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考上上海交大,读了4年,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压根没被录取过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同学,你确定你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吗?"教务处工作人员盯着电脑屏幕,脸上写满了困惑。

刘浩站在办公桌前,手里紧握着用了四年的学生证,额头开始冒汗。

"系统里查不到你的任何入学记录。"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这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瞬间石化。

四年前那个神秘的电话,四年来那些若有若无的异常,此刻终于有了答案——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答案。



01

刘浩家住在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个普通住宅小区里。

这里的楼房都是九十年代建的,外墙斑驳,但住着的都是踏实过日子的普通人家。

刘浩的父亲刘建国在附近的一家机械厂做技术员,母亲陈慧娟在小区门口的连锁超市当收银员。

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平淡但安稳。

刘浩今年十八岁,是区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

他的成绩在班里算是中等偏上,不算特别出色,但也不让老师和家长操心。

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匆匆吃完母亲准备的早饭,就和同桌好友陈磊一起骑车去学校。

陈磊的成绩比刘浩好很多,几乎每次考试都能排在年级前十名。

两个男孩经常在放学路上讨论各种话题,从NBA到电脑游戏,从班里的女同学到对未来的憧憬。

"你说咱们能考上什么大学啊?"这是高三下学期,陈磊最常问的问题。

刘浩总是苦笑着摇摇头:"我能上个本科就不错了,你肯定没问题,清华北大随便挑。"

陈磊每次都会拍拍刘浩的肩膀:"别妄自菲薄,你数学比我强多了。"

其实刘浩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最喜欢的就是数学和物理,梦想着能学机械工程专业。

上海交大的机械工程专业在全国都很有名,这是他心中的理想学府。

但他也知道,以自己的成绩,考交大的希望很渺茫。

"爸,交大的分数线大概要多少分?"一天晚饭后,刘浩试探性地问父亲。

刘建国放下手中的报纸,想了想说:"起码要580分以上吧,你现在能考多少?"

"上次模拟考试我考了570分。"刘浩有些不好意思。

母亲陈慧娟从厨房探出头来:"能上本科就行,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刘建国点点头:"你妈说得对,我们家也不指望你光宗耀祖,平平安安就好。"

春天的时候,各种高考辅导资料堆满了刘浩的书桌。

他每天晚上都要做题到十一点多,周末也不敢放松。

陈磊有时会来他家一起学习,两个人经常为了一道数学题争论不休。

"这道题应该用导数求解。"陈磊指着题目说。

"不对,用函数性质更简单。"刘浩坚持自己的观点。

两个人各自计算,最后发现两种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

"看来条条大路通罗马。"陈磊笑着说。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考前一个月。

刘浩的成绩在最后几次模拟考试中稳定在570分左右,距离交大的录取线还有一定差距。

但他没有放弃,依然把交大作为第一志愿的目标。

班主任王老师多次找他谈话,建议他报考一些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学校。

"刘浩,以你现在的成绩,报考上海理工大学或者上海海事大学更稳妥一些。"王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刘浩总是点头表示理解,但心里还是不甘心。

