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区委社会工作部、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杨东)刚刚发布的赛迪百强区榜单上,武昌区从41位升至40位,从41到40已属不易,武昌却在5年内实现了从第52位到第40位的接连超越,这看似平常的数字微调,实则是刀刃向内改革的厚积薄发,是区域经济韧性、创新动能与战略定力的集中爆发,是发展理念先进一步、改革决心深化一层。
当多数城区依然困于土地瓶颈时,武昌用“垂直革命”重构产业格局,写字楼蜕变为创新枢纽,碳汇大厦汇聚72家涉碳企业,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链闭环。从此,物理空间被赋予产业协同的智慧,超大城市中心老城区的土地瓶颈被转化为价值链跃升的跳板。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50个亿元项目破土动工,产业项目到资401亿元,为经济进阶夯实地基。
作为湖北首个国家级金融平台,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武昌沙湖之畔,累计支撑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6.3亿吨、清算金额864亿元。而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革命。270项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全流程改造服务,推动产能提升30%、成本降15%;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逼近50%,传统商贸重镇已在静水深流中完成蝶变。
营商环境的优化程度,决定区域经济的天花板高度。武昌区将制度创新转化为可感知的服务温度,企业类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这一数字背后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政务服务改革如何具象化?武昌的答案是当好“零号员工”。“企呼我应”二维码实现诉求秒达,“中午不打烊”容缺办理让政务服务中心满意率接近100%。更关键的是法治全程护航,全国首个“碳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室”和巡回审判法庭的设立,为新经济业态量身定制司法保障。正是这种将制度成本转化为发展底气的做法,不断抬升着武昌经济发展的“天花板”。
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归根结底终将落于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紫阳湖公园婚姻登记处全年服务近1万对新人;老旧小区改造惠及万户,加装电梯让老人开心上下楼;全省首个智慧小哥公寓解决外卖骑手“安居难”;百余个“暖新”场景让快递员有了歇脚充电的港湾。而教育领跑的数据更具深意,中考普高率连续9年超60%,高考一本上线率突破70%,这不仅是一张民生成绩单,更是人才战略的坚实支撑。汉秀剧场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昙华林文艺小镇五一假期日均游客破5万人次,千年古城文脉与现代商业在此交汇,无一不诠释着“流量”变“留量”的武昌智慧。
武昌的进阶绝非独舞。湖北10个区跻身全国百强区,形成“武昌领跑、多区并进”的雁阵格局。武昌经验正通过北斗产业集群、绿色船舶创新链等布局向全省辐射,中科·武大智谷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院士团队将工业机器人实验室成果量产;小洪山科学城打造从卫星研发到星基增强服务的北斗全产业链,科教优势通过产业化炼成真金白银。
排名进位的背后,是刀刃向内的勇气与十年如一日的战略定力。从碳汇大厦的碳交易数据,到昙华林的消费活力;从“零号员工”跑出的服务加速度,到婚姻登记处映照的幸福,武昌用行动证明,城区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实践。
武昌的每一步进位,都在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转型书写新的注脚,唯有用决心的“再进一步”,方能赢得历史的“再进一位”。正如长江奔涌不舍昼夜穿越千年古城,武昌也正以水滴石穿的决心和奔流不息的恒心,奋力在湖北支点建设中贡献更大力量。(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