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任正非:“华为更像哪一支军队?”
当时任正非这样回答:“应该是韩先楚的部队,因为他是中共军队善打硬仗、总打胜仗的名将。
没错,韩先楚,开国上将,他一生身经百战,几无败绩,其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令人敬重钦佩,可以说是我军难得的一员将才。
尤其在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由于他率领部队所向披靡、无往不胜,被敌人惧称为“旋风司令。
1947年4月,蒋介石不甘心3次进攻临江的失败,命令杜聿明兵分三路向南满的临江发动第4次进攻。
要知道,临江对我军来说意义可谓重大,绝对不容有失,于是,南满分局立即成立前线指挥部,命令四纵第10师和3纵全部参加战斗,并由3纵队司令员曾克林和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担任正副指挥。
![]()
起初制定作战计划时,曾克林和韩先楚有各自的想法,曾克林主张先打弱敌,打战斗力较弱的敌暂编二十师,而韩先楚则主张打拥有美械装备,战斗力强劲的敌八十九师。
于是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将两个方案上报给南满分局,最终经过上级领导讨论,决定采纳了韩先楚的意见。
果不其然,在韩先楚出色的指挥下,这次战役打得非常漂亮,无不彰显了他过人的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韩先楚将军有一个别号叫“好战分子”。可以说这一称誉应该包含着战友和领导对他的欣赏和夸赞。
当然韩先楚也对此有自己的解释:
“我是为革命利益好战,为战争胜利好战。一个军事指挥员,就要随时想着消灭敌人,随时想着打胜仗。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里有仗打就到哪里去!”
![]()
的确如此,韩先楚将军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总是主动求战,一直用实际行动和卓越战功诠释了这一特别赞誉,绝对令人敬重和钦佩。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韩先楚指挥三纵等部队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枪,经过6个小时摧枯拉朽的激战后,最终全歼国民党守军、美式装备的暂编二十师1.2万人,由此打开了通往锦州的门户,并且为整个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和胜利奠定了基础。
1950年10月,朝鲜战场打得如火如荼,韩先楚又主动请缨参加了抗美援朝。
在第二次战役中,他率领志愿军三十八军穿插三所里,合围美第八集团军的,迫使美第八集团军军长沃克中将翻车身亡。
据说后来很多人采访韩先楚,请他讲作战体会,本来文化水平不高的韩先楚,讲得非常实在,他说这是因为“对手不知道我的厉害!”
![]()
没错,正是因为韩先楚非常厉害,所以毛主席也将他当成震慑武器吓唬台湾方面的蒋军。
当时毛主席让韩先楚到福州军区当司令,将军不愿意去,因为福州军区部队都是三野的官兵,他是四野的不很熟悉,怕指挥不了。
但毛主席一定要让韩先楚去,其实就是要让老蒋看看,打下海南岛的那员猛将,已经到台湾岛对面的福州军区当司令了。
其实说起1950年的解放海南岛战役,韩先楚绝对果断决策彰显担当本色。
当时守岛之敌占据海、陆、空绝对优势,而我军官兵缺乏海战经验以及渡船和船工,也没有海空力量支援,所以官兵中一度出现了怯战、厌战情绪。
那么面对种种不利因素,时任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并没有动摇思想,他力排众议、多次请战,最终打响了战役。
![]()
而且在作战过程中,韩先楚靠前指挥、亲临一线、身先士卒、一马当先,为创造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发挥了巨大贡献。
然而鲜为人知的,韩先楚将军,一位南征北战、叱咤风云的战将,其实还有着侠骨柔情的另一面。
1913年,韩先楚出生于湖北红安一个贫苦农家。由于尽管家境不好,但他却心怀大志,17岁时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在炮火硝烟中从战士做起,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要知道,干革命就意味着着牺牲小家顾全大家,韩先楚自从踏上军旅生涯,就离开了家乡几十年,但在驰骋疆场过程中,他凭着独有的洞察力和战争智慧,像旋风一样纵横奔驰,出奇制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战例。
1973年冬,兰州军区新任司令员韩先楚赴任前,在红安做了件让群众感觉疑惑的事情。只见他派人用专列运来三十吨东北松木,并且让战士们连夜将木材全部分解,给乡亲们修猪圈使用,甚至还带来了东北木匠,可以说这番操作直接震惊了当地老百姓。
![]()
而三个月后,当第一窝猪崽在松木圈里降生时,韩先楚看着家乡寄来的小猪相片笑了。
1978年夏,韩先楚决定为红安7所乡村学校捐送五千个双肩背学生书包。并且还特意设计了图纸,每个细节都带着军工品质。
1981年深冬韩先楚回乡探亲,他看到了许多难以释怀的场景和人,内心一阵阵凄楚扑面而来。
在吴家祠堂的断墙下,韩先楚见到了童年玩伴陈尊友,只见他正佝偻着背在废墟中翻找木料,完全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当韩先楚要同他握手时,陈尊友布满冻疮的手掌在破棉袄上反复擦拭,却始终没敢伸过来,他的手太冰凉了。
此外,在闵家祠堂的火塘边,韩先楚更是看到了令人心酸的一幕,他看见邻居家的小孙子在寒冷的冬天光脚踩着草鞋写作业浑身上下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瑟瑟发抖。
“兰州军区吗?传我的命令,立即调拨五万件军大衣到红安,从我工资里扣款!韩先楚决定为乡亲们做点事……
![]()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老将军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弥留之际,他挣扎着在地图上的红安位置反复画圈,最终停在倒水河畔的韩家塆那里。
后来,韩先楚去世后,工作人员从他的一件军大衣里找到一张泛黄的清单,只见上面写着:
1981年冬赈明细:军大衣五万件(实发五万二千件,余二千件系各军区追加),棉鞋八千双(兰州被服厂职工捐赠),粮油... ...所欠款项,子女继续偿还。
在场所有人无不落泪……对老将军肃然起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