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炮弹是现代战争当中最不能或缺的武器之一,它甚至可以说是战争的核心。
然而,对于近代的中国而言,曾几何时作为火药的发明国家,却在列强的侵扰下不断走向落寞,在抗日战争前夕,炮弹甚至成为了中国近代战争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
彼时,中国的炮弹能力可谓匮乏至极,然而,在这重要关口,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炮兵环节薄弱的历史,此人为谁?他又为新中国的炮兵作出了什么贡献?
![]()
有虎父才有犬子
提起张德江同志,听过其名之人想必不少,因为张德江曾是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十二届全国人民常委会的委员长。
然而,比起其父,张德江却还是有些“小巫见大巫”,其父才是真正如雷贯耳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炮兵鼻祖”的张志毅,张志毅对中国炮兵的贡献很少有人能与其匹敌,其赞誉声享誉全国。
![]()
张志毅,1912年出生于辽宁一个小村庄,而此时的中国正饱受列强摧残,社会风气败坏,民间更是充斥着压抑恐怖的气氛,百姓民不聊生。
在如此环境下出生的张志毅见识到了所谓的世态炎凉,更对中国在位者恃强凌弱心态生出了一股愤怒。
在现实重重的压迫下,小张志毅在心中许下了宏愿:“有朝一日,一定要改变中国的现状!”
带着满腔的期待,张志毅在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东北地区赫赫有名的军校,东北陆军讲武堂的第七期,攻读的正是“炮兵科”。此时的张志毅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决定竟让他与炮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伴随了他的一生。
![]()
在进入军校后,张志毅满怀热忱,在中国大地战火燃烧越发炽热时,他深刻地认识到救国刻不容缓,对“炮兵”知识的学习更到求贤若渴的阶段,在对自己专业的学习上更是不余遗力。
然而,在张志毅学有所成,准备为国出力的同时,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九一八事件的爆发,浇灭了这位爱国青年炽热的火苗,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就在1931年9月18日当天,日寇掀起战火,第一时间听到消息后张志毅在燃起怒火的同时,已蓄势待发,只等组织一声令下,他将奔赴与敌人交锋的战场。
可没想到,在他跃跃欲试的同时,等来的是一道让他打道回府的诏令,这一刻张志毅生出了无力感。
![]()
可让他最为失望的并非是“打道回府”,而是国民党对日寇的侵扰中华大地时给出的回应,这一决定完全就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它不仅会让敌人得寸进尺,更是短了民族气节!
也是这一次,使得张志毅开始思考国民党的所作所为,而就在他陷入了迷茫之际,张志毅突然了解到了共产党思想。
在两厢对比之下,张志毅的内心产生了动摇,随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内心积攒了越来越多失望的张志毅,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决定“弃暗投明”,他作出了一个决定。
![]()
1938年7月,对国民党失望透顶的张志毅离开国民党,投奔八路军,同一年的十月,成功成为共产党一员。
张志毅的到来犹如为共产党人加入了一剂强心针,因为此时的共产党缺少的正是张志毅这样的具有炮兵技能人才,这样的人才对八路军来说是相当稀有的。
正因为如此,张志毅在加入之初就被组织作为重点人才,被党组织寄予重望的同时,也成为了培养的主要对象,在张志毅加入共产党没多久,他被安排到了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
张志毅也并未辜负党组织期望,他明白肩上担子之重,在进入抗大后,每一天他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与倦怠,他利用所有能学习的时间疯狂汲取知识。
经过几年刻苦地学习,张志毅顺利毕业,用自己的实力交出了一份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的答卷。
![]()
满意的答卷
一毕业,张志毅就加入了晋察冀军区,并担任教育科参谋、炮兵组长的职务,除此之外,还有陆军营炮兵独立营营长以及延安炮兵学校训练部长等要职。
![]()
在此期间,张志毅利用在学校期间学到的所有知识,与实践巧妙相结合,助力队伍获得多场战役胜利,这其中著名的百团大战,就有张志毅的手笔。
除此之外,他还率队参加了如,上社,灵山等多要塞的重要作战,因指挥出色,且战术多变,受到党组织的肯定。
由于表现过于出彩,党组织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张志毅的“炮兵才能”,在聂荣臻以及唐谭杰等多位重要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属于八路军首支以张志毅为主导的炮弹教导队。
正是这一决定,开启了中国的“炮兵部队”的纪元,更为炮兵部队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炮兵鼻祖的诞生
就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张志毅成为了延安炮兵学校的重要组建人员之一,此时,中国的炮兵部队已初具规模,而张志毅的加入更使得中国的“炮兵部队”如虎添翼。
![]()
尤其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张志毅在炮兵方面的实力达到了顶峰,这一年他回到东北,在东北又组建出了属于新的炮兵部队,一支真正,正规的“炮兵队伍”。
在组建这支部队期间,张志毅提出许多相当有效且务实的战略策略,例如:“关于日军遗留的装备问题,可以搜集,在日军的基础上,建立属于的兵工厂。”
该战略很快应用于实际,而后的事实证明,这一战略的正确性以及前瞻性。
就在他的建议下,炮兵部队整合出敌人火炮共达700余座,为东北野战军在与国民党的解放战争当中奠定了火力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炮兵团作为战役主线之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战当中,张志毅首创出了“百团门炮”的战术。
![]()
该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使得解放军在锦州防线得以快速取得突破,这一次的成功试验,也成为了解放军大规模炮战的实践开端。
锦州过后,再到塔山的狙击战以及天津的战役,在这些战役当中,张志毅再次利用“百门群炮”战术,分别以600和1200门火炮实现对敌人的压制,为步兵的提供了决定性的支援。
步兵也因张志毅这坚强的后盾,成功地完成了突破,张志毅经此一役一战成名,更被誉为“炮兵鼻祖”。
![]()
炮兵建设的推动者
当然,张志毅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不仅在于他所创下的功绩,更在于他对中国炮兵事业建设的添砖加瓦,他是中国炮兵发展真正的推动者。
新中国成立后,张志毅成为牡丹江炮兵训练基地的副司令,兼中南军区炮兵参谋长等职务。
![]()
中国炮兵团在经他手的指导下,实力显著提高,尤其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他负责训练改装的20个炮兵团发挥了非常大的效果,成为了志愿军坚强的“靠山”。
然而,他所有的功绩在他高风亮节的精神底色面前似乎都稍显逊色,当他为国取得荣绩后,张志毅没有因公徇私,反而更严于律己。
他用他的一生经历告诉了所有人,何谓共产党人的初心,何为国,何为家。
虽然如今的张志毅将军已故去,但他的精神永在,而其子张德江更继承其父衣钵,在为祖国的发展上竭尽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