他觉得自己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说不定能够再提高十几分。

高考前一周,学校放假让学生回家休息调整。

刘浩每天上午复习三个小时,下午到附近的公园散步放松心情。

陈磊也经常陪他一起散步,两个人聊天的话题已经从学习转移到了对大学生活的憧憬。

"如果咱们都能考上好大学,到时候还能经常见面。"陈磊说。

"肯定能的,我们都要加油。"刘浩握拳鼓励自己。

六月七日的早晨,刘浩比平时起得更早。

母亲陈慧娟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小笼包、豆浆,还有他最爱吃的茶叶蛋。

"今天就当是平常的一天,别紧张。"父亲刘建国拍拍儿子的肩膀。



刘浩点点头,虽然嘴上说不紧张,但手心已经开始出汗。

走出家门的时候,他看到陈磊也正好从楼上下来。

两个好朋友相视一笑,一起走向考点。

"准备好了吗?"陈磊问。

"准备好了。"刘浩深吸一口气。

第一场考试是语文,刘浩发挥得中规中矩。

作文题目是关于青春与梦想的,他写了自己对机械工程的热爱和对交大的向往。

数学考试是下午,这是刘浩最有信心的科目。

走出考场的时候,他的心情比上午轻松了很多。

"数学怎么样?"陈磊在校门口等他。

"还不错,大部分题目都会做。"刘浩脸上露出了笑容。

接下来两天的理综和英语考试,刘浩都感觉发挥正常。

特别是物理部分,有几道关于机械原理的题目他答得特别顺手。

高考结束后,刘浩和陈磊去网吧通宵打游戏庆祝。

这是他们高中三年来第一次如此放纵自己。

"终于解放了!"刘浩大声喊道。

但兴奋过后,等待成绩的日子变得格外漫长。

刘浩每天都会上网查看高考相关的信息,关注各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预测。

根据往年的情况,他估算自己的分数应该在575分到580分之间。

如果运气好的话,刚好能够达到交大的最低录取线。

陈磊的估分比他高出三十多分,应该能够稳妥地进入交大。

"等成绩出来,如果咱们都考上交大,我请你吃大餐。"陈磊信心满满地说。

刘浩苦笑:"还是等成绩出来再说吧。"

02

六月二十三日晚上十一点,高考成绩终于可以查询了。

刘浩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颤抖着输入自己的考号和身份证号。

点击查询按钮的那一瞬间,他紧张得闭上了眼睛。

"576分!"母亲陈慧娟在旁边大声念出了分数。

刘浩睁开眼睛,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分数,心情五味杂陈。

这个分数比他的估分低了几分,距离交大的录取线还差几分。

父亲刘建国看出了儿子的失落:"576分已经很不错了,超过一本线40多分。"

"可是还是差一点。"刘浩有些沮丧。

陈磊很快发来短信,他考了615分,超过交大录取线很多。

第二天,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陆续公布。

上海交大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83分,刘浩差了7分。

这7分就像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他和梦想隔开了。

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都劝他选择稳妥一点的学校。

"上海理工大学的机械专业也很不错,而且你的分数绝对够。"母亲说。

但刘浩还是坚持把交大填在了第一志愿。

他知道希望渺茫,但不想留下遗憾。

第二志愿填了上海理工大学,第三志愿填了上海海事大学。

"万一有奇迹呢?"他对自己说。

陈磊顺利被交大录取,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刘浩既为好朋友感到高兴,也为自己感到失落。

一批次投档结果公布的那天,刘浩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他没有被交大录取,连第二志愿的上海理工大学也没有消息。

看来只能等征集志愿了。

全家人都沉浸在失望的氛围中。

母亲陈慧娟不停地安慰儿子:"没关系,还有其他学校可以选择。"

但刘浩知道,那些学校都不是他真正想去的地方。

七月二十五日晚上九点多,刘浩正在房间里上网查看征集志愿的相关信息。

客厅里的电话突然响起,母亲陈慧娟去接了电话。



"请问是刘浩同学的家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男声。

"是的,请问您是?"母亲小心翼翼地回答。

"我是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的陈老师,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听到"上海交通大学"这几个字,母亲立刻激动起来。

"刘浩快来接电话!"她大声喊道。

刘浩听到母亲的声音,立刻从房间里跑出来。

"您好,我是刘浩。"他接过电话,声音有些紧张。

"是这样的,我们学校机械工程专业有一个学生临时决定不来报到了,空出了一个名额。"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很专业。

"经过研究,招生委员会决定从高分落榜生中补录一名学生,你正好符合条件。"

刘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可是我的分数..."

"虽然你的分数比我们的录取线稍低,但你的数学和物理成绩都很优秀,而且志愿明确,所以被选中了。"

"那我需要做什么呢?"刘浩的声音开始颤抖。

"明天上午十点,请到静安区南京西路1388号18楼招生办办理相关手续,记得带上身份证、高考成绩单和一寸照片。"

"还有,需要交纳5000元的档案调转费和相关手续费,这是正常程序。"

刘浩连忙记录下地址和要求,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挂了电话后,全家人都陷入了巨大的兴奋中。

"真的吗?交大要录取刘浩了?"父亲刘建国有些不敢相信。

"应该是真的,人家老师都说得这么详细。"母亲激动得眼中含泪。

刘浩也觉得像做梦一样,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

但想想也有道理,每年都会有一些被录取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去报到。

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会从落榜生中补录,这在情理之中。

"5000块钱不算什么,只要能上交大,花多少钱都值得。"父亲说。

母亲连夜给刘浩准备需要的材料,还特意去照相馆拍了一寸照片。

第二天一早,刘浩和父母一起来到了那个地址。

这是一栋看起来很正规的商务楼,18楼的门牌上确实写着"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事处"。

办公室里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看起来很专业。

"我是陈老师,昨天和你们通过电话。"他起身握手。

"请坐,我来给你们详细介绍一下补录的情况。"

陈老师拿出了一份文件,上面确实有刘浩的名字和相关信息。

"这是补录名单,你们可以看看。"

