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走不稳、总要摔,家里老人是不是“脑子”先老了?这项研究告诉你答案

0
分享至


你是否发现,家里的老人,特别是那些记忆力有些衰退、反应慢了半拍的长辈,好像特别容易摔倒?

可能是在客厅里转身,脚下就绊蒜了;可能是在公园里散步,一步没踩稳就坐地上了。每一次摔倒,都让我们心惊肉跳。我们总以为,人老了腿脚没劲,摔跤是难免的。于是,我们拼命给老人补钙、买各种昂贵的保健品,鼓励他们多“练腿”。

但如果我告诉你,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容易摔倒的根源,可能不全在腿上,而在于我们的大脑呢?当“认知”这个大脑的指挥官开始打盹时,摔倒的风险就会悄然飙升。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让他们静养不动,还是继续坚持锻炼?最近,一项由麦克马斯特大学学者们牵头的系统性回顾研究,就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而他们的发现,可能会颠覆我们很多人的传统认知。

案例:王大爷的“惊险一刻”

75岁的王大爷,退休前是位中学老师,身体一直还算硬朗。但最近两年,儿女们发现他变得有些“糊涂”了。出门买菜忘了带钱,刚说过的话转头就问,医生说这是“轻度认知障碍”(MCI)的迹象,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的一个特殊阶段 。

家人没太在意,觉得人老了都这样。直到有一天,王大爷在客厅里接个电话,转身时被地毯边绊了一下,要不是扶住了沙发,险些就摔个大跟头。这一下,全家都紧张起来。他们想不通,王大爷的腿脚看着还有力气,怎么就这么容易出状况呢?

王大爷的困惑,其实是千千万万个家庭正在面临的难题。研究明确指出,伴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其摔倒的风险远高于认知健康的同龄人 。数据显示,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摔倒的频率是健康老人的2到3倍,每年有高达60%至80%的痴呆症患者会经历至少一次摔倒 。

每一次摔倒,都可能是一场灾难的开始。它不仅仅是皮外伤那么简单,更可能导致严重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除了身体上的创伤,心理上的阴影也随之而来——对摔倒的恐惧、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社交孤立、抑郁……这些都在无形中吞噬着老人的生活质量 。更别提因此产生的巨额医疗开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大脑——那个被忽视的“防摔司令部”

为什么记忆力下降会和摔倒扯上关系?

过去我们总认为,走路、保持平衡,是腿和脚的事。但现代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大脑任务 。

你可以把我们的大脑想象成一个精密的“行走总司令部”。当我们走路时,总司令部需要同时处理来自各个部门的信息:

视觉部(眼睛):报告前方的路况,有没有障碍物,地面平不平。

前庭部(内耳):报告头部的姿势和身体的平衡状态。

本体感觉部(肌肉和关节):报告四肢的位置和受力情况。

总司令部(大脑的认知功能区)需要迅速整合这些海量信息,然后做出判断、下达指令,指挥肌肉做出精准的调整,以保证我们平稳前行 。这其中涉及到了我们的判断力、反应速度和精细的动作控制能力 。

现在,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总司令部”因为认知障碍,人手不足、反应迟缓了,会出现什么情况?

前方的地毯边,视觉部报告了,但司令部处理慢了,指令还没下达到腿上,脚已经绊上去了 。

身体稍微一晃,前庭部拉响了警报,但司令部没能及时调动核心肌肉稳住重心,人就摔了。

步态也会发生改变,比如走路速度变慢、步子大小不一,这些都是司令部控制能力下降的表现 。

所以,对于王大爷这样的老人来说,防摔,绝不仅仅是“练腿”,更是要“练脑”,或者说,要找到一种能够同时兼顾身体和大脑的方法。

全球科学家的求索:到底哪种方法才有效?

