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产权归属模糊、流通壁垒高、价值转化难的时代,在江淮大地正被一套创新制度体系破解。
今年7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全国首个省级《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标志着这片创新沃土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中迈出关键一步。
![]()
作为全国第三个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的省份,安徽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率先构建数据知识产权确权、用权、维权全链条体系。当10月1日这项立法正式实施,企业数据可直接入股换钱,政府公共数据将全面授权运营,金融机构则需开发数据资产抵押贷款业务。
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正在重塑安徽数字经济发展基因。
![]()
01 破冰数据产权困局,安徽方案破解“谁的数据谁分钱”
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核心矛盾长期悬而未决——数据权属模糊、流通壁垒高、侵权风险大等问题严重制约数据价值转化。尽管我国数据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但数据要素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
![]()
安徽立法直指核心,通过三大突破性举措重构规则体系:明确数据产权交易规则,解决谁的数据谁分钱的核心问题;制定跨境流动规则,为本土企业数据出海开辟快车道;实现算力协同调度,让全省AI算力像水电一样随取随用。
在立法保障下,安徽已率先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知识产权试点。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优势产业,构建数据知识产权确权、用维权全链条体系。
![]()
芜湖市作为重点试点城市,于今年3月出台《芜湖市“数据券”实施办法》,成为长三角首个以“数据券”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城市3。8月1日,该市完成长三角地区首批61万元“数据券”兑付,三家企业成为首批受益者。
![]()
“芜湖‘数据券’政策不仅减轻了企业经营负担,更激励我们大胆使用数据资源进行创新。”完成全国首例民营企业数据资产增资作价入股项目的徽投科技控股董事长王武成表示。该公司的“数据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已吸引长三角地区企业购买,跨区域要素市场开始显现活力。
![]()
02 金融创新加速数据要素转化,破解“轻资产”融资困境
针对数字经济企业“轻资产、重研发”的普遍痛点,安徽立法要求金融机构开发基于数据资产的创新金融产品。这一制度设计已在全省金融系统引发连锁创新。
![]()
7月30日,安徽省率先启动“人工智能产业金融”试点。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创新推出“算力贷”产品,完成全国首笔投放支持科大讯飞智算服务采购;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则牵头落地合肥市通用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项目融资。
![]()
在合肥,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打破传统授信模式,将专利、人才等无形资产纳入评估体系;徽商银行通过“贷投批量联动”机制为炬视科技提供“股权+信贷”组合支持;兴泰融资租赁创新推出系列产品,累计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13亿元。
![]()
更深远的变革在于“数据资产入表”实践。在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护航下,制造业企业可将数据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实现“数据-资本-产业”的良性循环。奇瑞汽车通过数据资产证券化获得研发资金,让数据从“副产品”蜕变为“新引擎”。形成“总对总”金融支持合力。这种垂直整合的金融服务模式,为数据要素的价值转化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
03 数据跨境与算力网络,构建一体化流通基础设施
安徽立法中的跨境流动规则并非空中楼阁。合肥市自2024年10月承担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任务以来,加速可信数据空间方向技术攻关。聚焦数据跨域流通安全,应用跨域隐私计算、区块链存证、数据沙箱等关键技术。
![]()
目前,合肥已完成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底座开发,上架交通运输、企业出海、网络安全等5个数据空间,汇聚7个主体40个数据产品。围绕医疗、农业、教育等8个行业推进15个应用场景建设,形成“一城一体系”的合肥模式。
![]()
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安徽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机遇,推动芜湖数据中心集群重点项目早日投产运营。立法明确的“算力协同调度”机制,将实现全省AI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政策组合拳已经发力:安徽出台专项政策,对新增算力规模400P以上的建设项目给予补助,对算力使用方给予不超过算力总支出20%的补助。累计兑现近4亿元,服务200余家企业。这些措施为“算力像水电一样随取随用”的愿景奠定了坚实基础。
![]()
04 立法推动产业生态重构,打造国际数字产业集群
安徽立法明确要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一目标正通过数据要素市场激活加速实现。
![]()
省数据资源管理局创新培育机制,建立“一企一园四库”体系,累计培育认定1732家省级数据企业和14家数据产业园。这些创新主体助力1095家企业获融资授信335亿元,56家进入上市后备库,31家企业已成功上市。
![]()
在场景创新方面,安徽依托省数交所建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七大特色行业专区,累计上线产品1084个。创新开展“数据要素×”大赛,在国家层面12个领域基础上,推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两个特色赛道,累计参赛团队超900支。
![]()
在人才培养上,安徽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政策,开展大数据、区块链职称评审,与高校探索数据标注“订单班”。这些举措为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王爱学副局长强调:“数据企业是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的‘主力军’。”通过立法引导,安徽正推动数据要素从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为产业生态重构提供制度保障。
![]()
05 长三角一体化新引擎,数据要素市场协同升级
安徽立法明确提出推动长三角数据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这一战略定位已在区域实践中显现成效。
![]()
芜湖“数据券”政策形成的“政府定规则、企业拓场景、市场活交易”良性循环,为长三角数据要素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徽投科技的数据产品已吸引来自江苏泰州等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意向购买,区域要素流动壁垒开始打破。
![]()
借助“数据券”政策,在芜湖揭牌成立的安徽省数据要素创新应用中心,计划到2027年开发并上架交易数据产品不少于200个,引育不少于100家高质量专业服务机构,带动数据产业规模超100亿元。这些目标将极大提升安徽在长三角数据要素市场中的能级。
![]()
安徽将于9月20日举办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创新成果暨新模式新场景对接会,集中展示制度创新成果。这一平台将成为长三角数据要素市场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推动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数据要素创新应用中心计划到2027年开发并上架交易数据产品不少于200个,引育不少于100家高质量专业服务机构。这些数据中间商们架起了资源与资本的桥梁,让无形的数据开始产生有形的价值。
![]()
随着10月1日立法正式生效,安徽模式将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完整的制度样本。当数据产权制度、跨境流动规则、算力协同体系从文本走向实践,这片土地的数字经济新引擎已经点火启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