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放任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让中国培育出比美国更多的技术人才,让中国科技企业超越我们的科技企业,那么我们在军事科技领域的优势也将面临威胁。在美中这场激烈的较量中,我坚定地站在美国这一边。”
这段言辞激烈的话,出自全球数据库软件领域的领军者之一——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更令人惊讶的是,埃里森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他不会在中国培养任何员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甲骨文的大部分利润恰恰来源于中国市场。
一边从中国市场获取丰厚收益,一边却贬低中国人才,这种背信弃义的做法,最终导致了甲骨文在中国市场的全面溃败。
![]()
甲骨文的傲慢
早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甲骨文便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国际经验,迅速占领了中国信息技术市场。
尤其是在企业数据库和中型系统部署方面,甲骨文几乎处于垄断地位。
其高效稳定的数据库系统迅速成为国内银行、电信、能源等关键行业的首选,几乎所有的核心系统背后都有甲骨文的身影。
![]()
然而,尽管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甲骨文并未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中国市场。
公司内部对中国员工的晋升和培养存在明显偏见。
创始人埃里森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不会重用中国员工,也不允许中国人进入公司高层。
这种言论不仅让中国员工感到失望,也令许多合作企业对其产生质疑。
可以说,埃里森的这种偏见,成为甲骨文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致命弱点。
![]()
尽管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占据优势,但甲骨文始终未能真正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和人才体系,导致其与中国市场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更严重的是,埃里森推行的“去中国化”战略,暴露出其对中国市场的轻视和高高在上的态度,这正是导致甲骨文在中国逐渐失势的根本原因。
![]()
埃里森的挑衅
不可否认,拉里·埃里森是一位极具商业头脑的企业家,他将甲骨文打造成了全球领先的数据库软件企业。
然而,他在公开场合对中国发展的评论却暴露出其对中国的敌意和不安。
他在一次访谈中发表的激烈言论,不仅令人震惊,更暴露了其内心深处的“优越感”。
![]()
在他看来,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而他希望通过限制中国员工的技术培训,来维持美国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领先优势。
这种态度与甲骨文所倡导的全球化理念背道而驰,也引发了中国员工和企业的强烈不满。
正如埃里森的言论所揭示的那样,甲骨文在中国的“傲慢”正逐渐遭遇反击。
随着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快速崛起,特别是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持续突破,甲骨文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缩水。
![]()
以阿里云为例,其自主研发的数据库系统OceanBase在2013年成功替代了甲骨文的产品,并在性能上实现了超越。
随着越来越多本土企业开始采用自主数据库系统,甲骨文在中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
再加上埃里森对中国人才的敌视态度,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转向本土解决方案。
![]()
甲骨文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最终在2019年不得不宣布关闭中国区的研发中心,并大规模裁员。
其在中国市场的迅速衰退,标志着这家昔日的科技巨头已在中国彻底失势。
除了对中国市场的傲慢态度之外,甲骨文内部的管理问题也日益严重。
![]()
甲骨文的内部歧视
甲骨文的失败不仅仅体现在市场层面,其公司内部长期存在的薪酬不公和性别歧视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
2019年,美国劳工部指控甲骨文存在系统性的薪酬歧视,称其在薪资、晋升和岗位安排上对女性和少数族裔员工存在不公平待遇。
据指控,甲骨文有意压低女性和少数族裔员工的起薪,并将他们引导至薪资较低的职位。
![]()
美国劳工部还指出,在调查过程中,甲骨文试图销毁相关证据,以掩盖其内部的不公正行为。
尽管甲骨文多次否认这些指控,但这些负面事件无疑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打击。
甲骨文在中国的失败,与其在美国本土的管理问题密切相关,正是这些内部矛盾加速了其全球影响力的衰退。
![]()
甲骨文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也遭遇了类似的“信任危机”。
例如,H&M因公开支持抵制新疆棉花的言论,遭到中国消费者的强烈抵制。
![]()
外资品牌的危机与反思
中国消费者对H&M的反感日益加剧,多个本土品牌如安踏、李宁纷纷发声支持新疆棉花,表达对国家立场的支持。
H&M及其他国际品牌因政治立场和虚伪态度而遭受巨大损失。
![]()
这一事件与甲骨文在中国的失败有着相似的逻辑:如果外资品牌只将中国市场视为利润来源,却忽视中国消费者的情感与文化认同,最终将难以立足。
中国市场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市场,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意识正成为品牌成败的关键因素。
![]()
结语
甲骨文的失败不仅是企业战略失误的结果,更反映出外资企业在面对中国崛起时,如何与中国社会建立良性互动的重要课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忽视本地文化、人才和情感的外资企业,最终都将被市场淘汰。
中国企业已不再是技术跟随者,而是全球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甲骨文的衰落与H&M的危机都在提醒我们,全球化不是单向度的资本扩张,而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共进。
唯有真正尊重并融入本地市场与文化,外资企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