刘浩仔细看了看,文件的格式和印章看起来都很正规。

"现在需要你们填写一些表格,然后交纳相关费用。"陈老师说。

"这5000块钱包括档案调转费3000元,和入学手续费2000元。"

虽然觉得费用有点高,但刘建国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了钱。

为了儿子的前途,这点钱算什么。

03

填完表格,交完钱,陈老师给了刘浩一份"预录取通知书"。

"正式的录取通知书会在一周内邮寄到你家,这份预录取通知书可以先用着。"

"开学报到的时候,记得带上这份预录取通知书。"

刘浩接过通知书,仔细看了看,除了纸张稍微薄一点,其他都和真的录取通知书一样。

"谢谢陈老师!"全家人都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走出办公楼的时候,刘浩感觉脚下轻飘飘的,像踩在云彩上一样。

他终于可以去上海交大读机械工程专业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

邻居们都来祝贺刘浩被交大录取,刘建国和陈慧娟脸上写满了骄傲。

"老刘,你儿子真争气啊,交大可是名牌大学。"楼上的张大爷羡慕地说。

"哪里哪里,孩子运气好。"刘建国嘴上谦虚,心里却美滋滋的。

刘浩给陈磊打了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太好了!这样咱们就能在同一个学校了!"陈磊也为好朋友感到高兴。

"不过你怎么被补录的?我怎么没听说这回事?"

"可能是因为我第一志愿就填的交大,表现出了强烈的意愿。"刘浩解释道。

陈磊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想。

八月初,陈磊收到了交大的正式录取通知书。

他拿着通知书和刘浩的预录取通知书对比,发现两者在纸张质量和印刷效果上略有差异。

"可能是不同批次印制的吧。"刘浩这样解释。

"也有可能是补录通知书和正式录取通知书的格式不同。"

陈磊点点头,觉得这个解释合理。

刘浩开始忙着准备入学用品。

父母带着他去商场买了新被褥、新衣服,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为了儿子上大学,父母毫不吝惜。

"大学四年,我们再苦再累也要供你念完。"母亲陈慧娟说。

刘浩心里很感动,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八月下旬,刘浩在网上查询了自己的录取信息。

让他高兴的是,系统显示他确实被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录取了。

这让他彻底打消了心中最后一丝疑虑。

既然官方网站都能查到,那就说明一切都是真的。

开学前一周,刘浩和陈磊约好一起去学校踩点。

两个人坐地铁来到了上海交大闵行校区。

看着气派的校门和美丽的校园,刘浩心中满怀憧憬。

"这就是我们未来四年要学习生活的地方。"他对陈磊说。

"是啊,感觉像做梦一样。"陈磊也很兴奋。

他们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找到了各自专业所在的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大楼看起来很现代化,实验室设备也很先进。

"真希望快点开学。"刘浩说。

八月三十一日晚上,刘浩收拾好行李,准备第二天正式报到。

父母也为他准备了各种生活用品,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东西都给他带上。

"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母亲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叮嘱。

"有什么困难就给家里打电话,不要硬撑。"父亲也在一旁说道。

刘浩点头答应,心中满怀对大学生活的期待。

九月一日早上,刘浩和陈磊一起来到了上海交大。

校园里到处都是新生和家长,场面十分热闹。

各个学院都设置了迎新点,志愿者们热情地为新生提供帮助。

刘浩找到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报到处。

"请出示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工作的学姐微笑着说。

刘浩递上了自己的预录取通知书,心中有些忐忑。

学姐在电脑上查询了一下,点点头:"没问题,欢迎来到机械学院。"

接下来是一系列报到手续:交学费、办学生证、领饭卡、分配宿舍。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接下来几天是新生入学教育。

学校安排了各种讲座和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刘浩认真参加每一个活动,努力融入这个新环境。

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安排很紧凑。

除了基础的数学、物理、英语课程,还有专业导论、工程制图等专业基础课。

刘浩对这些课程都很感兴趣,上课非常认真。

教授们的水平都很高,讲课内容也很深入。

刘浩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学到新知识,这种感觉让他很充实。



和陈磊虽然专业不同,但两个人经常一起吃饭、上自习。

"大学生活比想象中的还要精彩。"陈磊说。

"是啊,我觉得选择交大真的太对了。"刘浩由衷地感叹。

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时候,刘浩发挥得不错。

数学考了88分,物理考了85分,英语稍微差一点,但也有75分。

在班里算是中等偏上的成绩。

班主任是一个年轻的副教授,对学生很关心。

"刘浩同学,你的基础很扎实,继续保持就好。"他鼓励道。

第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

期末考试的时候,刘浩的成绩有了进一步提高。

他顺利通过了所有科目,平均分达到了82分。

寒假回到家,父母看到儿子的成绩单都很高兴。

"看来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交大确实是个好学校。"父亲刘建国说。

04

大二下学期,刘浩申请了一个校级科研项目。

他的导师是机械学院的一个教授,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技术。

"刘浩,你的数学基础不错,可以参与一些理论计算工作。"导师说。

这个项目让刘浩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他经常要查阅英文文献,还要学习一些专业软件的使用。