正因为问题棘手,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寻找答案。那些对认知健康的老人行之有效的防摔方法(比如常规的锻炼和多因素干预),直接搬到认知障碍老人身上,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

这让一线的医生和康复师们非常困惑 。他们迫切需要明确、科学的证据来指导实践。

为此,由M. Racey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浩大的工程——系统性回顾与荟萃分析(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这听起来很专业,说白了,就是把全世界范围内符合标准的相关高质量研究全部找出来,像拼图一样,把它们的数据拼在一起,从而得出一个更可靠、更全面的结论。

他们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筛选标准 :

研究对象:必须是居住在社区(而非养老院或医院)的50岁以上、有轻度到中度认知障碍的成年人。

干预措施:必须是以预防摔倒为主要目的的干预,并且要有对照组。

研究质量:必须是经过同行评审的、有一定质量的研究。

他们从7个主要的医学数据库中,搜罗了数万篇文献,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纳入了12项符合标准的临床试验,总共包含了509位像王大爷一样的老人。

这12项研究中,干预措施五花八门,研究团队将其主要分为三类:

运动干预(8项研究):这是最主流的方法,包含了太极、力量和平衡训练、虚拟现实游戏、有氧操等 。

多因素干预(3项研究):这是一个“组合拳”,除了运动,还可能包括家居环境改造、用药评估、健康教育等 。

药物干预(1项研究):比如使用某种特定药物看是否能改善步态和平衡 。

研究团队仔细评估了这些干预措施对几个核心结果的影响,包括:实际摔倒次数、对摔倒的恐惧感、平衡能力、步态速度与控制能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比如“计时起立行走测试”)。

现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当所有数据汇总在一起时,那个我们苦苦追寻的答案,终于浮出水面。

出人意料的发现:我们可能“练”对了,但又没完全“练”对

当研究人员将所有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后,一个复杂而又清晰的图景展现在眼前。

首先,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这些防摔干预措施,特别是

运动干预,在改善老年人的“内在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恐惧感大大降低了:许多老人摔过一次后,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敢动、不敢出门,结果越不动身体越差,形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经过干预,老人们对摔倒的恐惧感有了中等程度的显著改善(SMD -0.73)。这意味着他们变得更自信,更愿意参与活动了。

平衡能力变强了:无论是静态站立还是动态调整,老人的平衡能力都获得了中等程度的显著提升(SMD 0.66)。这就像给身体装上了一个更稳的“陀螺仪”。

日常活动更利索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是评估老人活动能力的一个经典方法,需要从椅子上站起、向前走3米、转身、走回来再坐下。测试结果显示,老人们完成这个任务的时间显著缩短,改善幅度也达到了中等水平(SMD -0.56)。这说明他们的功能性活动能力实实在在地变好了。

走路更稳了:在步态速度和控制方面,也看到了小而显著的积极效果(SMD 0.26)。

这些发现非常重要!它们证明,通过科学的干预,特别是运动,我们完全可以帮助有认知障碍的老人改善那些与摔倒密切相关的核心风险因素。当研究人员把重点放在“运动干预”这个亚组进行分析时,发现在改善平衡和减少恐惧感方面,效果依然非常显著 。

然而,接下来是一个巨大的“但是”……

尽管上述所有风险因素都得到了改善,但当研究人员分析最直接、最关键的指标——实际发生的摔倒次数时,结果却令人意外。

荟萃分析显示,无论是看摔倒的总次数,还是看摔倒的发生率,这些干预措施都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效果。

换句话说,我们让老人的身体变强了,平衡更好了,自信心也足了,但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我们还不能拍着胸脯保证,他们因此就真的“不摔了”或“摔得更少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个“矛盾”的结果?

这个结果看似矛盾,但恰恰揭示了为认知障碍老人防摔的极端复杂性。研究者们也给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

研究的局限性:纳入分析的这些研究,普遍存在样本量偏小(大部分研究参与者少于50人)、随访时间偏短(大多在12周到6个月)的问题 。可能这些干预措施的积极效果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在“摔倒次数”这个最终结果上体现出来。就像种树一样,我们施肥浇水(改善风险因素),树苗长得更茁壮了,但要等到它结出果实(减少摔倒),可能需要更久的耐心和观察。

摔倒的多因性:这个发现再次提醒我们,认知障碍老人的摔倒,是一个身体、心理、环境、认知等多维度因素交织的综合问题 。我们通过运动增强了他们的“硬件”(肌肉和平衡),但“软件”(大脑的判断、决策和反应能力)的改善可能没有同步跟上 。比如,老人因为锻炼而变得更自信,活动范围增大了,这本身是好事,但也可能让他们暴露在更复杂的环境中,从而抵消了一部分身体能力提升带来的好处。

证据的“缺口”:这项研究并非宣告“运动无用”,恰恰相反,它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我们需要更高质量、更大规模、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来最终确认什么样的干预组合拳对直接预防摔倒最有效 。目前,这个领域还存在着明显的“证据差距”。

回到现实:我们到底该为王大爷们做些什么?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一丝困惑甚至沮丧。既然不能保证直接减少摔倒,那我们做的这些努力还有意义吗?

