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珞珈山的蝉鸣裹着八月的湿热,透过武汉大学图书馆的玻璃窗漫进来时,没人会想到,两年前那个普通的午后,会埋下一场席卷全网的风暴。
![]()
法院判决书送到肖同学手上那天,他正在医院复查湿疹。诊断书上“五年病史,皮肤苔藓化”的结论,终于和监控里“无交流、随机落座”的画面一起,成了武汉经开区法院驳回杨某某性骚扰指控的铁证。可判决生效第二天,杨某某的社交动态里,香港浸会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格外刺眼,配文“保研上岸,美美读博”后面跟着一句:“他去哪,我的举报就去哪。”
![]()
这条动态像根引线,点燃了网友对她学术背景的深挖。很快,她那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的硕士论文被扒出荒唐漏洞:子虚乌有的“2001年离婚法”,被改得面目全非的印度家暴数据,甚至把新中国成立年份写成“1049年”。这些连本科生都不该犯的错,竟顺利通过了武大的评审。
![]()
更惊人的是暗处的涌动。一个叫“生活组”的豆瓣小组浮出水面,77万成员正用统一话术围攻肖同学。想进这个组不简单,得拍视频验性别,写八百字“申请书”表立场,还要交年费。组里置顶的“作战指南”里,有自称“律师学姐”的人教大家怎么“从舆论上压垮对方”,而发号施令的管理员“上杉夏香”,晒出的上海小区照片背景里,IP地址却显示在美国。
![]()
这让很多人想起2022年豆瓣的整改潮,当时那些靠严苛规则抱团的小组,如今换了副“性别正义”的皮囊。有组员后来匿名说,入组时觉得“终于找到组织”,直到被要求复制粘贴攻击文案,才惊觉自己成了别人手里的工具。
![]()
武汉大学的反应像场蹩脚的戏。2023年仅凭杨某某一面之词就给肖同学记过,2025年法院判了,才慌忙成立专班说要“重新评估”。有老教授私下叹气,现在硕士论文盲审像走过场,95%的通过率里,三成藏着数据造假,“可谁愿得罪人呢?”这话在教育部2024年的报告里能找到影子——全国高校论文抽检不合格率逐年涨,武大的问题比平均水平更突出。
![]()
风波里最扎心的,是肖同学外公的植物人病床前,手机不断弹出的污言秽语。而另一边,“生活组”的成员们在群里互相打气,把攻击当成“正义之战”。有人造起“珞珈山女拳帝国”的梗图,把严肃的是非题变成了娱乐狂欢。
![]()
如今珞珈山的樱花开了又谢,肖同学的处分还在复核,杨某某的论文审查没个准信,“生活组”的新话术还在更新。可越来越多人开始琢磨:当77万的声音能盖过一份医学鉴定,当博士录取通知能洗白论文硬伤,我们丢掉的,可能不只是一所大学的公信力。
![]()
或许就像那位老教授说的:“樱花再美,也得扎根在干净的土里。”而这土,是每个普通人心里那点不愿被裹挟的清醒,是对真相最基本的敬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