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万港漂都在这儿
最近,香港人才政策的未来走向再次成了全城热议的焦点。
过去几年,港府大力推出“高才通”等计划吸引人才来港,效果相当亮眼。
截至2025年7月底,香港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共收到约51万宗申请,其中34万宗获批,已有超过22万名人才抵港。
图源:大公文汇
从今年年初开始,首批高才通签证陆续到期,续签问题就成为了港漂朋友们最关心的话题。
不过大家发现,签证好像没有那么容易审批成功。
在内地社交平台上,续签被拒、续签年限被缩短的案例屡屡出现:
图源:小红书
那种“来了就批三年”的说法,也早就被官方澄清——批几年要看实际情况,最重要的是需要确保申请人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3年只是最长限额,不是人人保证。
图源:大公文汇
这样的举措不禁让大家开始担忧,香港的人才政策,似乎开始收紧了?!
人才政策的两面性
在这股讨论热潮中,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的声音格外引人注目。
自7月31日港府出台政策整治“考试移民”现象后,他在短短10天里连发4篇帖文,都是在谈人才政策。
图源:香港01
他的立场很明确:吸引人才来港的政策大方向是对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另一面——如果引进人才的节奏、规模不加控制,未来可能会给香港带来很大的社会压力。
梁振英举了个老例子——“双非”来港产子。
在2012年停止“双非”政策前,香港累计有20万“双非”儿童出生。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在内地上学,如今都在升学年纪(约17岁),并且为了考香港大学而回流,结果直接冲击到本地只有1.5万个学位的高校资源。
图源:网络
他认为,这种人口流动并没有解决香港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反而留下了学位紧张、资源分配失衡的后遗症。
他的担忧是,今后的人才计划如果不提前规划,可能会走上类似的老路。
毕竟,22万个获批申请里,如果有一半人带家属定居,那么香港的教育、医疗、住房等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图源:香港01
与此同时他还再度强调,香港的永久居民资格,要么是在港出生,要么就是连续居住七年。
如果把标准放松,就很有可能会带来居留权争议,包括“双非”以及人才计划子女的身份问题。
而这一切对港漂来说,就是正在面临的现实焦虑。
身份归属和政策困境
续签的不确定性、居留权的高门槛、身份长期化的无法保障,这些都成了港漂们心里的隐忧。
如果带着家人来港,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医疗、生活成本的上升,更是不得不算的长远账。
图源:星岛头条
而对港府来说,这也是一个两难的局面。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经济转型需要香港引进新的血液;
而另一方面,公共资源和城市容量的瓶颈,又让“打开大门迎人”变得不那么轻松。
图源:星岛头条
人才政策,究竟该怎样走出一条既能留住人,又不拖垮本地资源的路?
留在香港的人,又该何去何从呢?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掌握香港本地生活资讯、政策变动、隐藏福利,可以添加“西环全智贤”或“圈妹”微信,加入我们的“港漂圈会员群”!
本文作者
天天被爸妈远程催婚的@圈妹
*图像影音及新闻资料来自网络,本文由港漂圈原创,本文图片影音及文字仅作分享,不作为商用,转载请联系港漂圈公众号(ID:gangpiaoquan)
参考资料:
1.《孙玉菡讲数据逾22万人才已抵港》,2025-08-09
2.《人才计划|梁振英引基本法促从严审批:香港永久居民不能打折促销》,2025-08-12
把港漂圈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推送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