答案是:非常有意义!这项研究给我们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更科学、更全面的行动指南。

1. 坚定不移地拥抱“运动”

这是研究传递出的最核心、最明确的积极信息。不要因为“不能直接减少摔倒次数”就放弃运动。运动被证实是改善摔倒核心风险因素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

改善平衡能力、减少恐惧、提升生活质量,这些本身就是巨大的胜利!一个敢于出门、能自己去公园、与人交流的老人,其生活状态和一个终日困坐家中的老人,是天壤之别。

选择合适的运动:研究中提到的运动形式可以作为参考,比如太极拳(强调重心转移和身体控制),渐进式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以及专门的平衡训练等。最好能在专业人士(如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2. 打好“组合拳”,而不只是“单打一”

既然摔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对策也应该是立体的。一些研究中采用的“多因素干预”就体现了这种思路 。

检查家居环境:移除王大爷家那块容易绊倒的地毯边,在浴室、走廊安装扶手,保证充足的照明。

审视用药清单:有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增加摔倒风险。定期请医生或药师评估老人的用药方案至关重要。

关注视力问题:佩戴度数合适的老花镜,及时治疗白内障等眼部疾病。

3. 管理期望,关注过程

我们要认识到,为认知障碍老人防摔,是一场持久战,没有一劳永逸的“特效药”。我们的目标不应仅仅是追求一个“零摔倒”的冰冷数字,更应关注老人整个生活质量的提升。

他/她的笑容是不是更多了?是不是更愿意和家人聊天了?是不是能自己下楼取牛奶了?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值得我们去努力和珍惜。

4. 呼唤更高质量的科学研究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支持和关注相关的科学研究。正是这些科学家们的严谨求索,才让我们能一步步拨开迷雾,找到更科学的应对之道。我们需要更多像Racey博士团队这样的研究,为解决这个全球性的老龄化难题提供坚实的证据支持 。

让我们再回到王大爷的故事。在他的家人理解了这些道理后,他们不再仅仅是催他“小心点”,而是为他报名了社区的太极班,并请专业人士评估和改造了家里的环境。王大爷虽然记忆力没有逆转,但他的精神头越来越好,走路稳了,也敢和老伙计们一起去公园下棋了。也许他未来还会遇到趔趄的时刻,但他的身体和信心,已经为他筑起了一道更坚固的防线。

关心家中的长辈,从理解他们摔倒背后的深层原因开始。这不仅需要我们的爱心和耐心,更需要科学的认知和行动。动起来,强健他们的身体;多用心,守护他们脚下的每一步。这或许,就是这项研究带给我们最温暖、也最深刻的启示。

参考资料:Glangkarn S, Chejor P, Nonsa-Ard R, Wongprachum K, Khodseewong S, Bourneow C, Porock D. Fall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JBI Evid Implement. 2025 Aug 7. doi: 10.1097/XEB.000000000000052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76714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句话的信息量能大到什么程度?网友: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一句话的信息量能大到什么程度?网友: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4 00:10:03
查出“颈动脉斑块”,离脑梗还有多远?先别慌,看懂这3个指标再说

查出“颈动脉斑块”,离脑梗还有多远?先别慌,看懂这3个指标再说

鹤立烟雨
2025-09-16 19:04:15
刚查了下于朦胧的遗产情况,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刚查了下于朦胧的遗产情况,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小光侃娱乐
2025-09-15 09:00:14
某学校“怀孕军训”火了,家长难以理解,万一混进去个真的咋办呢

某学校“怀孕军训”火了,家长难以理解,万一混进去个真的咋办呢

熙熙说教
2025-09-16 18:53:38
欧盟推迟对俄实施第19轮制裁,匈牙利拒绝放弃俄罗斯石油

欧盟推迟对俄实施第19轮制裁,匈牙利拒绝放弃俄罗斯石油

山河路口
2025-09-16 23:44:10
“现代机床加工的?”游客质疑上海博物馆“良渚大石凿”,专家:5000年前的良渚已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现代机床加工的?”游客质疑上海博物馆“良渚大石凿”,专家:5000年前的良渚已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9-15 20:42:13
25岁女子在公园自缢前留下遗书请目击者“别害怕”,心理咨询师:她很善良,遗憾没能及时发现求救信号

