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挺沉重的,说起安乐死,总让人觉得复杂又无奈。今天聊聊日本女性小岛美奈的故事,她在2018年选择了这种方式结束生命,整个过程被NHK的纪录片记录下来,片名叫《她选择了安乐死》,2019年播出后闹得挺大。为什么说她52岁?
因为她生于1966年,到2018年正好52岁,虽然有些资料写51岁,但主流说法是52。她的经历不是什么编出来的故事,全是基于真实医疗记录和媒体报道的,里面没加任何水分。
先说说小岛美奈的早年生活。她出生在日本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稳,吵架是家常便饭,最后离婚了。她还有两个姐姐,离婚后姐妹仨互相扶持着过日子。没父母在身边,小岛美奈从小就挺独立的,学习上也没落下,高中的时候成绩拔尖,直接考上了韩国的首尔大学,专业是韩语相关。
留学那几年,她适应得不错,毕业后回东京找了份韩语翻译的工作,收入稳定,够她一个人过得舒坦。她没结婚,一直单身,姐姐们劝过她好几次,但她就那么坚持着,可能觉得一个人自在点。后来到45岁左右,她辞了翻译的活,转去儿童福利院帮忙,那里跟孩子们相处让她觉得生活有点意思。
转折点在2014年,她48岁那年。身体开始出问题,先是头晕,四肢没力气,一开始以为是年纪大了累的,没当回事。过阵子症状没好,还加重了,手脚麻木,呼吸有时不顺。她去医院查了个遍,结果确诊多系统萎缩症,这病简称MSA,是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运动、平衡和自主神经系统,没法根治,只能缓和症状。MSA患者通常从成年中期发病,平均存活时间也就9年左右,全球发病率低,每10万人里才3到5个。她的情况属于MSA-P型,主打帕金森样症状,肌肉僵硬,走路不稳。
确诊后,小岛美奈没闲着,积极治疗,用药物控制症状,还做物理康复。姐姐们轮流照顾她,帮她打理日常。但病进展快,2015年她就开始用拐杖走路,吞咽东西费劲,容易呛到。2016年,下肢基本没力了,得坐轮椅出门。到了2017年,51岁时,她完全失能了,自理不了,得靠别人喂饭、擦身。MSA这病不光身体遭罪,还常伴随低血压、尿失禁这些问题,让人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她试过各种办法,包括中医辅助啥的,但都没止住病情恶化。
为什么选择安乐死?因为在日本,安乐死不合法,她不想拖着姐姐们过那种日子。MSA晚期患者常死于呼吸衰竭或感染,她不想等那种痛苦的结局。2018年,她联系了瑞士的Dignitas机构,那里安乐死合法,每年帮几百人结束生命。她提交了医疗证明,经过审核,带上两个姐姐飞过去。瑞士法律要求患者必须自己动手,所以过程是喝药或注射,但她用的是注射方式。
整个安乐死过程在2018年11月进行,从清醒到死亡就4分钟。机构先给她两天时间再确认,她没变卦。医生准备好设备,她按下开关,药物注入,30秒内昏迷,然后心跳呼吸停了。临终前她说了句感谢姐姐们的话,大意是“有你们陪着我真幸福,谢谢”。没痛苦,没挣扎,就那么走了。遗体火化,骨灰撒在瑞士当地,没带回日本。
这个事一出,社会反响大。NHK纪录片播出后,日本民众分成两派,有的觉得她勇敢,选择尊严离世;有的担心这会打开潘多拉盒子,怕弱势群体被推向安乐死。全球来看,安乐死合法的国家不多,瑞士、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这些有严格规定,必须是不可逆转的疾病,患者清醒自愿。MSA这种病确实符合条件,因为它无药可医,患者常在诊断后5到10年内离世。
小岛美奈的故事提醒大家,生命质量有时比长度重要。她没拖累家人,没在病床上熬几年,这选择对她来说是理性的。换成你我,面对MSA这种病,会怎么选?不是鼓励大家这么干,而是说得多想想患者感受。社会得提供更多支持,像更好的护理和心理援助,减少人们走这条路的必要。
总的来说,小岛美奈不是什么英雄或受害者,就是个普通人,面对绝症做了选择。她的遗言简单,却戳中人心,说明亲情是最后支撑。希望未来医学进步,让MSA不再是死路一条。话说回来,生活本就无常,得珍惜健康,多陪陪家人。
最后,借她的故事说说预防。MSA成因不明,可能遗传环境结合,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总没错。早发现早干预,能多活几年质量高的日子。社会也得完善养老系统,让重病患者不孤单。总之,这不是个悲剧结尾,而是对尊严的追求,大家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