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觉得喜马拉雅山就是堆石头,没什么用?错!这座山能养活20亿人——你以为印度平原的水是天上掉下来的?全是它“挤”出来的。
想象一下,你站在印度恒河平原的稻田边,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农民弯腰收割,汗水滴进泥土。但如果你抬头望向北方,那片巍峨的雪山才是真正的“隐形水龙头”——喜马拉雅山。
它不动声色地融化冰川,把雪水挤进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再一路奔腾而下,浇灌着南亚次大陆的农田。
没有它,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粮仓可能早就干裂成撒哈拉,可偏偏有人觉得,这座山“就是一堆石头”?
2025年8月8日,印度政府向议会提交了一份声明,确认中国已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启动大型水电站建设。
印度外交部强调“下游国家权益”,这话听着耳熟,没错,很早之前这个项目就被中国提上议程,但印度每次的反应都像被踩了尾巴。
毕竟,这条河的水量,决定了印度东北部数千万人的生存,他们怎么能不急眼?
喜马拉雅山不是“石头堆”,而是亚洲的“水银行”,它的冰川每年向10条大河注水,养活的人口比整个欧洲还多。
但气候变化正在改写剧本,冰川加速退缩,高山湖泊像被充气的气球,随时可能决堤。
联合国警告,未来5到10年,尼泊尔和不丹的44个冰川湖可能爆发洪水,冲毁桥梁、电站,甚至威胁下游城市。而印度阿萨姆邦的农民,正看着越来越不稳定的雨季发愁:洪水与干旱轮流坐庄,庄稼要么被冲走,要么旱死在田里。
所以中国一说要建水电站,印度网友炸锅:“你们不能建,因为这是掐我们的脖子!”
但有趣的是,印度自己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也没少修坝,2017年,印度启动“国家水电计划”,要在喜马拉雅南麓狂建近三百座水电站,环保组织直接骂街:“你们不怕地震震垮大坝,把整个阿萨姆冲进孟加拉湾?”
中印两国在这条河上的博弈,像极了两个口渴的人抢同一瓶矿泉水,谁都不敢真拧开瓶盖,但谁都怕对方先喝光。
站在中国角度,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是合理开发,我们没截流,只是利用落差发电,但对印度来说,任何上游的工程都像悬在头顶的“水炸弹”,这种矛盾无解吗?
其实在2006年,中印建立了跨境河流数据共享机制,中国曾向印度提供水文数据,直到2017年洞朗对峙后暂停。
2025年7月,中国外长访印参加上合会议,印方再次要求恢复数据共享,这说明什么?无非就是合作比对抗靠谱,毕竟,喜马拉雅山的水不会认国籍,它只管往下流。
所以,下次有人说喜马拉雅山“没用”,你可以甩他一脸数据:没有它,恒河会变成季节河,印度小麦大量减产,巴基斯坦的棉花田直接变沙漠。
这座山不是石头,而是20亿人的“液态社保”,因此也不免让人担忧:如果未来冰川融尽,中印会不会为抢水打仗?还是被迫联手搞个“亚洲水联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