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原因。
比如"分而治之"的盟旗制度,将传统蒙古大部落(如察哈尔、喀尔喀)拆解为互不统属的小"旗"(苏木),每旗划定固定牧场,严禁越界游牧或结盟。
削弱武装力量,严禁蒙古各部私造武器、购买火器,定期清查兵器数量;建立"蒙古八旗",将精锐纳入清军直接指挥,分散部署各地,脱离原部落。
再就是推广藏传佛教。大规模修建寺庙(如承德外八庙),鼓励男性出家为僧,免除僧侣赋税兵役。造成蒙古僧侣比例曾达男性人口30%,生育率下降,兵源减少;寺院经济消耗社会财富。
简单总结就是,清朝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策略,系统性地削弱了蒙古各部族的战斗力,目的是消除对中原的威胁和巩固边疆统治。
![]()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战争的成本”提升了。
战争的成本最早是美国人提出的一个概念,美国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制造武器的成本会越来越提升。
就像一战时期如果能有热气球、步枪机关枪+挖战壕就是一支强大军队,到了二战时期必须有飞机坦克和大炮,到了冷战时期必须有核潜艇航母和洲际导弹。
这就导致一个现象,因为战争成本的提高,小国家越来越难有强大的武力。
比如一战时比利时能阻挡德军达四年之久,到了二战比利时军队只抵抗了几个星期。这不是比利时军队变弱了,而是因为战争成本提高了。
这样的小国能负担得起一支步枪和战壕的军队,但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金去建立纳粹德国那样庞大的以坦克为中心的机械化步兵战斗集群,最终只能面临被德国征服的命运。
![]()
(二战德军)
蒙古人也是一样。
蒙古人甚至是比比利时人还早被“战争的成本”淘汰的群体。
中世纪蒙古人可以用木头混合胶水跟动物筋腱制造弓箭,加上鹿角就可以制造出杀伤性武器。但到了近代的火绳枪和大炮的时代,蒙古人就已经开始力不从心了。
为了更深一步说明白,这里提一个问题----
满清为什么会入主中原得天下?
简单说,如果不是明朝灭亡后李自成的大顺能没能力坐稳北方,满清恐怕会是一个被统一后稳固下来的其他中原王朝横扫的少数民族部落了。
而此时北方几乎最强大的游牧部落,居然不是占据漠北牛逼了几百年的喀尔喀蒙古而是西域的准噶尔。
要知道历史上一直是漠北游牧部落征服西域部落。
比如黄种突厥人自阿尔泰山崛起,征服并强迫白种的吐火罗人学习突厥语,形成萨尔特突厥群体;再比如铁木真的铁骑歼灭花刺子模。
而到这个时代却是西域准噶尔一度征服了漠北的喀尔喀,这在隋唐宋元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
如果我们考虑到“战争的成本”这个因素,问题就会豁然开朗。
准噶尔控制着西域南疆地区,可以掳掠萨尔特人作为工匠,让瑞典军官指导制造大炮。而漠北的喀尔喀没有这个条件。
到了近代这种差距越是明显,没有科学和文明积累的民族必然会被甩在了后面,历史是残酷无情的。
所以,那支曾经推平大半个欧亚大陆的马上民族,最终变得能歌善舞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