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51年杨得志经过天津时未打招呼,市委书记发火:将他的军列拦下来

0
分享至

1951年,杨得志临危受命率领19兵团入朝参战。因为战事吃紧,所以他在坐火车北上的途中一刻也不敢耽搁。

然而,当部队在天津站休整完毕,正准备出发时,突然有战士来报:前面有人将车拦了下来!



杨得志听后,顿时一股火气上涌,究竟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拦军列?

然而,等他见到来人后却突然愣住了……

这人究竟是谁,杨得志见到他为何会是这种反应呢?



“把他的军列拦下来”

1950年,朝鲜战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杨得志被中央的一纸急电从陕西叫到了北京。

他匆匆赶来后,朱老总便立即找他进行了谈话。

其实在来的路上,杨得志便已经有预感,这次中央找他很有可能是关于朝鲜战争的事。



果不其然,朱老总一见到他便开门见山地说,现在战事吃紧,彭老总点名要他和十九兵团入朝作战。

一开始彭老总说这话时,众人是有些惊讶的。因为他这个人平时从不向中央提什么要求,这次他主动要十九兵团,肯定是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所以主席和朱老总商量后认为有必要亲自与杨得志谈一谈。

杨得志听后当即表明决心“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并表示只要国家需要他,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做好战斗准备。



朱老总欣慰地笑了笑,随后便将他调到山东,命他将十九兵团集结在兖州、滕岳一带,准备随时开拔。

终于,到了1951年2月,他终于收到了入朝参战的命令。

由于战事紧急,杨得志一刻也不敢耽搁,立马率领部队坐上了北上的火车。



为了节约时间,在火车经停各地,部队进行短暂的休整时,杨得志也没有下过车。

这一路上也算畅通无阻,大家即便是补充物资也是争分夺秒,几乎没有耽误一点功夫。

然而,等火车到天津站休整完毕正要启程时,突然有战士过来报告说,有人将火车拦下了。



杨得志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他当即就怒气冲冲地下了车,打算好好看一看,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拦军列!
结果,当他看到来人后却突然愣住了。

原来这人竟然是自己的老战友,如今的天津市委书记——黄敬



这人脸上同样也是一脸的怒气。他在听说杨得志经过天津却不说一声就要走时,立即发了火,当即命令道:“把他的军列拦下来!”

说完,他便急匆匆地带人赶了过来。

两人皆是带着火气往这处赶,但当见到老战友的那刻,他们即使有再多的怒气也烟消云散了。



黄敬不禁埋怨道,怎么路过也不打一声招呼,是不是老战友的感情也不要了?

杨得志也十分思念这位多年未见的老战友,于是连忙解释说,时间太紧了,况且都这么晚了,他不想麻烦对方来接自己。



黄敬听了这话却不满地批评了对方几句,他不愿见到杨得志对自己这么见外。

两人的交谈只有短短的十分钟。黄敬知道他有重任在身,于是在嘱咐了他几句注意安全后,便掏出一大包东西给他。里面有御寒的衣物,也有一些天津土特产,包括大虾和水产。



他特意叮嘱说让杨得志带到朝鲜与彭总和战友们一起分享。

临别时,两人还紧紧拥抱了一下,并约定好战斗结束好好再聚一聚。

入朝后,杨得志便将这些土特产分享给了大家。吃着家乡的饭菜,彭老总不禁一阵感叹,黄敬同志真是心细如旧。



杨得志也想起了多年前两人并肩奋战的往事。他感慨地说,当年若不是彭老总到冀鲁豫给他和黄敬送钱,他们也不会渡过难关……

杨得志与黄敬相识时,正值他在抗战时最艰难的一段时期。



相识的时光

那是在1940年,徐海东将军因病到后方休养,他便接替其担任了冀鲁豫军区司令。

杨得志将军是出了名的能打硬仗。在他的领导下,冀鲁豫边区的根据地很快就扩大到了将近两万人的规模。



然而,随着我军的壮大,吸引来的敌人不仅有日军,还有很多不怀好意的国民党部队。

杨得志不仅要与日军缠斗,还要提防石友三、高树勋等人“放冷枪”。

在这种日复一日的高压战斗环境中,杨得志也逐渐吃不消了。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后当地还闹起了粮荒。



因为持续的战乱以及敌人的封锁,老百姓的庄稼颗粒无收,生活状况也变得艰难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便将黄敬调到了冀鲁豫军区担任政委,让他协助杨得志开展抗日工作。

在这之前,两人之间几乎没有交集,领导们也不确定他们能不能配合好。



毕竟两人的性情、经历简直天差地别。杨得志出身农家,性子刚烈,以擅打硬仗出名;而黄敬出身书香世家,性格谦和,一直从事政工工作。

这样迥异的两个人,究竟能不能把根据地建设好,谁也说不准。

但出乎意料的是,两人第一次合作便展现了巨大的默契。



黄敬来到根据地后,便与杨得志仔细了解了当地的生活状况。之后黄敬便提出了“生产自救”的计划。

这个计划之前没人尝试过,大家也没有什么经验。但黄敬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杨得志便表示会全力支持。



之后,他们一起开办了“合作社”,将百姓们紧紧组织在了一起。

两位首长也跟着大家一起劳动、干活,拉起了纺织、运输、打井以及晒盐等一系列生产工作。

在两人的努力下,根据地的生活情况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每位乡亲都能吃得饱饭了。



后来彭老总得知他们的工作成果后,便专门到冀鲁豫边区送了一些物资和财物支援他们。

毛主席得知后还盛赞两人,称他们“思想活络,善用主观能动性”。



战斗的岁月

有了黄敬在大后方保护群众、提供物资后,杨得志在战场上便更加得心应手起来。

1943年,李仙洲奉命围攻我军根据地时,杨得志与黄敬强强联合,他们一口气集中了三个分区、六个主力团的兵力,与敌人在曹县打了一仗。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歼敌将近六千人,让敌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久后,日军又集结了三万兵马,在冀鲁豫平原大地上拉起了几百里的铁丝网,打算对我军进行“秋季大进攻”行动。



面对敌人强悍的攻势,杨、黄二人沉着指挥,他们利用“深入敌人内部”、“声东击西”等战术,一举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位首长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合作也愈发默契。



然而,到了1944年,因为事发突然,杨得志将军被调到了延安,负责中央的保卫工作。

临行前,当地的百姓纷纷夹道相送,杨得志舍不得乡亲们,也舍不得战友,他含着热泪道:“同志们,我不愿意与你们分离,但已经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候了。”



黄敬也不禁红了眼眶,他握住对方的手道,放心去吧,这里一切交给他。

就此,他们结束了搭档之旅。

后来到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两人便一直在不同的岗位奋斗着。虽然天各一方,但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从未停止过,他们的友情也一直延续着。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一只番茄鱼
一只番茄鱼
铭记英雄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735文章数 2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