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把时间线拉回到风波之前。1995年出生的何健麒,并非科班出身的“天之骄子”。
他来自广东,在黑龙江一所交通职院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高铁售票员。这份平凡的工作,与他后来光鲜亮丽的演员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或许是因为外形条件出众,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偏转,踏入了演艺圈。起初,他只是在各种小成本网剧中跑龙套,直到他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霸道总裁。
凭借着独特的气质和精准的演绎,他在《当替身我月薪百万》、《潜龙在深渊》等作品中迅速积累了人气,成为了短剧领域炙手可热的男星。
2023年,他更是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刻,不仅将微短剧最佳男演员的奖杯收入囊中,还入选了行业重点扶持计划,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
一位自称是他直播“榜一大姐”的网友,在网上发布长文,控诉他在恋爱期间存在出轨行为,并附上了据称是两人的聊天记录和转账截图,其中一笔高达十五万的打赏记录尤为引人注目。
面对汹涌的舆情,何健麒工作室迅速发布声明,承认两人曾有过一段感情,但强调早已“和平分手”,并指责对方是“恶意诽谤”。
但这番解释显然没能平息公众的怒火,他的形象一落千丈,商业代言和影视资源也纷纷与他划清界限,一度陷入了“无戏可拍”的窘境。
那么,是什么让他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如此戏剧性的“逆风翻盘”呢?这背后,其实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攻心术”。首先,他选择了“冷处理”。
在风波最严重的时候,他没有选择硬刚,也没有频繁地卖惨博同情,而是暂时消失在公众视野中,让舆论的热度自然降温。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避免了在情绪高点上与公众产生直接冲突。
![]()
再者,我们不能忽视资本和平台的“推波助澜”。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个能持续创造高播放量的艺人,对于平台来说就是行走的“现金奶牛”。
何健麒用两部作品证明了自己强大的市场号召力,那些曾经对他避之不及的资本,此刻又看到了他身上的商业价值。
于是,资源重新向他倾斜,热搜位为他预留,形成了一个“数据越好,资源越多;资源越多,数据越好”的良性循环。这背后,是赤裸裸的商业逻辑,所谓的“善意”与“福音”,在利益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代观众复杂而矛盾的“吃瓜心理”。人们一边对艺人的私德问题口诛笔伐,一边又对他们的作品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骂得越狠,反而越想看看他到底“翻车”翻成什么样,或者看看他有没有“翻身”的可能。这种“又爱又恨”的矛盾心态,使得争议本身也成了一种流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