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追寻津沙|江津骄傲赵铭彝的戏剧救亡之路

0
分享至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江津区融媒体中心

重磅推出“津沙遗珍 追寻抗战文化记忆”

全媒体系列报道

全景式展现抗战时期四川大后方

四大文化区之一“津沙文化区”全貌

今天推出

赵铭彝的戏剧救亡之路

作为左翼戏剧家联盟首任党团书记(1931年),赵铭彝在重庆期间参与组建怒吼剧社(1937年)并担任骨干,推动《保卫卢沟桥》等抗战剧目公演。他联合肖崇素、李华飞等成立重庆救国会戏剧组,通过移动演剧队深入工厂、农村,将话剧转化为“街头武器”,仅1938年即组织演出200余场。赵铭彝改编的《放下你的鞭子》突破舞台限制,采用方言与即兴互动形式,单场观众超5000人次。在《戏剧月报》编委任内(1943年),提出“戏剧入伍、戏剧下乡”理念,指导创作《雾重庆》《蜕变》等经典剧目,形成“雾季公演”高潮。赵铭彝发表《抗战戏剧的路线问题》等文章,强调戏剧需“服务抗战、唤醒民众”,系统构建战时戏剧理论。被捕入狱后仍通过秘密通信指导演剧活动,展现知识分子的抗争精神。赵铭彝的活动串联起上海左翼戏剧与重庆抗战文化以及津沙文化区抗日救亡戏剧活动的脉络,为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文化战线提供实践范本。2012年重庆中国抗战戏剧博物馆将其手稿列为一级文物,印证其历史地位。赵铭彝的实践兼具艺术性与革命性,他以戏剧为媒介的抗战动员,为研究战时文艺与社会动员的重要案例。

赵铭彝,江津广兴人,1907年出生。中国现代戏剧活动家、话剧和电影评论家,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历程中,都可以找到赵铭彝的足迹。赵铭彝1926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后转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28年进南国艺术学院。

这是赵铭彝走向戏剧艺术的重要启蒙时期。此前的1924年,田汉与其妻易漱瑜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创办文艺刊物《南国半月刊》,“南国”的名称从此流传下来。1926年,田汉与唐槐秋、唐琳、顾梦鹤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从事电影的制作,摄制了影片《到民间去》;1927年初又摄制《断笛余音》,同时开始演出话剧。这一年,田汉进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执教,和欧阳予倩、唐槐秋、高百岁等举办“艺术鱼龙会”,演出了田汉编写的《生之意志》《名优之死》等 7部话剧和欧阳予倩编写的京剧《潘金莲》获得成功。1927年冬,南国电影剧社改组为南国社,拟从事文学、电影、音乐、戏剧、美术、出版等文艺活动。南国社成立后即开办南国艺术学院,田汉任院长,田汉、徐悲鸿、欧阳予倩分任文学、美术、戏剧等科主任。以“培植能与时代共痛痒而又有定见实学的艺术运动人才”(《我们自己的批判》)为办学宗旨。1928年12月15日,南国社作第一次公演。南国艺术学院停办以后,学生们不愿离去,田汉便组成南国社,组成南国社,组织大家进行戏剧活动,从研究室走向社会实践。戏剧中所流露出来带有浪漫的、感伤的色调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许多受到大革命失败冲击的青年中引起共鸣,大受欢迎。


▲1929年南国社部分社员在厦门合影,左一为赵铭彝。南国社广泛传播了现代话剧的种子,开拓了我国话剧运动的新路。赵铭彝与左明、陈凝秋、陈明中被誉为南国社“四大金刚”。

赵铭彝深受田汉等老师的影响,1929年,他创立摩登社,深入大中学校发动学生演剧,为后来的左翼戏剧活动开辟了阵地。1929年冬,赵铭彝加入上海反帝大同盟,任闸北区盟秘书。1930年以原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为基础,发起成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剧团联盟(后改名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1年1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正式成立,选举了以田汉为首的执行委员会,并推举刘保罗担任总务,赵铭彝担任组织,郑君里担任宣传。关于它的方针任务,经讨论后写成正式文本,题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于1931年秋在左联机关刊物《文学导报》一卷六、七合刊号上全文发表。

赵铭彝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组织、宣传干部。1932年起任书记,主编机关刊物《艺术新闻》,并参与领导了各地剧联分支组织的建设,以及剧团的中心剧团大道剧社活动,还深入工厂建立工人蓝衫剧团。同时,参加了建立左翼电影和音乐组织。1934年成为剧联影评小组成员,写过大量战斗性的评论文章。