虽然辛苦,但他觉得很有收获。

大三结束的时候,刘浩申请了国家奖学金。

但在提交材料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麻烦。

"同学,你的学籍信息好像有点问题,你先去教务处核实一下。"负责奖学金评审的老师说。

刘浩去了教务处,工作人员说是系统升级导致的技术问题。

"过几天就能解决,不用担心。"工作人员这样回复他。

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国家奖学金,但刘浩也没有太放在心上。

毕竟竞争很激烈,没选上也属于正常情况。

大四上学期,刘浩开始准备毕业论文。

他选择的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导师给了他很多指导和帮助,论文进展顺利。

同时,他也开始关注就业信息,准备找工作。

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不错,很多制造业公司都有需求。

刘浩投递了几家公司的简历,反响还不错。

其中一家名叫"精工机械"的公司对他特别感兴趣。

这是一家专门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企业,规模中等,待遇也不错。

"我们看了你的简历,各方面条件都很符合我们的要求。"人事经理在电话中说。

"如果面试通过,我们希望你能来我们公司工作。"

面试安排在十一月底的一个周末。

刘浩精心准备了面试材料,包括自己参与过的项目和实习经历。

面试当天,他表现得很出色。

技术面试中,他对专业问题的回答让面试官很满意。

"小伙子基础扎实,思路清晰,我们很看好你。"技术总监说。

人事面试也进行得很顺利。

刘浩诚恳的态度和踏实的性格给HR留下了好印象。

"我们初步决定录用你,但还需要进行最后的背景调查。"人事经理说。

"主要是核实一下你的学历信息,这是公司的标准流程。"

刘浩完全没有想到这会有什么问题。

他的学历信息都是真实的,有什么好核实的?

十二月初,人事经理给刘浩打了电话。



"刘浩,我们在核实你学历信息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什么问题?"刘浩心中有些不安。

"我们联系上海交大的学籍管理部门,他们说需要再确认一下你的信息。"

"可能是系统问题吧,我可以提供学生证和成绩单作为证明。"刘浩说。

"好的,你先把这些材料发给我们,我们再和学校沟通。"

刘浩立刻把自己的学生证复印件和成绩单扫描件发了过去。

但接下来的几天,公司那边一直没有回音。

刘浩有些着急,主动打电话询问情况。

"我们还在和学校核实,请你再等等。"人事经理的语气有些犹豫。

这让刘浩开始感到真正的不安。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学历核实会这么复杂?

陈磊也觉得奇怪:"我从来没听说过学历核实要这么久的。"

"可能是因为我是补录生,程序比较特殊吧。"刘浩安慰自己。

十二月中旬,刘浩决定主动去学校了解情况。

他来到教务处,想查询一下自己的学籍状态。

"同学,你要查什么?"工作人员问道。

"我想确认一下我的学籍信息,有公司要核实。"刘浩说。

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了刘浩的学号。

过了一会儿,她皱起了眉头。

"奇怪,怎么查不到你的信息?"

"可能是系统问题,你再试试。"刘浩说。

工作人员又试了几次,结果还是一样。

"你确定学号没有记错吗?"她问。

刘浩拿出学生证,上面清楚地写着学号。

工作人员按照学生证上的学号再次查询,依然没有结果。

"这太奇怪了,我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她困惑地说。

"你等一下,我找我们主任来看看。"

05

教务处主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工作经验很丰富。

他仔细查看了刘浩的学生证,又在电脑上进行了多次查询。

"小同学,你这个学生证是在哪里办的?"主任问道。

"就是入学报到的时候办的啊。"刘浩越来越紧张。

主任在系统里输入了不同的查询条件,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专业等信息。

但无论如何查询,都找不到刘浩的任何记录。

"这个学生证的格式和编号都是对的,但系统里确实没有你的信息。"主任说。

"这种情况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查。"

刘浩感觉天旋地转,脑海中一片空白。

他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话,整个人愣在那里,手中的学生证差点掉到地上。

"这不可能!我在这里已经读了三年多了!"刘浩的声音开始颤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