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中,害虫防治一直是困扰种植户的难题。过去,田间管理多依赖经验判断,何时打药、打什么药、打多少量,常常“凭感觉”。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导致农药过量使用,既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带来了农残超标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
小虫体自动测报系统
如今,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一场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变革正在田间地头悄然发生。其中,小虫体自动测报系统的出现,正成为精准施药的第一步。
传统的虫情监测依赖人工巡查、诱捕器观察,费时费力且数据滞后。而小虫体自动测报系统则通过部署在田间的智能设备,实现对害虫的实时、自动监测。系统利用光、电、生物诱集等技术,自动捕捉、识别并统计害虫种类与数量,再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
![]()
小虫体自动测报系统
这些数据经过系统分析,可生成虫情动态趋势图、发生高峰期预测、风险等级预警等信息。种植管理者只需打开手机或电脑,就能掌握田间害虫的“一举一动”。例如,当系统监测到某种害虫数量突增,立即发出预警,提示可能进入防治关键期,从而指导农户在最佳时间、针对特定害虫进行精准施药。
这种“先知先觉”的能力,不仅大幅提升了防治效率,更有效避免了“盲目打药”和“过度用药”。有试点区域数据显示,应用该系统后,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20%以上,防治成本显著降低,同时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也得到提升。
![]()
小虫体自动测报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多个农业示范区,已有成熟的小虫体测报网络投入运行。以某地水稻种植区为例,通过部署这类系统,结合气象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实现了对稻飞虱、二化螟等主要害虫的精准预警。部分解决方案中,云飞科技提供的智能测报设备因其识别准确率高、运行稳定,被广泛应用于多地植保站和智慧农业项目中,为区域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随着大数据与AI算法的持续优化,小虫体测报系统将不仅能“看见虫”,更能“预判虫”,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跨越。当农业真正迈入“数据驱动”时代,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图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精准施药,始于精准测报。让科技为农田“把脉”,让每一滴农药都用在刀刃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