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养老公寓暴雷事件频发,涉及金额高达200亿元以上,背后是监管缺位、资本狂飙与错位供需的致命组合。
当“银发经济”成为风口,为何养老机构一边疯狂扩张,一边陷入“建得起、住不满”的困局?谁该为那些被骗走养老钱的老人负责?
![]()
养老公寓沦为“旁氏骗局”
今年8月1日,湖南衡阳市蒸湘区人民法院第二审判庭,让夕阳红养老公寓非法集资案件重回大众视线。
2005年,湖南衡阳夕阳红养老公寓成立,曾一度成为当地养老行业的明星企业,被视为湘南地区最大的民营养老机构,还悬挂着“政府补贴企业”的牌匾。
夕阳红养老公寓的实控人李新辉伙同其妻全君等人,以到夕阳红公寓养老、投资为幌子,在菜场、超市、广场等公共场所散发传单,向老年人群体大肆宣传,承诺8%-14%的年利率,还抛出“预存养老费享折扣”“购买床位使用权”等诱饵,吸引公众签订“入住合同”,收取“入住保证金”,实则是在进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骗局如同滚雪球一般,涉案金额越来越高。但实际上,这些资金并没有真正用于养老服务的提升和发展,仅有1.4亿用于工程建设,超1.5亿支付融资团队提成,其余大部分资金被挪作他用,整个运作模式沦为“收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2019年11月,夕阳红养老公寓资金链断裂,轰然崩塌。经司法鉴定,非法集资已造成夕阳红公寓无法退回的本金计人民币8.75亿余元 ,近8000名老人的毕生积蓄化为乌有。
全国各地类似这样的案件层出不穷。
早在2014年8月,长沙爱之心养老公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被立案侦查,2019年8月因无法偿还被害人到期本金息后“崩塌”。该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8.11亿元,仅退还本金2.04亿元,还有本金6.07亿元未退还,受害人达4739人。这个案子还被民政部公布为全国7起养老服务领域诈骗典型案例之一。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地相似。
![]()
今年4月17日,浙江余姚市舜辰集团停止兑付本息,项目爆雷。旗下舜辰老年公寓曾被列入宁波“十二五”重点养老工程。十余年间以“预约定租”、借款等名义,吸引了超4000名债权人投资,投资者主要为入住老人及其亲友。
有媒体评价表示,“舜辰集团像一个巨大的漩涡,以舜辰老年公寓为中心,亲朋好友为纽带,吸收巨额资金。”
今年6月,号称“候鸟式旅居第一股”的山屿海集团爆雷,这个经营了15年的康养巨头突然资金链断裂,董事长熊雄失联,涉案金额超过25亿,3万多名老人一辈子的积蓄打了水漂。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类似山屿海这样的养老机构暴雷事件已达127起,涉及金额超过200亿元。这些机构往往打着“养老+理财”的旗号,利用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焦虑和对高收益的渴望实施诈骗。
![]()
养老公寓经营困境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到2035年,旅居康养产业规模将达5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养老公寓是康养产业的其中一个板块,频繁“爆雷”的背后,是养老市场的“冰火两重天”:2018年到 2022 年,我国各类养老机构的总数从28671个增长至40587个,涨幅达41.6%;床位总数从 379.4 万张增长到 518.3 万张,涨幅达 36.6%。
根据《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入住率最高不超过44.36%,基本未过半。2023年5月,北京市民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571家养老机构,共有11.2万张养老床位,却只收了4.3万名老人,平均入住率仅为38.4%。
一位养老机构经营者表示,入住率通常要达到60%~70%,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成本高、利润低、获客难,几乎是所有养老机构从业者共同的感受。
“现在的问题是养老资源很多,但费用适中的优质养老资源十分紧缺”。寸草春晖养老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龙表示。
王小龙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十五六年,在他看来,虽然传统养老观是一重影响因素,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很多经营者无法平衡好市场支付能力和对服务的需求。床位空置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是供给与需求的错配。
在王小龙看来,过度投资,是很多大型公寓崩盘的原因所在。一些投资者对养老认识不足,认为“我干个大园子,老百姓就来了,就能收钱”,一下就盖上千张床,但专业能力不够,本地竞争机构又多,“算不过账来,就砸在手里了”。他介绍,在北京,养老机构正常投资成本平均每床位10万-30万元,但一些企业在建设时,“恨不得一张床能建100多万”,一问,对方答:“国外的养老机构都是这么建的”。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前几年哐哐盖,盖好了发现没人住,这几年哐哐关”。
现在养老机构服务的老年人群以30后-50后为主,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的人群。而大量机构瞄准“自理型老人”,但真正刚需的是失能失智群体,专业照护供给严重不足。
养老产业的本质是“慢生意”,但许多资本却以“赚快钱”的心态涌入,最终导致暴雷频发。夕阳红公寓案中,官员、经营者、投资人、老人共同陷入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合谋”——所有人都相信“未来床位会值钱”,却无人真正为当下的运营负责。
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严格监管堵住漏洞,也需要市场回归理性:不是所有老人都能住得起高端养老院,也不是所有资本都适合做养老。唯有供需匹配、监管到位、支付体系完善,才能避免更多老人成为“爆雷”的牺牲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维C公寓传媒立场。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夕阳红公寓非法集资28亿爆雷,区民政局长等三人被追刑责”,最新进展》
2、三联生活周刊--《养老公寓“爆雷潮”:老人住不起,经营者还亏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