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从北大毕业、进了新华社的“新闻才女”袁莉,现在在香港的英文媒体圈混不下去了。
![]()
前两年她还在《纽约时报》写文章抹黑中国高铁,转头就被读者扒出“连基本事实都搞错”,去年想回香港英文媒体谋职,稿子投了十几家,没一家肯用。
曾经的新华社“台柱子”,如今成了“过街老鼠”,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够扎心的,可您说,一个曾被国家重点培养的新闻人,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
![]()
其实这事情,还得从袁莉的“高光时刻”说起,1990年代末,袁莉从老家普通教师家庭考进北京大学新闻系,是村里第一个“北大学子”,名副其实的“全村的希望”。
大学四年,她成绩稳居专业前三,毕业时手握新华社、央视等多家央媒的offer,最后选了新华社,对学新闻的人来说,这相当于“进了新闻界的黄埔军校”。
![]()
刚入职那几年,袁莉确实露脸,她跑过农村扶贫、写过科技突破,一篇《山区教师的灯》还拿了新华社年度好稿奖,领导评价她“笔杆子硬、肯吃苦”,同事说她“眼里有光,心里有火”。
2005年,单位有个公派去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深造的名额,袁莉凭着过硬的业绩争取到了,这是多少年轻记者做梦都盼的机会。
![]()
可谁能想到,这趟留学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顶级学府,但校园里西方中心主义的言论不少。
袁莉后来在采访里提过,当时她“被灌输了太多‘中国落后’‘体制僵化’的说法”,连导师都暗示她,表示中国的问题太多了,你要是能写透这些,西方媒体会抢着要你。
![]()
刚开始,袁莉还觉得“这是学术讨论”,直到有次,她在课堂上反驳“中国高铁是面子工程”,被教授当众嘲笑:“你见过真正的现代化铁路吗?中国那破车能跑300公里?”这话像根刺扎在她心里。
后来,她接触了几个西方媒体驻华记者,对方明里暗里教她,别总写歌功颂德的,多挖点“阴暗面”,读者爱看,文章也容易出名。
![]()
2010年,袁莉结束留学回新华社,领导原本打算重点培养她,派她去曼谷驻站,那是东南亚新闻的“前沿阵地”。
可她没把这当机会,反而跟同事抱怨:“领导怕我超过他,故意把我支到艰苦地方。”半年后,她以“要充电”为由申请再去美国留学,从此彻底脱离了新华社体制。
离开新华社的袁莉,像换了个人,她联系上留学时认识的《华尔街日报》编辑,凭借“前新华社记者”的履历顺利入职,从那以后,她的报道风向彻底变了。
![]()
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她写《中国高铁:速度与死亡的狂欢》,把一起偶发的安全事故说成“体制性腐败的恶果”,却绝口不提事故后中国铁路部门修订了30多项安全标准。
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她在《纽约时报》发《“动态清零”:以自由换生命?》,把基层工作者的日夜值守说成“形式主义压迫”,甚至用“平庸之恶”类比中国防疫。
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她又写《中国教育:消灭英语,消灭个性?》,把“减轻学生负担”歪曲成“否定国际交流”。
![]()
这些报道漏洞百出,比如她写“兰州到银川要开9小时火车”,可实际上2019年银西高铁通车后,两地最快只要2小时,说“西安封城是灾难”,却忘了封控期间西安建了8家定点医院、调配了10万医护人员。
但奇怪的是,这些明显失实的文章,西方媒体照登不误,毕竟,“抹黑中国”就是他们的“流量密码”。
![]()
袁莉以为自己“站稳了脚跟”,她频繁接受外媒采访,参加反华研讨会,甚至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书名就叫《从新华社到真相:一个中国记者的觉醒》。
可她越“卖力”,西方对她的利用就越赤裸裸:稿费越给越少,选题越来越偏,到最后,连《华尔街日报》都不再派她跑重要新闻。
![]()
不过,真正的打击也来得很快,2022年,袁莉试着转型做独立记者,给香港几家英文媒体投稿。
她写了篇《香港“国安法”:自由在消失?》,结果被编辑直接打回:“你这说法和我们掌握的事实不符。”又写了篇《中国乡村振兴:表面功夫?》,编辑回复:“有数据吗?有村民采访吗?”最惨的一次,她投了12家媒体,没一家回复。
![]()
这时候她才明白,自己早成了“消耗品”,西方媒体需要的是“敢骂中国”的“工具人”,不是“有深度的观察者”,当她的抹黑越来越离谱,当中国的发展越来越不容歪曲,她的“价值”也就耗尽了。
现在,袁莉偶尔在社交媒体发点牢骚,评论区全是骂声,有人说:“你对不起国家培养!”有人说:“你写的都是假话,丢尽了中国记者的脸!”她的家人更是和她断了联系,母亲生病住院,弟弟结婚,都没通知她。
![]()
袁莉的结局,其实早有伏笔,她刚进新华社时,前辈教过她一句话:“记者的笔杆子,要扛得起国家的责任。”
可她把这句话抛在了脑后,公派留学时,她忘了“国家送你去学习,是为了让你把先进经验带回来”,写抹黑报道时,她忘了“新闻的底线是真实”,被西方利用时,她忘了“自己永远是中国人”。
![]()
有人说,袁莉是“被西方洗脑了”,可仔细想想,哪有什么“洗脑”?不过是她自己选择了“走捷径”,用出卖良知换名利,用抹黑祖国换认可。
但她忘了,历史是面镜子,谎话编得再圆,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人心都是肉长的,背叛祖国的人,终将被人民唾弃。
![]()
现在再看袁莉的现状,倒让人想起她当年获奖时说的话:“新闻人要守护真相。”只不过,她守护的“真相”,早就变了味。
![]()
您觉得,袁莉的堕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还是有什么更深层的原因?要是您身边有类似“忘了根”的人,会怎么提醒他们?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