在赵铭彝影响下,成长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比如赵丹就是其中之一。1931年暑假后,赵丹考进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学中国画,专画山水。可是,赵丹的主要精力却都花在参加学生运动和“美专剧团”的演出上了。1932年深秋,由赵铭彝介绍,赵丹参加了上海左翼剧联,成为剧联的盟员。不久,他进了明星影片公司,当了职业演员。1933年,赵丹参加拍摄了无声电影《琵琶春怨》。接着,又参加拍摄了《姊妹花》《上海二十四小时》《时代的儿女》《到西北去》《女儿经》《乡愁》《热血忠魂》《清明时节》等近30部影片。1935年,赵丹拍摄了电影《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在片中扮演男主角。影片上映后,引起轰动,《马路天使》被誉为“中国影坛上开放的一朵奇葩”。只有20岁的赵丹,成为观众喜爱的明星。

聂耳也受到过赵铭彝的直接指导。1932年聂耳从北平到上海后不久,就投入党领导下的电影战线工作。先到联华影业公司当“场记”,并于1933年初由田汉和赵铭彝介绍,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日子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天,他为影片《母性之光》创作了一首电影插曲《开矿歌》,是田汉作词的,这是聂耳写的第一首表现工人阶级斗争意识的歌曲。1934年4月1日,聂耳根据组织的安排,进入了英国人经营的“百代唱片公司”工作。英国老板只要求能嫌钱就行,别的事情很少过问。聂耳利用这种方便和有利条件,与先进公司的革命音乐家任光、安娥等一道,组织发行了大量的革命歌曲。仅聂耳个人的作品,就有20多首被灌成了唱片。聂耳的一生,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从小生长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了东北三省后,还在不断侵略我国的领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喊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一次又一次地镇压革命的人民群众,使无数的革命者和战友倒在血泊中,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时,他亲身的经历和耳闻目睹的这些往事,都一幕幕地涌现在他的脑海里,使他满腔的激情像火山似地喷发出来。他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热爱,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满腔仇恨,全部凝聚在这首杰出的革命战歌当中。

1931年夏天,上海市郊小学教员陈鲤庭目睹逃荒灾民的凄惨景象,创作短剧脚本《放下你的鞭子》,该剧揭露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帝国主义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时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后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已成立。赵铭彝对脚本给予充分肯定,并支持在惠南镇十字街口搭棚,首次演出,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九一八事变后,随着形势变化,在演出实践中,左翼剧联主要领导人赵铭彝“将剧本突出修改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和东北人民亡国之痛”。

《放下你的鞭子》是我国著名的话剧,是抗战时期演遍中华大地的爱国戏。该剧的主要情节是:东北沦陷时,香姐和父亲流亡到关内卖艺,这天香姐由于饥饿在演唱中突然晕倒,老汉迫于生计举鞭抽打,一名青年工人见状发出“放下你的鞭子”的怒吼,并严加责问;老汉深感内疚,香姐也为之解释,于是父女俩一起痛陈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的各种暴行,这激起了大家强烈的义愤。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由赵铭彝改编过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的《放下你的鞭子》相继在北平、上海、汉口、成都、重庆、昆明、福州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广为演出,还流传到南洋和美洲;朱铭仙、王为一、崔嵬、金山、赵丹、王莹、张瑞芳、章曼萍等都曾扮演过剧中的香姐或老汉。


▲经赵铭彝改编的街头短剧《放下你的鞭子》抗战时期在江津演出

剧中的三个人物塑造得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一对流亡关内靠卖艺为生的穷苦父女,一个有着爱国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觉悟的青年工人。“卖艺汉”是一个在外流浪多年、衣食无着、穷困潦倒的难民。他多年在他乡流浪卖艺,难免沾染一些江湖习气,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之心,“卖艺汉”的形象可以说是流亡内地的东北难民的缩影。“香姐”虽然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她变得十分乖巧懂事,她饿得实在没有力气了仍然“勉强支起身体”想要继续卖艺,直到倒在地上。当她爸爸用鞭子抽打她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怨恨,而是替她爸爸求情。香姐的命运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同情,据说在当时演出时有不少群众把这当成了真实的事件。“青工”是这个街头剧中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一个主要形象,他具有高度的觉悟,是正义的化身。是他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夺下了“卖艺汉”手中打人的鞭子,和他扭打了起来。他认为:“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他对香姐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当“卖艺汉”认为是自己的命运不好时,他说出了根本原因:“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他所喊出的“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正是喊出了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

1935年,赵铭彝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翌年出狱后回到故乡江津。1936年到重庆,与漆鲁鱼共事,参与“重庆救国会”,任《新蜀报》编辑。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导演的话剧《保卫芦沟桥》,影响了重庆大批青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参加筹建怒吼剧社,公演了《保卫芦沟桥》一剧。1937年,赵铭彝被选为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


