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超标了!午餐后血糖 居然 冲到 10.2 !
可我今天明明很注意,只吃了半碗米饭和青菜,到底怎么回事?”
面对血糖仪上刺眼的数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这餐吃错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 诺诺就用 一个真实 的 案例, 带大家 揭开餐后高血糖背后的隐秘真相 ——或许,你一直在“冤枉”你的食物 !
图1 来自山东用户小A的对话分享
案例:委屈的小A与“无辜”的午餐
山东用户小A,是一个2型糖友,在最近的一次咨询记录中,言语充满了惊恼:餐后血糖高达10.2 mmol/L。
明明他这次刻意比平时减少了分量,只吃了半碗米饭搭配清炒青菜、两小块鱼肉,而且还没吃饱。
委屈的小A反复检查食物清单,怀疑是不是米饭煮得太软、菜用了太多油?
然而,当我们调出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曲线时,一个关键线索浮现出来:餐前1个小时,他的血糖逐渐上升到了7.5 mmol/L的水平!
这意味着,餐后血糖从7.5上升到10.2,波动幅度仅为2.7 mmol/L——这个数值仍然属于“温和上升”,远未达到大幅度波动的程度[1]。
图2 小A的餐前血糖曲线
图3 小A的餐后血糖曲线
血糖升高的幕后“元凶”
小A的案例揭示了一个常见误区:我们往往将餐后血糖峰值归咎于“这一餐的食物”,却忽略了血糖变化的整体背景。
如果餐前血糖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如7.5 mmol/L),即便摄入的食物升糖指数较低,餐后血糖也可能因“基础水平过高”而继续攀升。
换句话说,餐后高血糖的“元凶”,可能并非眼前的午餐,而是餐前血糖管理失控!
餐前血糖(波动的“起点高度”至关重要)
血糖波动如同一场爬山比赛:餐后血糖值是你最终到达的“海拔”,但谁爬到多不仅取决于你爬到了哪里,更取决于你从哪里开始爬。
试想两种场景:从山脚(血糖5.0)爬到8.0,和从半山腰(血糖7.0)爬到9.0。
虽然峰顶9.0更高,但实际“爬升”幅度(9.0-7.0=2.0)更小。
小A的情况正是如此——餐后10.2的“超标”背后,真正的隐患是餐前7.5的“起点高度”已经偏高!
图4 血糖爬坡示意图
血糖波幅这样看:正在使用三诺爱看动态血糖仪的伙伴们,现在点击爱看健康APP首页的“全部数据”,下滑我们就能看到一天记录的饮食啦(如下图)。
并且系统还会自动给出对对应的餐后血糖曲线分析,我们可以直接看到血糖波动变化。
图5 三诺爱看健康APP饮食记录数据图
看清“波动幅度”,你就能从盲目的饮食焦虑中解脱出来,更从容、更科学地管理血糖,享受美食和生活。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或糖友群: 让更多伙伴一起看清血糖波动的真相,别再只怪“这顿饭”了!科学管理血糖,需要知识和互助。
你的每一次分享,都在帮助自己和他人更靠近健康!(以下是一个控糖达人一天的血糖曲线图,你羡慕了吗?)
图6 来自一个控糖达人的血糖曲线分享图
通过今天的文章,我们知道,孤立看餐后绝对值,容易“冤枉”当餐食物。
高起点+小幅度波动,其实往往提示问题发生在更早——为什么餐前血糖已经偏高?
或许,真正的问题藏在:
● 上一餐的饮食持续影响;
● 黎明现象或夜间高血糖;
● 基础胰岛素剂量不足;
● 压力、睡眠不足导致的应激反应……
血糖管理是一场接力赛,餐前血糖的失控,也是导致餐后“超标”的重要原因,找到准确的原因,我们才能精准的调控。
欢迎把你的疑难曲线截图(打码)发在评论区!我们会挑选一些典型情况,后续专门写文或回复进行解读。
关注我们,揭秘血糖管理的更多真相!
策划:Ceci
作者:黄晖艳
配图:AI生成 仅用于科普宣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