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兰兰的事,我写了三篇稿子,有网友在我的留言,说我没写她“缴纳了7000万澳元的保释金”,甚至还有人称,她“拥有2700多亿澳元存款"。
为啥没写呢?是因为没有权威媒体的报道。
而且,7000万澳元的保释金看上去真的是一眼假。因为杨兰兰只是交通肇事,并未涉及人命。
杨兰兰的保释金,到底是多少?
事情终于有了说法。
8月11日,新南威尔士州法庭和审裁处(NSW Courts and Tribunals)对外媒回应:当地警方并未对她的保释设定任何金钱条件。
按这名发言人的说法,杨兰兰没有花一分钱的保释金。
一名发言人称,被告达成保释协议的条件包括上缴护照、定期到警察局报告、在晚上不得离开居住地,以及不得再驾驶车辆等。
当被问及网上传言时,该发言人说:「这些传言很可能是极其不准确的。」但其没有回复有关这名女子身份的详细信息。
根据法庭信息,杨兰兰将在周五(8月15日)上午首次在唐宁中心地方法庭(Downing Centre Local Court)出庭。她被控「不当行为造成人身伤害」和「拒绝或未能接受呼吸分析」。
杨兰兰——这个几乎一夜之间被推到舆论中心的名字,仍像雾中之花。
她是谁?父母是谁?财富从何而来?
没人知道。
而这份“未知”,反倒让围观更热烈。
她逆行,把一个正常行驶的外国人撞成重伤——这和我无关;
她穿着价值十几万的衣服,开几百万的车,住上千万的豪宅——这也和我无关;
但两件事,让人觉得此案有点不寻常,都是自媒体在嗨;事件从未登上热搜。
名字的音译也没人核实,Lanlan Yang 这个组合就这样被沿用至今。
有人说这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的舆论周期;
但这一次,似乎是“来都来了”,却被卡在了半路——热度既没完全消退,也没继续燃烧。
网上的拼图越来越多。
她不工作,没有注册公司,几乎不出门;
邻居极少见到她的身影,偶尔露面也行色匆匆;
连一个社交账号都没有——在这个时代,这几乎是另一种身份宣告。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过去那些高调的“二代”:
有人在镜头前嚣张炫富,称“存款九位数”,挑衅大众“就是韭菜供的”;
有人因为一次演讲、一次出轨、一次网暴,瞬间暴露了家世与资源。
于是,今天的二代普遍学会了低调——更像是隐身。
一次逆行事故,为何能激起如此大的波澜?
因为它踩中了公众情绪的密码。
人们并非真在乎“7000万澳元”这个数字,而是在乎她是谁、她背后是什么。
在这个赚钱越来越难、生活越来越卷的年代,一个生活方式如此遥远的人,天然就成了焦点。
她的“低调”本该让她远离争议,可一旦被事件拖出水面,低调反倒成了悬念的催化剂。
已知的事实是——车祸受害者终身残疾,将面临巨额医疗费和生活困境;而肇事的她,依旧可以手捧咖啡、悠然进出警局。
她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海外华人富豪群体,消费力惊人,却几乎不在公共视野里留下痕迹。
在澳洲,当地人甚至直接把“财富”和“华人”画上等号。
真正值得追问的,从来不是“华人是否富有”,而是财富的来源是否合法。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两个朴素的道理:
别轻信任何人的自我叙述;
别轻信任何人的自证清白。
“鲶鱼”的炫富曾变成反腐线索,让原本在台上的长辈直接跌下马。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二代”宁可活得像空气。
8月15日,她将在唐宁中心地方法庭首次出庭。
子弹还在飞,真相未必会很快落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