▲赵铭彝导演的《保卫卢沟桥》剧照,该剧是“陪都”公演的第一部抗日话剧。《保卫卢沟桥》的公演,揭开了重庆抗日救亡话剧运动的序幕。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戏剧界的群众团体。协会定每年10月10日为全国戏剧节(1943年后改为每年2月15日举行)。1938年5月,协会会刊《戏剧新闻》月刊在汉口创刊,吴漱予等人负责编辑,约出15期。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各地设有分会,其中以赵铭彝直接负责的重庆分会影响最大。1938年下半年,协会迁来重庆。大批影剧界人士荟萃山城,重庆成为大后方戏剧运动中心。为庆祝第一届戏剧节,协会理事和重庆分会理事推选余上沅、应云卫、赵丹、宋之的等人组成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第一届戏剧节演出委员会。在演出委员会的领导下,话剧界组成25个移动演剧队在市区、郊区流动演出;在社交会堂举行了一周的“五分公演”(五分钱一张票);全市话剧工作者 100多人联合公演了反映某救亡团体反间谋斗争的大型话剧《全民总动员》(又名《黑字二十八》,宋之的、曹禺合编)。这次演出活动,持续22天,500余名话剧和戏曲工作者、1000余名业余戏剧爱好者参加了演出的各项工作,观众达数10万人次,影响很大。此后,在协会和重庆分会领导下,重庆又举行过多次规模盛大的戏剧演出活动。

在漆鲁鱼的支持下,戏剧界抗敌协会与重庆救国会结成联盟,赵铭彝指导救国会建立了一批演出团队,使救国会的影响日益增强。1938年“七七”和“八一三”纪念日,救国会组织14个青年演出团体,举行了盛大的纪念会和火炬游行,轰动山城。1937年至1938年间,抗日戏剧和歌咏活动最为频繁,救国会下属的各个演剧队共20多个,在1年多的时间内,共约举行了大型戏剧公演70多场,演出剧目50多个,集中揭露日寇的野蛮罪行和讴歌中华民族的反日爱国斗争,观众达数十万人。救国会成员为骨干的救亡团体不仅活动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和娱乐场所而且深入到农村的田坝;不仅活跃在山城的城区和郊区,而且远征到重庆的东西南北,如长寿、涪陵、丰都、万县、江津、綦江、北碚、合川等地。救国会还将宣传的对象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学生和职员,而是深入到兵工厂的工人、川军的士兵、工商界上层人士,乃至华侨巨商。此外,救国会还举办了暑期文艺讲习班、文艺研究会、战时知识训练班、救亡图书室、平民识字班、平民夜校,并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定期参加演讲会,各种形式紧密结合,广泛宣传联合抗日和抗战必胜的道理。

1942年,继中华剧艺社演出《屈原》获得成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加强重庆进步剧运的力量,在周恩来的倡议下,由夏衍、金山、宋之的、于伶、司徒慧敏、章泯、赵铭彝等发起,于1942年12月正式成立中国艺术剧社。总干事金山,领导成员有司徒慧敏、章泯、宋之的、于伶、舒强、沙蒙等,赵铭彝任艺术委员。剧社主要成员有蓝马、凤子、玉苹、虞静子、凌琯如、黄宗江等。1945年7月,剧社改组,宋之的任总干事,陈鲤庭任艺术委员会主任。1946年春解散。从1943年2月到1946年1月,中国艺术剧社以重庆银社为主要演出阵地,先后公演了15个剧目,共演出470多场。由于剧社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演剧方向,选演的剧目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和较强的现实意义,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其中,《祖国在召唤》《家》《戏剧春秋》《清明前后》《春寒》《岁寒图》的演出,影响尤为深远,对团结抗日,宣传民众,揭露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提高演剧艺术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除在重庆演出外,1943年7、8月剧社曾到沙坪坝、北碚等地演出《家》;1944年5月到11月,又到成都、内江、乐山、自贡等地旅行公演《天上人间》《戏剧春秋》《牛郎织女》《草木皆兵》《雷雨》《处女的心》等剧,扩大了进步剧运的影响。

抗战胜利后,赵铭彝于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民主报》副总编辑和成都《民众时报》《华西晚报》总编辑。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成都大肆逮捕共产党和民主人士,赵铭彝根据上级指示,疏散回到江津广兴故乡。当时,为了方便党的隐蔽联络,在江津广兴场办一个中学,用广佛寺做校舍,因为以前这里曾办过一个时化小学,大家都觉得“时化”二字来办学很好,所以取名时化中学,由疏散回乡的赵铭彝任校长。这个学校名义上是民盟主办,实际上里面的教职员中,民盟与共产党几乎各占一半,是当时一个重要的从事民主运动的秘密据点。刘国志、刘兆丰同志等经常到这个学校来联系。1948年,地下党川东区被破坏,牵连到这个学校,于是一些党员开始疏散。赵铭彝再度踏上离乡之路。


▲赵铭彝创办的江津广兴时化中学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铭彝任重庆中华戏剧专科学校校长 ,后调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戏剧教育和中国话剧史的研究工作,代表作《中国话剧教育史话》,系统总结中国话剧教育历史经验。历任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届理事等职。1999年,赵铭彝逝世于上海。

图文由文史顾问钟治德提供

编辑:傅婧 编审:胡德赛

值班副总编辑:封 雷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让大家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江津融媒 incentive-icons
江津融媒
重庆市江津区权威媒体
12132文章数 30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