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桌是中华传统家具之一,其本身为四面见方的正方桌,每边可供两人使用,围坐一桌即为“八仙”。
王世襄曾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将其特别作为一类说明,还提到了几种类似方桌命名:
方桌一般有大、中、小三种尺寸,按照北京匠师的习惯,约三尺见方、八个人可以围坐的方桌叫“八仙”,约二尺六寸见方的叫“六仙”,约二尺四寸见方的叫“四仙”。
![]()
HONG QIAO HONG
《广韵阳韵》曰:“方,四方也,正也。”
“方”一般指代四方,代表中正。八仙桌的方正性在其形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八仙桌区别于其它桌具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其面板的四边均等,这种形制结构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
八仙桌作为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承载型家具,承载量是衡量其实用性的最基本的标准,四方形制可以在四面均等的范围内最大化的利用桌面空间。
其次,对于视觉上平衡感的追求也决定了八仙桌从整体到各部分的方正结构。
八仙桌四方面板下有四足,桌腿用料多选用整根方材或圆材,稍加装饰或不假修饰,显得稳重敦实,同时也加大了四足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由于每条桌腿间的距离相等,因此各条桌腿的受力均衡,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
从考古资料来看,八仙桌的基本造型——高型方桌,在唐代时已经完成。敦煌85窟(晚唐时期)壁画的《屠房图》中,承放食物的桌子已经具有八仙桌的基本形制和大概尺寸。
到了两宋时期,方桌在实际生活中愈发流行,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到不少众人围坐于方桌四周用餐的场景。
元代方桌基本沿袭了宋代形制,宋式家具也是明式家具的重要源流,通过考证“八仙桌”名称的历史源流,大部分学者也认同此名称应该也是在明代定下。
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八仙桌几乎成为了家家户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具。
![]()
HONG QIAO HONG
八仙桌上可入达官显贵之府邸,下可进平民百姓之居室,或可就餐啖果,或可祭祀置物,亦可用于娱乐,用途广泛。
然而八仙桌形制颇大,在有限的厅堂或庭院空间中,如何摆放八仙桌,就成了一门学问。
在传统形态的中国人生活环境中,八仙桌的作用和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八仙桌摆放在正屋的中堂位置,这种形态在现在许多地区的普通人生活中依然保留着这样的布局方式。
中堂即为古代住宅的客厅,一般用于会见宾朋、教谕长幼、举办重大活动等,布局陈设讲究,象征着主人家的尊严与权威,是关乎脸面的最为核心的场所。
中国古代家具的平面布局与建筑的布局方式有着连带关系,受到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堂一桌二椅的空间布局形式。
陈设格局一般为长条案(多为翘头案)后置,案前陈设一张八仙桌,左右两边配扶手椅或太师椅。
结构方正的八仙桌位于主导位置,从而限定其余家具的方位,构成具有向心性与秩序性,且对称的中堂格局。
此格局通过呈现出稳定、有序的空间状态进而营造出庄重威严的空间氛围,以此强调古人崇尚的“礼仪”。
还凭借对称式的整体布局,与外部住宅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相呼应,内外合一,从而加深了空间的“秩序”性。
显然,此时的八仙桌已然超越了实用器的范畴,而是成为中堂空间营造的核心要素,是秩序与礼仪的“指向标”。
![]()
HONG QIAO HONG
古代历来崇尚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在与八仙桌相关的座次礼仪中可谓将这一准则表现得淋漓尽致,且实现了规范行为的日常生活化。
在中堂之中,八仙桌两侧的太师椅是最为尊贵的位置。
在诸如春节、端阳、中秋等祭祖拜神,还有结婚、满月、做寿、乔迁等宴席上,年长者为主宾或位高权重的人坐上座,即太师椅,其余人则下座,按顺序坐两侧的椅。
一般来,太师椅的座序以右主、左宾或左为上、右为下为序,无论长辈还是僚幕皆宜“序”来入座,这叫坐有坐“相”,这个相,既是形式,又是内涵,体现出秩序尽然的气度。
![]()
而当八仙桌用作宴饮之时,以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仅为偏座,一般遵守“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的原则,然而在部分地区,则认为右为尊,左为次。
如若是三桌或三桌一赏的八仙桌所构成的宴会,则离正口最远的那张八仙桌便是主桌,此外,通常距离主桌越近,则表示桌的地位越尊贵。
可见在座次礼仪中,八仙桌的四方造型与古代空间方位观念相融合。
这种鲜明的形制有利于强化由座次划分而折射出的传统长幼尊卑有序的社会伦理观念,并且,通过长幼尊卑有序的设会伦理观念进一步强化社会秩序。
既称八仙桌,在民间,就难免多一层神话色彩。
![]()
流传较广的则是八仙桌之名是为了感念八位神仙而设,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以及曹国舅。
相传,八位仙人在云游四海的途中,曾与画圣吴道子把酒言欢。吴道子为尽地主之谊,挥毫画出木桌,同时招待八仙入座,这便是八仙桌的由来。
亦有说法为玉帝做寿,八仙赴宴,途径名山美景,为小憩而变石为桌;更有八仙觅食,向农家借菜,七荤一素共计八大碗的故事。
不论传说故事何样,或多或少体现了地方文化,更多的是广大平民百姓借以八仙这一载体,表达了对吉祥的渴求。
故而,八仙桌之所以得以广泛使用,不仅仅是因为其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要,其带有的神话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百姓的精神需求。
一张八仙桌,一生堂堂正正,千百年来,制约着秩序与礼仪,见证着合餐制的兴盛,暗藏着神话故事传说,其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叹服。
*文章来源明清家具研习社,图片红桥红,侵权请告知!任何涉及版权权益问题请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红桥红第一时间说明或删除并赔付版权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