25岁女子在公园自缢前留下遗书请目击者“别害怕”,心理咨询师:她很善良,遗憾没能及时发现求救信号

极目新闻
2025-09-16 13:06:55
“大龄剩女”没有一个,是被无缘无故剩下的

“大龄剩女”没有一个,是被无缘无故剩下的

加油丁小文
2025-09-04 14:00:06
结束了!泽连斯基宣布重磅消息,乌克兰人狂欢:终于盼到这一天

结束了!泽连斯基宣布重磅消息,乌克兰人狂欢:终于盼到这一天

小童历史
2025-09-15 15:47:06
美将领:中国没有战争文化,美网友:什么文化?挨胡塞撅的那种?

美将领:中国没有战争文化,美网友:什么文化?挨胡塞撅的那种?

乐趣纪史
2025-09-16 23:24:33
央视怒批,国务院点名封杀!这几位蒙骗老百姓的大网红,彻底凉凉

央视怒批,国务院点名封杀!这几位蒙骗老百姓的大网红,彻底凉凉

大鱼简科
2025-09-02 19:34:00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新旧车都在涨价,旧车“不愁卖”,新车还没铺货

“小电驴”新国标落地两周:新旧车都在涨价,旧车“不愁卖”,新车还没铺货

红星资本局
2025-09-15 17:54:12
看完阿隆索的战术调整,才明白他想在皇马,搞一场多大的颠覆

看完阿隆索的战术调整,才明白他想在皇马,搞一场多大的颠覆

小鬼头体育
2025-08-31 18:42:48
俄占顿涅茨克领导层分裂内讧,70%的原住居民都逃走了

俄占顿涅茨克领导层分裂内讧,70%的原住居民都逃走了

知兵
2025-08-29 14:56:26
一男子在上海街头被民警拦下,拉杆箱内装了100万现金!

一男子在上海街头被民警拦下,拉杆箱内装了100万现金!

上观新闻
2025-09-16 10:51:04
妻子被日军折磨致死,他活捉日本军官后,当着他的面以牙还牙

妻子被日军折磨致死,他活捉日本军官后,当着他的面以牙还牙

孤雪傲梅
2024-11-23 10:30:16
上海贝岭突然降温

上海贝岭突然降温

富凯财经
2025-09-16 20:15:03
曝知名反贼李硕已从美国返回国内,曾在人人网宣布“建国”,如今盛赞中国世界一流

曝知名反贼李硕已从美国返回国内,曾在人人网宣布“建国”,如今盛赞中国世界一流

不掉线电波
2025-09-10 19:38:54
关之琳直言:如果当年刘銮雄没送我2套房子,我或许是刘德华妻

关之琳直言:如果当年刘銮雄没送我2套房子,我或许是刘德华妻

百态人间
2025-09-02 11:35:57
越是屁股大腿粗的女人越耐看?

越是屁股大腿粗的女人越耐看?

健身S叔
2025-08-07 06:49:46
2025-09-17 02:20:49
悬壶陀螺 incentive-icons
悬壶陀螺
内科主治医师,高级健康管理师
749文章数 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清华学霸小红书晒1.67亿元年薪被查 美司法部:他在逃

头条要闻

清华学霸小红书晒1.67亿元年薪被查 美司法部:他在逃

体育要闻

2022:勇士归来,库里的第四个冠军

娱乐要闻

李小璐母亲:女儿嫁给贾乃亮我好后悔

财经要闻

扩大服务消费 9部门提出5方面19条举措

科技要闻

2025款Apple Watch全系怎么选?

汽车要闻

智能体豪华旅行车 享界S9T30.98万元起售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房产
旅游
亲子

《刺客信条:影》“淡路之爪”DLC试玩报告"/>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刺客信条:影》“淡路之爪”DLC试玩报告:故事还未结束 ROO...

教育要闻

当孩子放下手机时,说明现实足够美好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亲子要闻

商务部等九部门: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