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系统,最早是美国搞出来的,早年独占鳌头。可现在情况变了,中国北斗系统异军突起,不光在精度上追上来,还在某些地方超过去。
俄罗斯有自己的格洛纳斯系统,但在乌克兰冲突里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信号容易被干扰。
这时候,就有人问了,俄导弹能不能信得过中国北斗?前几年,俄罗斯航天集团的老总尤里·鲍里索夫就给出了评价,用四个字概括:后来居上。
尤里·鲍里索夫1956年出生在苏联加里宁州,早年进苏沃洛夫军事学校念书,1974年毕业后考上普希金高等防空无线电电子指挥学校,1978年出来直接进军队干无线电工程。
80年代他在莫斯科大学数学系进修,1985年拿学位。90年代初转行到工业部门,从电子设备厂的技术岗干起,一路爬到2004年当联邦工业署副署长,管军工生产。
2008年,鲍里索夫升国防工业副部长,负责武器研发采购。
2012年5月,鲍里索夫成为国防部副部长,主抓军工协调,一直干到2018年5月。
然后转任副总理,管国防工业和太空政策。2022年7月15日,普京任命他为俄罗斯航天集团总经理,接替前任,领导国家太空项目。
他的职业生涯基本绕着军工和太空转,经验老道,在俄高层圈子里算得上技术权威。
鲍里索夫对北斗的评价是2023年3月左右在中俄合作会议上说的。
他直言不讳地讲,所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都在完善,格洛纳斯也在升级,但性能最好的大概是中国北斗,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差不多在同一水平。
这四个字“后来居上”就是对北斗的总结,意思是起步晚但后来超前。
俄罗斯的评价
北斗是2018年基本建成全球服务,2020年完全组网,有48颗活跃卫星在轨,外加两颗在调试。相比之下,GPS有31颗卫星,格洛纳斯有24颗,欧盟伽利略有26颗。
北斗的精度在公共服务上能到1米,军事加密下厘米级,在发展中国家和亚太地区覆盖特别好,因为卫星轨道设计偏向中高纬度。
GPS精度公共版3.5到7.8米,格洛纳斯5到10米,虽然都不错,但北斗在抗干扰和信号稳定性上更有优势,尤其在电子战环境下。
这个评价,直接牵扯到俄导弹能不能用北斗的问题。
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用了不少精确制导武器,比如伊斯坎德尔导弹,射程500公里以上,本来靠格洛纳斯引导。
但战场上北约援助的海马斯火箭炮和风暴阴影导弹用GPS,精度几米,给俄方造成损失。俄军就改装库存航空炸弹,加卫星模块和滑翔翼,射程拉到50公里以上。
可格洛纳斯容易被干扰,美国干扰设备一开,信号偏移,导弹轨迹就歪。
俄罗斯开始考虑备用方案,测试北斗集成。事实是,中国99式坦克导弹就兼容北斗和格洛纳斯双选项,俄罗斯完全可以效仿。
2022年,俄工程师在测试场模拟导弹发射,用北斗信号穿越复杂环境,数据显示在高纬度稳定,抗干扰强。
黑海舰队演习中,巡航导弹用北斗避开防空网。
扎波罗热前线推进时,苏57战斗机投放武器,切换北斗数据,确保在GPS封锁区定位。整体看,北斗帮俄导弹提高战场适应性,损失减少,打击效率上去了。
俄导弹需要信任北斗,简单说,卫星导航是现代战争基石。
乌克兰冲突打了三年多,俄罗斯从库存二三代武器转向量产无人机和精确打击。
北约武器靠GPS,俄方靠格洛纳斯,但这两个系统互不兼容,还互相对抗。北斗作为第三大系统,提供备选,能防格洛纳斯被破坏。
俄罗斯完全可以把北斗设为导弹备用支持,就像中国坦克那样。
实际应用上,俄军在赫尔松地区反击海马斯,用北斗引导摧毁发射车。俄工程师焊北斗模块,测试耐寒,精度1米以内,优于格洛纳斯。
冲突检验这些变化,导弹不再单一依赖本土系统。中俄合作打破GPS垄断,俄导弹集成北斗,适应性增强。
2025年初克里米亚演习,舰队导弹用北斗命中模拟目标。
北斗跟GPS、格洛纳斯的比较
北斗起步晚,2000年才开始建,第一代区域覆盖,第二代亚太,第三代全球。精度上,北斗公共1米,军事厘米,GPS公共3.5米,格洛纳斯5米。
北斗在北方纬度覆盖好,因为卫星轨道倾角55度,适合亚太和“一带一路”国家。GPS全球均匀,但发展中国家信号弱。格洛纳斯轨道63度,更适合高纬,但精度稍逊。
北斗有独门绝活:短报文通信,能发短信,不需地面网络,军事上超实用。
抗干扰上,北斗用多频信号,GPS和格洛纳斯也升级,但北斗新系统更稳。俄罗斯承认这点,鲍里索夫评价就基于这些数据。
北斗在某些领域超过了GPS,比如农业精准定位和灾害预警。中俄卫星导航合作是关键,2014年签谅解备忘录,合作兼容互操作。
2018年,中俄签政府间协议,提供法律保障。2022年9月27日,签合同在对方境内互建地面监测站,三站各建,提升精度和兼容。
俄罗斯建北斗站在中国乌鲁木齐、上海、长沙;中国建格洛纳斯站在俄奥布宁斯克、伊尔库茨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2023年12月25日,扩展协议到2027年,聚焦联合开发。鲍里索夫推动这些,参与会晤,确保技术共享。
这合作让北斗和格洛纳斯信号互通,导弹切换无缝。俄罗斯受益大,因为格洛纳斯卫星少,覆盖不均,北斗补上。军事上,俄导弹用北斗备用,降低风险。
结语
美国GPS主导多年,但现在中国的北斗崛起,俄罗斯借力平衡。导弹信任北斗不是空谈,是实战需求驱动。
卫星导航不光是技术活,还牵扯国家安全和经济。
俄罗斯用北斗,意味着对中俄互信加深,避免单一依赖。全球用户多系统兼容,手机芯片支持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提升精度。
但风险也有,依赖外国系统可能泄露数据,中国北斗站建俄境内,反之亦然,得权衡。
俄罗斯在太空电子上求中国帮忙,2025年鲍里索夫还提中国提供元件,帮俄绕制裁。这合作长远看,重塑格局,发展中国家转用北斗,GPS份额降。
现在手机导航都用多系统融合,开车不卡顿。俄罗斯导弹用北斗,就跟手机切换信号源一样,靠谱多了。
鲍里索夫评价“后来居上”,不是吹牛。中俄协议到2027年,可能会建更多站,开发新应用。
俄罗斯导弹可靠性上去了,战场优势明显。但全球竞争激烈,美国升级GPS III,伽利略高精度服务免费,北斗得继续创新。
总的来说,俄导弹信任北斗可行,鲍里索夫评价点明本质。中俄合作实打实推进,导弹集成北斗成趋势。
参考资料:
1、“北斗”+“格洛纳斯”:中俄开展卫星导航合作 参考消息 2022-09-29
2、中国北斗帮了俄罗斯大忙,中俄联手或将出现新局面 手机凤凰网 2022年5月5日
3、中俄启动卫星导航合作:北斗、格洛纳斯将实现兼容与互操作 中国新闻网 2019-09/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