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夜空,点点繁星仿佛永恒宁静。但哈勃望远镜最近抓到的“罪证”告诉我们:宇宙中藏着惊天大瓜!就在离我们仅130光年(嗯,宇宙尺度上算是隔壁邻居了)的地方,一颗看似人畜无害的白矮星,被实锤是两恒星“火并”后留下的“宇宙凶案现场”!
这颗代号WD0525+526的白矮星,表面看着平平无奇。它属于超重级别,质量比咱太阳还重20%,挤进了地球大小的“小身板”里。科学家早就纳闷了:单靠一颗恒星正常死亡,咋能造出这么个“重量级选手”?难道它天生异禀?
![]()
哈勃“法眼”,揪出关键铁证
谜底,还得靠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紫外神眼”来揭穿。英国华威大学的天文学家团队,利用哈勃的紫外光谱观测能力,在这颗白矮星富含氢的大气层中,捕捉到了极其微弱的碳元素信号——这,就是暴露它“凶案”身份的铁证!
研究第一作者萨胡博士兴奋地解释:“用普通光学望远镜看,它就是个偏重的普通白矮星。但哈勃的紫外眼太毒了!它揪出了光学波段看不见的微弱碳痕迹。这点点碳,就是两颗恒星暴力合并后的‘指纹’啊!”相关成果已发表在顶刊《自然·天文学》上。
![]()
“宇宙情杀案”的独特现场
通常,白矮星(可以理解为恒星烧光燃料后留下的超密“骨灰盒”)外层裹着厚厚的氢和氦“棉被”,把核心的碳、氧元素捂得严严实实。但这场恒星级的“致命拥抱”太激烈了!碰撞合并过程中,外层氢氦“棉被”几乎被撕扯殆尽,只剩下一层薄得可怜的外壳(比普通白矮星薄了一百亿倍!)。
“被子”没了,藏在内核的碳元素终于有机会“冒头”了——这完美解释了哈勃观测到的碳信号。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贝达德博士补充道:“更绝的是,这颗‘遗骸’表面的碳含量比其他已知合并残骸低了十万倍!而且它温度超高,表面将近太阳的4倍烫(约2万摄氏度)。这说明啥?说明我们逮到的,是恒星刚合并完不久、还在‘冒热气’的‘新鲜现场’!这可是研究双星系统终极命运的宝贵样本。”
哈勃立功,但未来仍需接棒
更神奇的是,这颗白矮星温度太高,常规的“对流翻腾”机制根本无法把碳运到表面。科学家首次在它身上发现了一种更微妙的物质混合机制——半对流(你可以想象成缓慢的分子级“渗透”)。正是这种机制,让微量的碳得以“爬”进富含氢的大气层。
主导哈勃观测的甘西克教授感慨:“在单个白矮星上找到清晰的合并证据太难得了!紫外光谱让我们能在碳元素还‘隐身’于光学波段时,就早期锁定它们。可惜,地球大气把紫外线挡得死死的,这活儿只能靠空间望远镜。哈勃35岁了,虽然宝刀未老,但我们真得赶紧给它找个‘接班人’了!”
![]()
随着这颗“恒星遗骸”逐渐冷却,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碳元素“浮”出表面。而此刻,它那独特的紫外辉光,为我们提供了窥探恒星合并后最早期状态的绝佳窗口,也刷新了我们对双星系统如何走向终结的认知。
原来,寂静的星空背后,藏着如此激烈的爱恨情仇!
下次仰望星空时,你会不会好奇,哪颗看似平静的星星,也曾上演过惊心动魄的宇宙大戏?
快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脑洞吧!
别忘了点赞、分享,让更多天文爱好者加入这场宇宙“探案”之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