物模糊、眼胀。
按摩手法:
1. 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攒竹穴。
2. 其余四指自然弯曲,轻扶在额头上方固定。
3. 用拇指指腹向内上方(朝向头顶方向)稍用力按压,产生酸胀感。
4. 保持按压感,做轻柔的揉动,持续约30秒至1分钟。
5. 也可用拇指从眉头沿眉弓向眉梢方向轻轻推抹数次。
3. 太阳穴
定位: 在颞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约1.5-2厘米)的凹陷处。张口时凹陷更明显。
功效: 清肝明目,通络止痛。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引起的头痛、头晕、眼胀。
按摩手法:
1. 双手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或指关节突起处),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
2. 其余手指轻握拳或轻扶头部固定。
3. 用指腹(或指关节)做中等力度的旋转按揉,先顺时针30秒,再逆时针30秒,共约1分钟。
4. 力度以感觉舒适、酸胀为度,避免过度用力。
4. 风池穴
定位: 在颈后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简单取穴:后发际线上方1寸(拇指同身寸),左右两侧大筋(斜方肌)外侧凹陷处。
功效: 祛风解表,清头明目,通利官窍。对缓解因疲劳或受风引起的头痛、颈项僵硬、眼目昏花效果显著。
lo
按摩手法:
1. 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
2. 其余四指并拢,自然搭放在后脑勺或头顶部固定。
3. 拇指指腹用力,向内上方(朝向对侧眼球方向)深按,产生明显的酸、胀、麻感。
4. 保持按压感,同时做轻柔的揉动,持续约1分钟。
5. 力度可稍大,以能耐受的酸胀感为佳。
当眼睛发出干涩疲劳的信号时,不妨放下手中的工作,给自己几分钟时间,跟随谷医堂的指引,轻柔地按按这些“护睛穴”。让指尖的温暖与力度,疏通眼周经络,放松紧绷的肌肉,为心灵的窗户注入一份自然的活力。记住,爱护双眼,始于点滴呵护,成于持之以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